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造纸湿部化学与造纸助剂第二章 造纸湿部化学

造纸湿部化学与造纸助剂第二章 造纸湿部化学

6
颗粒表面电荷相反的离子之间,
一般会通过静电吸引和范德华力紧 密结合在一起,在该区域内电位很 快下降。流体动力滑移面一般存在 于紧密结合的相反离子和紧临表面 的不动层溶剂分子与溶液其余部分 之间。无秩序体系为扩散层,也称 为“古伊—查普曼”区域,在此区 域内电位的下降速度比不动层电位 下降速度小,电位下降到溶液内部 深处,其电位变为“0”。在不动层 (stern)和古伊-查普曼的分界界 面的电位称为Zeta电位,也称双 电层电位。
古伊-查普曼界面
不动层(stern层) 扩散层(古伊- 查普曼区域)
7
➢ 双电层的重要性 疏水悬浮体系的稳定性依赖于悬浮颗粒间的排斥力和吸 引力的相对大小,以及可能发生的颗粒间的碰撞。 相同化学组成的粒子之间总存在有范德华吸引力;如果 胶粒带有相同电荷时,由于双电层的作用而产生静电排 斥力。相反电荷的双电层则会产生吸引,所以稳定作用 和不稳定作用力受吸附聚合电解质的影响。
8
二、胶体稳定性理论 胶体的稳定性就是胶体系统对于条件变化的抵抗力,即 胶体系统从一种状态(如分散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如 凝胶状态)的难易程度。 DLVO理论(经典):认为胶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即范德华力;也存在着互相排斥力,即双电层重叠时的静 电排斥力。这两种相反的作用力就决定了溶胶的稳定性。 当粒子间的吸引力占主导时,溶胶发生聚沉;当静电排斥 占优势,且能阻止粒子因碰撞而聚沉时,溶胶处于稳定状 态。该理论定量地解释了溶胶地凝聚现象。
9
➢ 胶体的稳定性与凝聚
10
2.3造纸主要组分的湿部化学特性 (1)水-造纸过程中最基本的介质
羧基在水中的离子化:纤维羧基可离子化,影响纤维的 表面电荷,因而对湿部化学非常重要。湿部系统pH影响羧 基的电离平衡,pH增加[COO-]增加而[COOH]减少,系 统pH降低则结果相反。 水的电导率:电导率是空间相距1cm物质的导电能力。 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单位S/m(西门子/米)。 在造纸湿部化学测量中,常用单位为uS(微西门子) /cm或mS(毫西门子)/cm.
14
➢ 阔叶木:阔叶木纤维比针叶木纤维短(1~2mm),但仍 有很强的水中絮凝倾向,其直径也接近胶体粒径大小 (10~40um),阔叶木含有很高比例的非纤维成分,这对 造纸过程和纸的性能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纤维化学 ➢ 化学组成:纤维和细小纤维的许多造纸化学性能取决于
它们的化学组成,木浆纤维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 素和有机溶剂抽提物,各物质在木材中的相对含量为40 %~50%纤维素,20%~30%半纤维素,20%~30% 木素,1%~10%的抽提物。
第二章 造纸湿部化学
2.1基本概念
➢ 造纸湿部:造纸生产中从纸浆流送到形成湿纸幅的部湿部化学:论述造纸湿部系统中各种组分(纤维、细 小纤维、水、填料、化学助剂等)在纸机网部滤水、留着、 成形以及白水循环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研究上述 因素对纸机运行和纸产品质量的影响机理。
2
2.2 造纸湿部化学基础理论
一、扩散双电层理论 表面电荷产生的原因:
➢ 极性基团的电离; ➢ 吸附离子的作用; ➢ 晶格内部缺陷; ➢ 构成晶格的离子产生部分电离。
粒子表面带电后,必然吸附等电量的反号粒子在其周 围,在紧靠带电固体表面处形成了特殊的一层表面层双电层。
5
以植物纤维为例: 在造纸湿部体系中,纤维表面电荷由纤维表面可电离 基团(羧基和磺酸盐)电离以及半纤维素、溶解木素、 助留剂和阳离子淀粉等物质分子在其表面上吸附产生。 带电纤维粒子表面,必然要吸引等电量的反号粒子在 它周围。在紧靠纤维表面处形成了特殊的一层表面层— —双电层。
15
三种木材的化学组成(%,质量分数)
16
➢ 纤维素:木纤维的主要结构组成成分,纤维素分子链 很长,一根纤维大约由l0000个葡萄糖单元组成,纤 维表面的纤维素链含有羟基,羟基不仅参与纸中纤维 间结合,而且也强烈地与水反应(表面羟基和内部纤 维壁羟基),对纤维的润胀很重要。
13
水的硬度:描述水中溶解的离子及其影响程度的参数, 反映了水的含盐特性,其值为水中钙、镁、铁、铝、锰、 锶等溶解盐类的总量,用mmol/L表示。 (2)造纸纤维 用于造纸纤维包括矿物的、动物的、合成的以及植物纤 维,但植物纤维是最重要的,木纤维最为有用,在美国, 针叶木和阔叶木的应用比例大约为2:1。 纤维形态 ➢ 针叶木:主要特征是纤维长约3~7mm,当悬浮在水中时 引 起 絮 凝 , 纤 维 宽 度 或 直 径 为 20 ~ 50um , 壁 厚 为 3 ~ 7um,纤维直径大约在类胶体粒径的范围内,具有相对 高的表面而积。
电导率/mS·cm-1 1.7 8.2 16.0 30.2 57.3 105 179
12
其换算式为:1 mS/cm=1000 uS/cm。 造纸厂水电导率变化很大,小于1000 uS/cm-非常洁净 湿部系统,2000 uS/cm比较洁净系统,高度封闭循环的 系统电导率可超过10000 uS/cm。 影响系统电导率的因素: ✓ 过程流线中的腐蚀性物质; ✓ 来自制浆和漂白工段的携带物(非过程物质); ✓ 白水封闭系统产生的溶解物质。
11
造纸湿部系统含有各种各样可导电的可溶性物质,大多 数为无机盐。但由于白水中的杂质较多,直接测量溶解盐 误差较大,一般测量白水电导率。
通过测定可判断白水中无机、有机可溶离子的含量。通 常可溶性盐的浓度与其电导率的关系是线性的。
NaCl溶液浓度与电导率的关系
浓度/%
0.10 0.50 1.00 2.00 4.00 8.00 16.0
1
➢ 胶体和胶体系统:处于分散状态的特殊物质,或指该物质 的分散状态。由这些分散状态物质组成的系统称为胶体系 统。粒径1~100nm(也有1~1000nm)范围属胶体颗粒 (至少有一维尺寸)。胶体粒子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表 面电荷,其分散状态是处于粗大分散状态(悬浮液)和分 子分散状态(真溶液)之间的一种分散状态。 类胶体:当粒子分散度超过1um时,也具有胶体性质。 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不是一种特殊物质。以 分散相颗粒有一定大小为特征,胶体体系是两相或多相不 均匀分散体系。 造纸湿部化学研究对象就是以浆料纤维、细小纤维、填 料和化学助剂等组成的胶体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