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整合东方航空公司市场营销案例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网络整合东方航空公司市场营销案例去年的民航重组挂牌多少给人留下了些许悬念和遗憾,由于这次重组中掺上了过多的人为因素,所以不得不让一些业内人士在民航企业“做大”与“做强”之间打上了一个问号。
重组方案中,从效益看,基本是一好搭配一差;从航线布局看,也是东中西兼顾;就连资本总额,三大集团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然而对于如何融合被并购航空公司的高负债率(西北航的负债率超过120%,北方航接近100%);如何更好地使三角形的航线布局网络有效衔接如何调配高达7种机型的机队三大集团还没有一家能够拿得出整套解决方案,这些问题毋庸置疑将成为“会下”的焦点。
如果说挂牌大会对中国航空企业来说是形式重于内容的话,那么重组后的这段日子就是他们与时间赛跑“荷枪实弹”的真实演练。
“整合进程的快慢将决定航空企业未来的命运。
”这一点在三大航空集团内已经形成共识。
有人做出预测,未来2~3年内中国各航空企业将掀起一场航线网络的抢点布局战,届时将形成中国航空市场各有侧重、全方位布局的航线构建图。
本期案例通过研究东航的市场营销战略,力图深入剖析中国航空市场的深层问题。
请看本期“东方航空公司市场营销案例”。
重组一个令人不安的商机定位★2002年10月11日,民航三大航空集团公司同时挂牌成立,说了很久的民航重组终于尘埃落定。
新成立的三大航空集团公司包括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等航空运输集团。
此外,包括中国航空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在内的民航三大航空服务保障集团也同时宣布成立。
“重组将使中国民航的整体实力和角逐世界空运市场的能力大为增强。
”这成了业界对此次重组的一个基本共识。
九个直属航空公司联合重组为三大集团后,资产总和高达1500多亿,占了民航总资产的80%,人员近万人,运输飞机400多架,经营航线上千条,真正实现了规模经营。
此后,三大集团的客运量在国际航协世界41家大航空公司客运量的排名中将明显前移。
挂牌大会上最吸引人当三大航空运输集团莫属,他们是:★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为主体,联合中国航空总公司和中国西南航空公司组建的大型国有航空运输企业。
资产总额573亿元人民币,经营航线307条,以北京为枢纽,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经济带为依托,连接国内干线、支线,对国际航线形成全面支持。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以东航为主体,兼并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联合云南航空公司组建的国有大型航空运输企业,资产总额473亿元人民币,经营航线386条,围绕上海、北京、广州三大中心,以华东地区为腹地,以西安、昆明为两翼,拓展西北和西南市场,在国际和地区航线上和国内外大型航空公司竞争。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以南航为主体,联合中国北方航空公司和新疆航空公司组建而成,资产总额501亿元人民币,经营航线666条,新南航将成为国内飞行基地最多、直属服务机构最多的航空公司。
★据民航总局预测,2006年至2010年,国内航空运输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
这是一个乐观而合理的估算。
更具体说就是预计“十五”期间,中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年均增长10%,2005年达到205亿吨公里;旅客年均增长8%,2005年达到1亿人;货邮运输量年均增长13%,2005年达到280万吨。
定位东航打造:“东航快线”网络★“东航快线”:一个在竞争对手的密集区域、快速切入市场,变被动为主动的进攻策略。
东航说,目前“东航快线”的品牌商标正在通过上海市商标局的申请注册。
★如果把全国的航线网络图看成是一盘棋的话,会发现总会有几点是兵家必争之地。
摩根大通调查发现,国内和香港市场上最大的20条航线占中国航空公司总航班的%,这20条航线仅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口、昆明、杭州、厦门、成都、香港等13个城市。
北京在这些航线中所占比重最大,涉及其中9条,其次是上海6条、广州4条,其余几条航线覆盖10个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机场已占有全国民航市场份额近1/3,而这关键性的三点分别为国航、东航、南航三大集团“分兵把守”。
仿佛是一种冥冥中默契,如今首都机场已然是国航的“天下”,其售票代理点几乎占据了机场所有最抢眼的位置,而东航只是屈居于第41号和第42号窗口,相反东航在虹桥机场却又是一枝独秀的局面。
东航集团副总裁李丰华认为,航空公司都应该认识到这是一种共存的、双赢的,而非垄断式的竞争,大家需要维护各自的市场规则,而细微地方正反应了这种市场规则的存在。
但是处于别人的势力范围,是否就说明你已无可为呢东航却又给人以否定的答案。
“做的更好一点,更吸引人一点。
”你会发现在别人的势力范围内即使拥有的“据点”不多,依然会有不少的消费者钟情于你。
那么何谓“好”和“吸引人”呢对这样的问题李丰华给出了“标准”:“服务上的精致感,文化上的贴近感,我们在培养一部分旅客对东航的忠诚感,”他直奔主题:“做东航快线,从上海至北京几乎一小时一班,虽然竞争对手云集,但是我们频度密,能给消费者转机、换乘提供最大的方便,他们有什么理由不选择东航呢”据了解,今年东航沪京、沪港“东航快线”品牌,根据始发时间的整点性,编排了排列规范、便于旅客记忆的航班号。
上海到北京东航快线每天11班,从上海始发的航班号调整为MU5101、MU5103、MU5105等奇数递增,从北京返回则以MU5102、MU5104、MU5106等偶数递增。
每天从上海出发到北京的第一个航班MU5101为早上8∶00,第一个从北京返回的航班MU5102为9∶00。
