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4月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教师版

2019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4月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教师版

2018-2019学年下学期好教育云平台4月内部特供卷高三化学(五)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i 28 P 31 S 32 Cl 35.5 Cr 52 Cu 64 Zn 65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B .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如在氯碱工业中使用的阴离子交换膜C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 .硅胶、生石灰、铁粉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 【答案】C【解析】A .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而成,不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故错误;B .在氯碱工业中通常使用的是阳离子交换膜,故错误;C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镁和铁连接后,镁失去电子受到腐蚀,从而保护铁不受腐蚀,此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正确;D .硅胶、生石灰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铁粉是抗氧化剂,故错误。

故选C 。

2.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S 2和S 6的混合物共1.6g ,其中所含硫原子数一定为0.05N AB .将1mol Cl 2通入水中,则HClO 、Cl −、ClO −粒子数之和为2N AC .44g CO 2与C 3H 8的混合物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目为9N AD .标准状况下,1mol H 2和lmol F 2混合后,所含气体分子数为2N A 【答案】A【解析】A .常温常压下,S 2和S 6的混合物只含有硫原子,混合物共1.6g ,其中所含硫原子物质的量为1.6/32=0.05mol 。

原子数一定为0.05N A ,故正确;B .将1mol Cl 2通入水中,只有部分氯气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确定则HClO 、Cl −、ClO −粒子数之和,故错误;C .44g CO 2与C 3H 8的混合物中,由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为4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4对共用电子对,一个C 3H 8分子中含有10对共用电子对,不知道两种气体的比例,故无法计算混合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故错误;D .标准状况下,1mol H 2和lmol F 2混合后反应生成2mol 氟化氢,氟化氢在标况下不是气体,故所含气体分子数为0,故错误。

故选A 。

3.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 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 、Y 同主族,X 所形成的某种单质在大气中可以阻挡紫外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单离子半径:X>Y>ZB .元素的电负性:X>Z>Y>WC .Y 的氢化物沸点比X 的氢化物沸点高D .W 、Y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能使KMnO 4溶液褪色 【答案】B【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 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氢元素,X 、Y 同主族,X 所形成的某种单质在大气中可以阻挡紫外线,为氧元素,则Y 为硫元素,则Z 为氯元素。

A .根据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相同电子层数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的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Y>Z>X ,故错误;B .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电负性越大分析,元素的电负性:X>Z>Y>W ,故正确;C .X 的氢化物为水,分子间含有氢键,Y 的氢化物为硫化氢,分子间不含氢键,所以硫化氢的沸点比X 的氢化物沸点低,故错误;D .W 、Y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硫化氢,具有还原性,能使KMnO 4溶液褪色,故错误。

故选B 。

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将过氧化钠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溶液最终为红色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B 向Ba(NO 3)2溶液中通入SO 2气体 产生白色沉淀 SO 2具有还原性 C用熔融氯化铝做导电性实验 电流指针不偏转氯化铝是非电解质D 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FeCl 3+3KSCN 3KCl+Fe(SCN)3 再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平衡逆向移动【答案】B【解析】A .过氧化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显变红后褪色,故错误;B .二氧化硫通入到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硝酸钡溶液中,在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硫被硝酸根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继而生成硫酸钡沉淀,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正确;C.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但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氯化铝是电解质,故错误;D.此反应的实质为铁离子和硫氰根离子发生反应,与氯化钾无关,所以加入氯化钾平衡不移动,故错误。

故选B。

5.已知酚酯与AlCl3一起加热,酰基会从氧原子上迁移到苯环上生成邻羟基或对羟基芳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mol的a、b、c均能与4mol H2反应B.c可以发生取代、氧化、消去及加成反应C.b中所有碳原子一定位于同一个平面D.a的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13种【答案】D【解析】A.lmol的b、c均能与4mol H2反应,lmol的a能与3mol氢气反应,故错误;B.c 含有酚羟基和羰基,可以发生取代、氧化及加成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错误;C.b中苯环处于一个平面,羰基的碳原子形成平面结构,两个平面可能共平面,也可能相交,故错误;D.a的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含有酚羟基和醛基,苯环上若连接酚羟基、醛基和甲基,共10种结构;若连接酚羟基和-CH2CHO,则有3种结构。

