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说说学习中动手的重要性
山阳县城区三中校长薛清顺
说起读书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无定论。

读书分为粗读和细读,粗读可以泛泛而过,不必深究,倘若要精读,不仅要眼到、心到,还要手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不无道理。

古往今来,真正“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人只怕是一种传说而已。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经常笔不离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手迹。

他在书上有大量圈画和批注,这些成为后人研究毛泽东的重要文献。

读书有“疑”,方能有“悟”,这是读书明理的一大法门。

读书多动笔,可以标示重点段落,可以记下疑难问题以便请教求证。

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日积月累的批注是可贵的写作资料,其间的只言片语,往往是读者思考的闪光之处。

读书人的幸福多在读书求知的过程中,读书不忘“烂笔头”,这种幸福的味儿、劲儿、神儿,是动笔之人才独有的。

在动笔的过程中,与古圣先贤对话,领悟思想之“味”,就渐渐解脱了自己、慰藉了自己、充实了自己、实现了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例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

大学生们学习的材料为1800个词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

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

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

学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成绩最差。

一些学生认为,反正教材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没必要记课堂笔记。

看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二倍。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做笔记的好处。

做笔记的好处可以概括如下:第一,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自己的注意。

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它方面。

第二,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第三,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

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花费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

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
起来,事半功倍。

第四,记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

笔记可以记下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记下老师在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

长期坚持,不断积累,便获得许多新知识。

怎样才能记好课堂笔记呢?
一是平时养成一开始学习就拿笔动手的习惯。

只要走进教室,准备开始学习,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书、练习本,拿起笔,那么,正式上课你一定就不会忘记去做笔记,因为动手已经成了你的习惯。

二是做好记笔记的准备工作。

笔记本是必不可少的。

最好给每一门课程准备一个单独的笔记本,不要在一个本里同时记几门课的笔记,这样会很混乱。

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笔,以便通过颜色突出重点,区分不同的内容。

三是每页笔记的右侧划一竖线,留出1/3或1/4的空白,用于课后拾遗补缺,或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

左侧的大半页纸用于做课堂笔记。

四是笔记方式多种多样。

学生在课堂上常用的笔记方式有要点笔记、提纲笔记及图表笔记等。

要点笔记:不是将教师讲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而是抓取知识要点,如重要的概念、论点、论据、结论、公式、定理、定律,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

提纲笔记:这种笔记以教师的课堂板书为基础,首先记下主讲章节的大小标题,并用大小写数字按授课内容的顺序分出不同的层次,在每一层次中记下要点和有关细节。

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图表笔记: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和箭头连线,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者列表加以说明。

图表比单纯的文字更加形象和概括。

五是提高书写速度。

书写速度太慢,势必会跟不上讲课进度,影响笔记质量和完整性。

要学会一些记笔记的方法。

不必将每个字写得横平竖直、工工整整,可以潦草地快速书写;可以简化某些字和词,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书写符号,比如用∵代表“因为”,用∴代表“所以”。

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过于简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记的内容是什么。

速写的目的是提高笔记效率。

六是在笔记遗漏时,要保持平静。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担心,不要总是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听记下面的内容。

可以在笔记本上留出一定的空间,课后求助于同学或老师,把遗漏的笔记尽快补上。

七是课后要及时检查笔记。

下课后,从头至尾阅读一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将遗漏之处补全,将错别字纠正,将过于潦草的字写清楚。

同时将自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右侧的空白处。

这样,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完善。

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不动笔墨不读书。

晨读、早读我们摘抄要记忆的知识点,达到巩固效果。

看文学作品我们摘抄美文,可以在朗读时反复欣赏。

抄写诗词,放在口袋里随时可以摸出来背。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有时候虽然累一点,但是觉得和前人相比,并不能说是刻苦,毕竟咱是开着空调,哼着小曲,吃着零食的,前人在艰苦的条件下能做到的,今天的我一样也可以。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专注的时候,对于抄写的数量和所花费的时间竟都没有感觉,抄完一整部《道德经》的原文和翻译,不知不觉就写完了一个本子,唔,一个本子,一支笔芯,几小时电费,加起来比买书划算多啦!当然,这样抄完一本好书,与买书读的效果比较才是重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怎么实践?我看,勤快抄写,用心积累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