根据航班号旅客就可以大致推算航班时刻。
据东航介绍,鉴于“东航快线”的成功经验,从今年3月底开始,东航还将其范围进行了拓展,将“快线”从上海至北京、上海至香港向上海至厦门、福州、温州、武汉、宁波等城市延伸,同时北京至西安也将成为第一条非上海始发的“东航快线”。
在这些快线上,东航的航班密度将达到每天5班以上,成为名符其实的空中巴士。
网络一场“制空权的争夺”资源★“可以预见,未来2~3年内,三大航空集团必将把竞争重点放在航线的抢点占位上,”一位航空业内人士认为:“重组后航线重叠将在所难免,而随着三大集团竞争不断趋于理性,最终将会形成各有侧重、交叉布局的航线网络。
”这种预测并非空穴来风,你可以看到南航在首都机场购买的候机楼正紧锣密鼓进行装修,国航也不断在其枢纽航线上加班加点,而东航目前正忙于尽可能的将手头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调配。
★“如果说国内目前比重最大市场在于北京、上海、广州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东航目前发展重点是上海。
”李丰华坚决地向记者表示,一方面,因为上海是东航“根据地”,例如航材储备、训练基地、候机楼的软硬件设施都集中于此,另外更关键的是上海整个经济发展的势头也给了本地航空公司以发展的希望。
“当然我们也比较关注北京和广州,但任何一件事都要抓主要矛盾。
”★“东航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是西安、昆明,”按照李丰华的设想:“作为西北航和云南航的主要基地,它们应该可以发展成为东航一个具辅助作用的网络中心或是一个小型航空枢纽。
”西安作为中国版图的中心城市对于构建国内枢纽网络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国航一直以来看中西安,投入较多运力参与市场竞争。
海航兼并长安航后,也加强了西安的兵力,旨在形成围绕西安的枢纽网络。
新东航借兼并西北航的强劲东风,快速占据西安这一中心枢纽城市,并加强旨在与西安机场的配合实现西拓的意愿。
“西安是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它的文化经济和旅游资源很丰富,同时它又作为整个中国北部地区,东部地区连接西北地区的一个中心地带,所以东航把西安周边航线做起来,就会形成以上海联接国际,同时通连省会及以上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城市的网络图。
”据悉,东航目前已实现了欧美航线与西安的直接贯通,为陕西旅游从源头组织客源提供了直接有效的途径。
本次贯通的航线包括:巴黎、马德里、慕尼黑、洛杉矶、旧金山等5个欧美地区的主要城市。
旅客可以从以上城市经停国内的北京或上海,转机后于当日或次日早抵达目的地西安。
★不可否认,昆明作为云南省内的区域性枢纽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省内的枢纽辐射网络基本形成,据东航介绍:“昆明地域特点在于本身省内交通、地面交通代替不了空中交通,这是由于自然原因和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那里的支线机场在全国是最多的,省内一共有十个机场。
同时,从地域上来看,它与东南亚的网络连接方面也是最近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有专家提出,航空公司要拓展国际航线,离不开国内航线的网络支持。
举例子来说,乘客在选择从北京-巴黎(国航),还是从上海-巴黎(东航)的航行路线时,其中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当地基地航空公司的航线数量和航班密度,从而为其出行提供最大的便利。
建立完备的国内网络,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扩展国际网络、参与国际竞争。
东航在日韩等东南亚航线上的优异表现,一直为其津津乐道。
“在国际航线方面,东航主要是巩固欧美市场,重点突破韩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等东南亚市场。
”东航表示。
因为相对于太平洋航线,那里的竞争更有序,更容易成为进军国际航空领域的市场突破口。
★整合后的东航与西北航、云南航互为补充,西北航的加入使东航在日本的到达点又增加大分、札幌、冲绳、新泻、广岛等地,使东航到达日本的城市增加到13个,目前日本航线上以上海始发居多,运力及航线资源统一调配后,在日本航线上将增加北京始发的航班,以形成更好的中日航线网络。
云南航执飞的中老线、中马线、中越线、中缅线加大了东航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联系。
★当然在国际航线的竞争中,也有一些失败经验,至今提起仍令东航心痛。
航空市场有句老话:航空公司30%的旅客带来了70%的利润。
而中国的航空公司恰恰是缺失了这30%,大家可以看到,中国飞美国的航线总是搭乘着满满的乘客,但是一算下来却是亏损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抓不住高质量乘客(即头等舱和商务舱的乘客),“这种运营方式就算行李架上放上人,我们也还是亏损。
”李丰华这样认为。
中国航空公司对国际航空市场来说,还属新生事物,形象上需要一个逐步树立过程。
同时国内头等舱消费群体也还没有形成,这与国家财政、居民收入密不可分。
再有乘客消费观念也需要经历一个转型的过程。
鉴于以上特点,李丰华认为,中国航空公司发展重点还是应该偏重于国内。
为此今年东航的航线规划是:巩固欧美澳、发展日韩港、全力开拓在华东和上海地区的市场份额。
资源一轮优化成本的组合配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位航空咨询专家认为:航空公司在全世界都是以管理制胜的,对他们来说管理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它行业。
美利坚航空在收购环球航空公司的过程中,为了将两家企业文化相去甚远的大型航空公司融为一体,并将服务于300座城市场的万名员工和900架客机整合在一起,双方的经理人不得不列出1万多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