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壳运动的类型及分析判断

地壳运动的类型及分析判断

运动类 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 动方向冬=~挤压 匚―f _张裂盆地广/\对地形 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我国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 系① 它们相伴发生② 在不冋时期和不冋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③ 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3)(2013天津文综)下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 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

这些沙滩形成于搬运作用。

()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46分和3日10时43分,图示区域先后发生两次强烈地震, 震级分别为里氏8.2级和里氏7.8级。

据此回答2〜3题。

2 .图中山脉的成因主要是 ( )A. 地壳水平运动B. 地壳垂直运动C. 地震活动频繁D. 大规模火山喷发3 .该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主要是( )①地壳厚度很薄 ②地壳张裂地带③地壳碰撞挤压 ④地壳运动活跃 A. ①③ B .②③C.③④D .①④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风力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侵蚀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地貌)太半洋础瑚礁i 岛)分布示盘图/!仝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红色沙漠” “石漠化”等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咯斯特地貌,般地表崎岖,地表水勿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 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海水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冰川堆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沉积,形成冰磧地貌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在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堆积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其邻近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水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2014安徽文综)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 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读图,回答第1题。

3b1 •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2. (2014天津文综)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A.地貌形态B.泥沙沉积量C.河网密度D.抗侵蚀能力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及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 U型谷、冰磧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一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一一冰磧丘陵、冰磧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2014重庆文综)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回答3〜5题。

3.上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4.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上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5.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2 cm以上的砾石粒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C类型代表岩石特点用途举例岩浆岩侵入岩花岗岩矿物结晶颗粒 较大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 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一【、tr r 玄武岩矿物结晶颗粒 细小,有的有流 纹或气孔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 灰岩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 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今世 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片理构造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 工业的重要原料图甲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 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1 •图甲所示岩石类型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乙中的 ()A .①B .② C.③ D.④2 .有关图甲岩石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D. ④处岩石具有气孔构造4 .关于图示地区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分析,正确的是 (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回答1〜2题。

①可能发现化石②受高温高压变质而成A .①③B .①④ C.②③D.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 3〜5题。

3 .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岩石与②处岩石相接触,使②处岩石变质 B. ②处岩石因高温高压而形成 ③可能埋藏有煤炭②④巨3喷汨出 西]侵人岩 沉积岩I 沉枳岩2 CT 沉积岩3 UM 沉枳物机7甲' 变质岩图甲图乙④由火山活动形成 乙 丁A. 褶皱的形成晚于断层的形成B. 水平岩层的形成晚于倾斜岩层的形成C. 沉积物的形成早于喷出岩的形成D. 岩浆岩的形成早于沉积岩的形成 5 •关于图示地区地形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处是风力侵蚀形成的谷 B. 乙处是堆积作用形成的山 C. 丙处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谷 D. 丁处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山(2015合肥一中月考)读“江苏三大名石图” 3 •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 B. 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C. 太湖石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D. 昆石的形成主要与流水作用有关4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该图中与昆石的形成有关的地质作用是 ( )A .甲 B.乙 C.丙D . 丁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回答3〜4题。

-斷砸主测造E变和地诡燙构料m囁址造的质招変•祸J/掏唆地心的I.'…•…「題……SIB■_wsan!B■!■■■一 -发沿明位二直諮二③蠢常二史…-J押:」 //為带颐I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①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 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② 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内部比 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IHf块洲斷洋部一一.过 卜!_!_ r^~■■ J — - _洲痫血大的一湍泡冯汲・湃 洋澳时半W分 度括找伯•部 14 UJi«雨花石山口江苏南京朋 Mi 边ffa 匱的砾右LLEiTT液宦人列噺曲啓申帯内.佝下凹陷:丽上凸起;i 披血陡直i板块移动方向 对地貌的影响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 相撞 (相对 运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 块相撞形成咼大的褶皱山系大陆板块与大洋板 块相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 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 上拱,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图所示:(2014海南地理)某年3月P 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 电站核物质泄漏。

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

据此回答第1题。

1 . P 地位于()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C.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D.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某地质研究小组在我国一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分布区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 得到了下图所示数据:甲、乙、丙三处为探测点位置, 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面的海拔 (单位:米),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 )。

据此回答3〜4题。

3 .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 )A .东北地区B .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D .华北地区4 •乙处地形可能属于( )A .向斜谷B .背斜谷 C.向斜山D .背斜山(2014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K 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回答第 5题。

5. K 岛处于()A.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问斜u 砧ST 的 础水佝 造”利用 丽斜可 找水卄斜是直 好的储油 領‘ I 构血+ 利用背酹 t >J 找讪、 找r但大坝事 raiiria甲乙■■500/55 250/300 600. S0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戈U 线路设计图” ,回答1〜2题。

1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咼的是 ( ) A .甲 B.乙C.丙D. 丁2 .图中公路规划线路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是()①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河流侵蚀地貌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洪积一冲 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 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 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 扇。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 积一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 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 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 细。

(如:砾石、砂砾、粉 沙、黏土等)A .①④河谷的形成图例冲"“公路线 、3们0丿等為线畑B .②③ C.①② D.③④I :潴耳殍率.呈宵”型——H 制源份迪.下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河流到达海洋入海口时,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水顶托,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2014北京文综)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