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联合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
历史数据库引入数据吞吐 性量更大、压缩比更高的时序 性数据库,通过数据镜像将数 据传输到III区关系性数据库, 将数据高级分析等功能部署与 III区,采用WEB浏览方式,提 高服务效率。
针对操作员工作站、历 史数据服务器等人机交互和数 据处理的服务器,采用轻量化 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置,仅保留 核心的数据记录、展示、报警、 操作等功能,将数据分析,报 表查询等功能剥离到专用的报 表服务器或者数据处理服务器 中,提高人机接口的反应速度。
源 一
度地实现资源优化和能源效益化。
体
化
新能源一体化管控平台在统一的模
管
型规范以及服务应用框架的基础之上,
控 平
通过设计规范的交互协议,实现标准
台
总
的第三方通信数据交互接口,保证后
体
续业务的可扩展性。
结 构
支撑平台 平台特点
跨平台应用
快速部署
集中维护
备份/容 灾
弹性系统 配置
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 虚拟化
支撑平台 新能源难题
信息化程度提升
支撑平台 新能源一体化管控平台
互联网技术、云技术、移动技术
3
网络化
1
数字化
4
智能化
大数据分析、挖掘,辅助决策技术
2
信息化
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支撑平台 总体构架
支撑平台 软件结构
新能源集控中心可以对风电场、光
新
伏电站和储能站等运行设备进行实时
能
监控、联合运行及调度管理,最大程
比较项目 表结构
每秒读写速度 历史数据压缩
关系数据库 时序数据库
完整
简化
说明 时序数据库不能处理复杂的表关系,但 在特定行业的应用中,比如工控监控软
件中,不需要复杂的表关系
3000
500000
内存实时数据库比关系数据库快10倍左 右
无
有
时序数据库比关系数据库的压缩率能达 到20~40倍
4G空间能存贮30 万个测点的每秒变 化一次的历史数据
系统特性
l 联合运行 l 特性互补 l 经济高效
“光伏+储能”联合运行,不仅可以让光伏电站在外界环境变化的情况 下,通过储能装置平抑光伏电站的出力波动, 以减小光伏发电系统对电 网的冲击,而且还可解决诸如电压波动、电压跌落和瞬寸供电中断等动态 电能质量问题,达到有效改善光伏发电供电质量的目的。
支撑平台
光储能量管理系统 系统结构
光储能量管理系统 工作数据流
p p p
光储能量管理系统 控制方式
EMS控制方式有调度、集控和站控三种控制方式。 控制权限站控为最高,调度控制权限最低。 三种控制方式相互闭锁。 调度控制时,EMS系统可接受来自电力调度机构下发的总功 率调节指令,EMS系统将根据调节指令对整个系统的出力进行调 节,并满足相关调节精度或速度的要求。 集控控制时,EMS系统可接受来自新能源集控中心下发的功率 调节指令对整个系统的出力进行调节。 电站控制时,EMS系统仅接受本地控制室操作员手动设置的功 率调节指令。
设备库模型组态、设备状态逻辑组态、 设备关系逻辑组态、流程监视逻辑组态 、趋势分析逻辑组态、自定义逻辑组态
智能报警
设备状态趋势分析预测报警、设备操作 流程过程及结果分析报警、关联设备相 关状态和过程报警、自定义综合报警。
智能显示
报警人员和显示方式组态、预警信息推 送、确认响应功能、地理信息交互。
光储能量管理系统
项目简介 工程概况
集中式储能
配置储能单元5套,可用容量为5MWh、配置容量为6.395MWh;户外集装箱安装方式,集中布置在 330kV升压站。储能单元配置升压变压器,经升压至35kV侧后接入330kV开关站。集中式储能系统的 充电电源为330kV黄河共和升压站已接入光伏电站发电。
项目简介 建设目的
关键技术 分布式实时数据库
实时数据处理采用C/S,B/S混 合分布式结构,系统维护的便利 性高,修改影响范围可以控制在 分区内部,通过实时内存库的分 布式部署,解决了集控系统海量 实时数据应用所带来的服务器处 理能力、存储要求增高、网络延 时增大、维护风险和压力加大等 迫切问题。
关键技术 时序数据库
光储联合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
目录
1 项目简介 2 支撑平台 3 关键技术 4 光储能量管理系统
项目简介
项目简介 工程概况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和试验测试基地20MW储能示范项目, 位于青海省海 南州生态太阳能发电园区内。项目配置一套分散式储能系统和一套集中式储能系统,光伏容量共计 19.888MWp,储能系统蓄电池可用容量为11.472 MWh,配置容量为14.662MWh。
通过虚拟化技术可将底层的软硬件包括服务器、储存、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等建立起一个共享的运作环境 虚拟化前
虚拟化后
ü 软件必须与硬件相结合 ü 每台机器上只有单一的操作系统镜像 ü 每个操作系统只有一个应用程序负载
ü 每台机器上有多个负载 ü 软件相对于硬件独立
关键技术 数据审核和清理
参照GB19964-2012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 技术规范、GB∕T 33592-2017 分布式电源并 网运行控制规范、GBT 36558-2018电力系 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等规范对采 集的电站运行数据、资源数据进行质量审核 和清洗,保证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不带在4G内存的情况下,在单服务器处理30 万点的情况下,关系数据库只能存贮5小 时以内的历史数据,在带索引时,只能
保存3小时以内的历史数据。
128G空间能存贮 30万个测点的每秒
变化一次的历史数 据(不带索引)
7天存储量
269天存储 量
关键技术 智能报警
智能组态
储能电池特性
电池储能系统响应速度快(ms 级),容量大(MW级),可 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受到扰 动时迅速吸收/发出功率,较小 和消除扰动对电网的冲击,提 高电网的动态稳定性;消除电 力系统的低频振荡,抑制同步 振荡和谐振,提高系统运行可 靠性。
光伏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周
期性,易受天气等环境因素影 响产生出力的波动,对电网造 成冲击,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 运行。
项目简介 工程概况
分散式储能
配置16个光伏储能子方阵,光伏容量为17.774MWp,配套16个储能单元,可用容量为6.472MWh、 配置容量为8.267MWh;户外集装箱安装方式,分散布置在各子方阵内,储能设备与光伏发电设备共 用子方阵升压变压器,经升压至35kV后接入330kV开关站。储能系统的充电电源为子方阵侧光伏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