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考纲要求】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 读德国鲁尔区地图,说出鲁尔区的位置。
2. 分析鲁尔区经济辉煌的优越区位条件。
(重点)3. 从内因、外因分析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
(难点)4. 列举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并归纳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学、展学、点学一、德国与鲁尔区的概况1、在图中说明德国在欧洲大陆中的位置特点,找出德国邻国(自西向东;自北向南)?2、在图中找出德国经纬度位置,说明德国所处的气候类型及莱茵河与鲁尔河、利珀河、多瑙河3、指出鲁尔区的位置,找出主要城市(杜伊斯堡、多特蒙德、埃森;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二、鲁尔区辉煌的区位优势(读鲁尔区图)回顾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 1.2 2.3. 3.4. 。
4.5. 。
5.问题中心以学为本先学后教合作展评1自学、互学、展学、点学探究一:请你尝试找出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的优势条件(1)德国鲁尔区最丰富的资源是什么?(2)鲁尔区铁矿并没有丰富,为发展钢铁工业,其铁矿主要来自哪里?(3)莱茵河等河流除了有航运价值之外,它们还能给该地区提供什么?探究二:鲁尔区传统的五大工业部门是什么部门?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获取最大经济效益,鲁尔区产业链如何联系发展?探究三:山西煤矿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丰富,素有“煤海”、“煤都”之称。
目前,山西省煤炭资源探明储量2900亿吨。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煤炭产量从1949年的267万吨,到2010年的7.41亿吨,共生产煤炭119.21亿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4以上。
其中,省际外调量占全国的3/4。
2012年,山西焦煤集团霍州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在“学习、创新、科技”上求实效,不断积累,“十二五”时期转型跨越发展。
奋力建设核心竞争力,突显5000万吨级现代化新型煤电集团。
山西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但处于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比较复杂。
问题:1.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试从地理位置、资源、市场和交通几方面简析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问题:2.“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试简要评价山西输煤和输(火)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
问题:3.简析煤炭资源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有效问学:效率最大化、效果最佳化、效益最优化2课堂小结内容思维导图——整合联系是综合应用的基础要求依据自学整理及探究补充内容能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对本节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当堂检测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示工业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①机械工业②钢铁工业③化学工业④煤炭工业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2.导致图示工业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②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③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④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地紧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该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①该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②该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差③该区用地紧张④这里环境污染严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为了实现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山西省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煤炭的综合利用,构筑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促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建设。
据此回答4~5题。
4.对于山西省来说,向外输送煤炭比向外输送电力的优势在于( )A.提高经济效益 B.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C.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D.降低运输成本5.目前,对山西省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是( )①“西气东输”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②“西电东送”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③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国内对晋煤的需求将减弱④山西煤炭的开采因为种种原因已不具优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问题中心以学为本先学后教合作展评36.在下图中,中国和德国最大的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①地理位置优势②煤炭资源丰富③水陆运输便利④水力资源丰富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⑥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A. 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⑤D.④⑤⑥7.读下面“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接近煤炭产地②水源充沛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8.德国鲁尔工业区的两大支柱产业是()A.煤炭、化学B.电力、钢铁C.电力、机械D.煤炭、钢铁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③加剧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布置作业1.A层次完成问学案整理及《同步训练》相应题目2.B层次完成问学案整理及《同步训练》相应题目“基础达标”部分学后反思收获不足改进措施有效问学:效率最大化、效果最佳化、效益最优化4问题中心 以学为本 先学后教 合作展评5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二课时【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考纲要求】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 读德国鲁尔区地图,说出鲁尔区的位置。
2. 分析鲁尔区经济辉煌的优越区位条件。
(重点)3. 从内因、外因分析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
(难点)4. 列举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并归纳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学、展学、点学问题1:20世纪50年代前鲁尔区主要哪些体统工业部门?问题2: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图,说明鲁尔区煤炭消费下降的原因一、鲁尔区的衰退原因1. (衰退的内在原因):2 (衰退的外在原因3.4. (衰退的根本原因....) 二、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德国经济部人士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鲁尔区目前已从“煤钢中心”逐步变成了一个煤钢等传统产业与信息、生物技术等“新经济”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仍然是该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
材料1:鲁尔区整治前后产业结构变化如何?有效问学:效率最大化、效果最佳化、效益最优化 6材料2:鲁尔区创办了高等院校,校企联合发展是德国经济发展的特色亮点,那么高等院校的创办为鲁尔区能提供那些优势?昔日浓烟滚滚的鲁尔区,为何现在变成了青山绿水?材料3:鲁尔区整治前后问题与对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探索问题 措施 目的单一产业结构 (传统产业为主) 改造传统产业, 鼓励和引进新兴技术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促使经济结构多元化,促进产业转型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产业结构多元化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发展新兴产 业奠定基础用地紧张(企业规模扩大) 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合并改造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腾出空间 环境污染严重 大力开展整治生态环境适应新兴产业的环保要求(洁静)归纳:鲁尔区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
(即进行产业结构的 和产业 )(1)改造 ;(2)鼓励与引进 ;(3)重视发展 。
2.依托 和 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3.建立发达的 。
4.消除 和美化 。
自学、互学、展学、点学材料1:东北三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机械、冶金、化工和能源基地。
建国以来,业,加之长期过度的开发使得能源基地资源枯竭,大批国营企业工人下岗失业,随之而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东北经济的发展。
如何重振东北工业的雄风,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作用,是摆在东北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材料2: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鲁尔区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此,我国“振兴东北”应如何决策?1.该区域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2.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3.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课堂小结内容思维导图——整合联系是综合应用的基础要求依据自学整理及探究补充内容能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对本节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问题中心以学为本先学后教合作展评7当堂检测1. 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①机械工业②钢铁工业③化学工业④煤炭工业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导致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②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③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④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地紧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该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①该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②该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不高③该区用地紧张④这里环境污染严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今天的鲁尔区,不再浓烟滚滚,噪声嘈杂,而是众多的高等院校、技术中心和著名大公司的集聚地。
昔日留下来的大批工业生产旧址吸引了大批游人。
工业旅游的开发,生态绿地的建设,高科技的发展,使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据此回答4~5题。
4.鲁尔区内部总体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阴影表示工业区,非阴影表示居民区)最合理的是(5.鲁尔区吸引新兴企业实现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的措施有()①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③减少煤炭企业数量,扩大规模④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A 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009年10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2008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2万亿元,比2003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3.05%。
实践证明,中央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决策是非常及时,完全正确的。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东北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有 ( )①产业结构老化②部分矿产区资源枯竭③沿海新兴工业区的冲击④钢材质量太差,使消耗量减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加强老工业基地的更新改造、升级换代,摈弃原有特色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C.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D.发展科技,重视人才布置作业1.A层次完成问学案整理及《同步训练》相应题目2.B层次完成问学案整理及《同步训练》相应题目“基础达标”部分学后反思收获不足改进措施有效问学:效率最大化、效果最佳化、效益最优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