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土方案】邯郸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国土方案】邯郸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国土方案】邯郸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8年度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8〕20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8〕94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及责任分工的通知》(冀政办字〔2018〕30号)和《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冀国土资发〔2018〕12号)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
(一)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二)“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方治理。

(三)属地管理原则。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负主体责任,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及引发单位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各级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

(五)专群结合、群测群防的原则。

充分发挥专业监测机构作用,紧紧依靠广大基层群众,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
我市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具有类型全、数量多、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

西部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自然与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较多,是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东部平原区主要以缓变的地面沉降、地裂缝为主,为一般防治区。

据调查,全市共有37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涉及8个县(市、区)。

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涉县南部和北部、武安市西北部和西南部、磁县西部、峰峰矿区中部;采空塌陷、地面沉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峰峰矿区东部和西部、武安市中部和东部、磁县中部、涉县中部、丛台区西部、复兴区西部、冀南新区西部、永年区西部。

综合考虑居民点、学校、风景旅游区、重要工程设施、交通主干线、矿山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程度,全市确定了57处重点防范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涉县26处,武安市14处,峰峰矿区9处,磁县7处,冀南新区1处,作为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对象。

三、主要威胁对象
地质灾害威胁对象主要是居民、房屋、公路及过往车辆、人员。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地质灾害主要威胁村庄102个,房屋32427间,群众16154人,交通设施13公里。

其中武安市14个村庄,1420间房屋,群众800人,公路2.3公里,铁路0.2公里;磁县15个村庄,4260间房屋,群众2018人,公路0.8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