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兵三字经》
作者:曾维才
来源:《老友》2012年第03期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在中央苏区领导革命斗争,深入实际、亲自指导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请在苏区参加革命斗争的老教育家徐特立,到苏区的一些县了解文化教育情况,提出开展文化教育工作的方案。
徐特立先后来到江西省兴国县的长冈、江背和毗邻的于都县部分区、乡进行调查研究。
在长冈乡,徐特立找了七八位青年妇女座谈,了解到她们都不识字。
几个红军家属说:丈夫当红军去了,寄了信回来,由于请别人代念,自己家的那点事别人先知晓了;想告诉男人,家里分的田,乡政府会请人代耕,不要牵挂,要安心在部队服役,也要请人代笔;夫妻之间想说几句悄悄话,也因为不会写而说不了,没文化真苦啊。
闽西苏维埃政府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尖锐地指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不能看公文、书报、信件,乡苏维埃政权就要落在秘书之手;一般群众不能看标语、传单、布告,不能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红军指挥员和战斗员不识字,就必然影响到部队的训练,影响政治水平和战斗力的提高。
所以,开展识字扫盲与普及教育,是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意义,已成为巩固苏区革命政权的保障。
1931年9月底,徐特立在江西省兴国县城李寿庭公祠,开办了一个90人的“扫盲骨干培训班”。
这个培训班分省级和县级两个班。
县级班教学以文化学习识字为主,省级班的教学以徐特立创办的“实习批评会”训练、学习教学方法为主。
省级班另一任务是根据苏区教材奇缺的状况,自编乡土教材,每个学员编5课。
徐特立想出了这个教员、教材一起解决,一举两得的高招。
一位具有一定文化功底、懂得人间疾苦、熟悉《二三字经》的省级班学员,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丁农进行轰轰烈烈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大好形势,看到工农兵在推翻万恶的旧社会、建立新世界的革命中的伟大作用,用《三字经》的格式,写出了《l丁农兵三字经》,交给徐特立审阅。
徐特立看后非常高兴,高度赞扬了这位学员编写的《工农兵三字经》。
徐特立还花费心血,作了精心修改,这样,修改后的《工农兵三字经》被送到各地作为成人教育与小学高年级教材试用。
《工农兵三字经》配合了土地革命斗争的需要,阐述了革命的领导者、对象、任务、动力和方法等革命道理,贯穿着阶级斗争、革命精神、理想追求这条红线。
三字一句,通俗易懂,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便于传诵。
由于有上述优点,又有徐特立等领导同志推荐,《工农兵三字经》作为识字扫盲与普及教育的教材,迅速在各革命根据地流传开来,受到广大儿童、成人的普遍欢迎,在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根据闽粤赣三省的统计,在2931个乡中,有列宁小学3052所,学生8971人:有补习学校6462所,学员有94,517人;有识字组(此项只算到粤赣两省,闽未计)32,388组,组员155,371人:有俱乐部1656个,工作员49,668人。
这是中央苏区的一部分统计……苏区许多地方的学龄儿童进了列宁学校,例如兴国学龄儿童总数20,969人(男12,076人,女8893人),进入列宁小学的12,806人(男8825人,女3981人),失学的8163人(内男3251人,女4912人),入学与失学的比例为6:4。
”
福建省上杭县才溪区“在建立苏维埃政权后的短短4年多时间里。
扫除文盲率高达90%”,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与国民党统治区文盲占80%以上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中央苏区的兴国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60%以上,而当时国民党统治区号称教育最发达的江苏省,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也只有13%。
同样在1934年1月“二苏大”的报告中,毛泽东高兴地指出:“谁要跑到我们苏区来看一看,那他就立刻看见这里是一个自由的光明新天地。
”
中央苏区扫盲识字与普及教育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军民的共同努力以外,作为教材的《工农兵三字经》也功不可没。
《工农兵三字经》1931年底诞生后,就在各个革命根据地迅速而广泛地流传。
紅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北上抗日时,徐特立等中央教育部的领导同志,又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主要教育文件与包括《工农兵三字经》在内的重要教材,经过漫漫长征路,千辛万苦带到了陕北,使之继续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文化教育作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教育工作者逐步搜集整理中央苏区时期的文化教育资料。
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教育委员会拨出专款,资助赣南师范学院苏区教育研究室,到全国各地收集苏区时期的文化教育资料。
几年中,苏区教育研究室的同志到几个省收集苏区文化教育资料,曾到过古田会议纪念馆、永定县革命纪念馆、瑞金县革命纪念馆、赣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安福县档案馆、永新县档案馆、上饶地区档案馆、宜春地区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等。
不少纪念馆、档案馆仍收藏着经历了50多年风雨的《工农兵三字经》。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1985年6月,一套8本、约240多万字包括《工农兵三字经》在内的《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问世。
附:《工农兵三字经》
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男和女都是人
一不平大家鸣工人们劳不停苦工做晨到昏
得工钱数百文稍不是棍棒临好凄惨不做声
若反抗死得成赚红利厂主吞工人们毫无分
农人苦写不清租税重难生存炎光晒暑气蒸
血汗尽皮包身一年苦望秋成租和债还不清少一粒就不行没办法求饶情地主们豺狼心情无饶压迫增衙役到要捉人畏苛刑卖子孙苦一年只剩身饥寒迫无处行血汗钱剥削尽没出路去当兵初入伍班长咛给洋枪嘱小心官长令须听遵若违抗要杀身打仗时要前进若退后军纪绳这些例理所定无论谁当承认可是的官长们把饷项一概吞打麻将抱娼眠买田地起官厅把士兵不当人稍不是打骂并打仗时炮轰身打败仗罪归兵打胜仗官长功权到手要裁兵遣兵费两毫银路途远归不成雪加霜饥寒并要讨吃身难行僵卧地泪满襟早知道军阀心悔当初莫当兵如今好红军兴官兵夫互相亲穿吃用一样同官长们不打兵苏维埃代养亲回家后有田分这样军去当兵虽牺牲也甘心有钱的压迫人不做事吃现成此等事最不平无可忍团结心入共党组红军打土豪除劣绅毙军阀莫容情阶级敌一扫清世界上一样人人类中永无争大同现享安宁此等事非现成全靠的工农兵努力干齐起劲工友们成工会减时间增工银农友们立农会
打土豪把田分士兵们团结起拖起枪到红军
工农兵携手行革命事功业成享安乐颂太平
(作者系赣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央苏区历史。
2007年9月21日,《光明日报》刊登《三字经》文化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作者因撰写《徐特立精心修改大力推广的(工农兵三字经)》一文,被邀请赴会。
同年12月2日,全国《三字经》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举行,作者赴会,与专家、学者交流切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