故总共有13种,故正确。

6.装置为锂钒氧化物二次电池,其成本较低,且对环境无污染:V2O5+xLi Li x V2O5;在下图中用该电池电解含镍酸性废水可得到单质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过程中,b中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会增大B.锂钒氧化物二次电池可以用LiCl水溶液作为电解液C.该电池充电时,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 x V2O5-x e−=V2O5+xLi+D.当锂钒氧化物二次电池中有7g Li参与放电时,一定能得到29.35g镍【答案】A【解析】用该电池电解含镍酸性废水可得到单质镍,说明c中镍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镍单质,说明c为阴极,B为负极,A为正极,a为阳极。

A.电解过程中,a为阳极,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剩余的钠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中,c中镍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镍单质,溶液中的氯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b中,所以b中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会增大,故正确;B.金属锂能与水反应,所以不可以用LiCl水溶液作为电解液,故错误;C.该电池工作时,B为负极,则充电时,B电极为阴极,阴极是锂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锂,故C错误;D.电池工作时有化学能变为电能,但同时也有热能等放出,阴极上除了生成镍之外,还会生成氢气,所以当锂钒氧化物二次电池中有7g Li参与放电时,锂失去1mol电子,阴极上生成的镍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故镍的质量小于29.35g,而且废水中不一定有29.35g镍离子,故错误。

故选A。

7.常温下,向20mL 0.01mol·L−1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1的CH3COOH溶液,溶液中水所电离出的c(OH−)的对数随加入CH3COOH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点溶液显中性B.若G点由水电离出的c(OH−)=2.24×10−6mol·L−1,则Ka(CH3COOH)≈1×10−6C.H点离子浓度关系为c(CH3COO−)=c(Na+)>c(H+)=c(OH−)D.E点由水电离的c(H+)=10−3mol·L−1【答案】C【解析】氢氧化钠抑制水的电离,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醋酸,对水的电离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当溶液为醋酸钠溶液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所以G点为醋酸钠溶液,从E到G为氢氧化钠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溶液为碱性。

A.F点为氢氧化钠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溶液为碱性,故错误;B.若G点由水电离出的c(OH−)=2.24×10−6mol·L−1,根据醋酸根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c(CH3COOH)约等于c(OH−),醋酸钠的浓度为0.005mol/L,则醋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常数为,则Ka(CH3COOH)=≈1×10−5,故错误;C.H点为醋酸钠和醋酸的混合溶液,水的电离不受抑制和促进,所以溶液为中性,c(H+)=c(OH−),则根据电荷守恒有c(CH 3COO −)=c(Na +)>c(H +)=c(OH −),故正确;D .E 点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根离子浓度为0.01mol/L ,则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为10−12mol·L −1,故错误。

故选C 。

8.水合肼(N 2H 4·H 2O)是一种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用途的精细化工原料,具有强碱性和强还原性。

实验室一般采用次氯酸钠(受热易分解)氧化尿素()制备水合肼,制备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制备次氯酸钠。

(1)某同学欲从上图中选择部分装置,收集一瓶于燥的氯气,其连接次序为:a→___________。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2)实验中选用A 装置作为氯气的发生装置,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选用G 装置作为次氯酸钠的合成装置,并采用冰水浴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第二阶段】制备水合肼。

将第一阶段制备的次氯酸钠碱性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慢慢滴加到盛有尿素的仪器皿中,并不断搅拌;然后取下分液漏斗换上x 装置,快速升温,在108℃的条件下回流5min ;将混合物转移到蒸馏装置中进行蒸馏,收集108~114℃馏分,得水合肼产品。

(4)请写出此阶段制备水合肼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 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X 装置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___(填“L”或“M”)。

(6)加入次氯酸钠碱性溶液时,慢慢滴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