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农业概况

上海农业概况

上海农业概况
2002年,上海农村人口为360.71万人,农村从业人员为253.45万人,其中农业(农、林、牧、渔)从业人员为81.45万人,占32.1%;工业从业人员为108.75万人,占42.9%;运输、邮电业从业人员为7.07万人,占2.8%;建筑业从业人员为11.14万人,占4.4%;商业、餐饮业从业人员为13.49万人,占5.3%;其他从业人员为31.55万人,占12.5%。

4月,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郊区工作会议,提出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的郊区工作目标。

各级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市郊区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根主线,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全市年末耕地面积27.04万公顷,比上年末下降3.6%。

全年农业增加值88.2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63%;农业总产值233.5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种植业97.21亿元,比上年增长0.3%;林业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牧业83.48亿元,比上年下降4.0%;渔业4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12元,比上年增长6.2%。

上海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

调整农林结构,退粮造林。

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43万公顷,其中退粮造林1.13万公顷。

至年底,全市林(果)地面积达到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2.2%。

全年市政府投入林业建设资金2亿元,带动区县及各类社会资金13亿元。

推进畜禽基地场转移。

宝山、浦东新区、奉贤、松江、普陀区长征镇和光明乳业集团等向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和内蒙古等省区的20个县市转移畜禽场127个,共转移存栏肉猪12万头,存栏奶牛8240头,存栏蛋鸡8万羽。

出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政策,19家重点企业被认定为市级龙头企业,7家被认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

全年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多家,总量已达350余家,拥有从业人员7万多人,固定资产总值65亿元。

全年农业利用外资项目57个,吸收合同外资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7倍。

郊区自产农产品出口额3.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7%。

上海种源农业迅速壮大。

各类优良种子、种禽、种苗在全国的年销售额30亿元左右。

市奶牛育种中心培育的纯种荷斯坦奶牛冻精,已销往全国各省市。

上海新杨育种中心培育的优质蛋鸡良种“新杨褐”,在全国曾祖代蛋种鸡市场占有率达35%。

上海农科院选育的双低油菜新品“沪油15”已在苏、浙、沪、皖推广面积达24万公顷,2002年秋播超53.33万公顷。

7月,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揭牌。

该中心建有种子库、微生物库、植物离体材料库和动物生殖细胞库,可保存各类资源20余万份。

全国已有30名农业专家担任该中心客座教授,已收集保存的重要种质资源1万余份。

“上海农业网”现设有商情指南、海外之窗、专家咨询、农业标准化、放心农产品、政策法规、保健饮食、农科热线等8个主频道,开通了生物基因库、城市森林建设、阿强禽蛋、沪郊蜂业、大团水蜜桃、马陆葡萄、星辉蔬菜等8个专业网站,至年底,注册会员有6730多家,发布供求信息13552条,发布各类会展信息10多个。

8月6日,由上海农业网管理中心、市农科院等科学技术推广部门联手创办的上海“农科热线”正式开通。

服务方式采取电话咨询、专家坐堂、网上直播、现场指导等多种服务形式并举。

开展农田环境质量普查,普查面积8.93万公顷,涉及61个乡镇,98个蔬菜园艺场,3个农场,1个现代农业园区,2个出口蔬菜基地和5个名、优果品生产基地,对土壤、灌溉水污染严重的菜田、瓜果田实行退出机制。

整顿和规范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和市场经营活动,加强执法检查力度,清理取缔无证经营窝点。

加强检测监控。

蔬菜生产重点抽检156个园艺场和100个蔬菜大户,共3500个样品,占常年种植蔬菜面积的42%。

养殖业重点抽检398个猪场,共2万多批尿样,涉及250万头出栏量。

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卫生质量跟踪、质量合格检验、质量承诺等3项制度。

全面推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

全市共发放免疫耳标400万只,覆盖率和佩戴率都接近100%。

外地畜禽及其产品入境道口数从23
个压缩至8个,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管。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把河道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林业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点面结合。

开展以水葫芦整治为重点的河道综合整治。

市和区县、乡镇层层建立组织,落实经费,添置设备,责任到人。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全市防虫网栽培的面积达133.33公顷,安装杀虫灯近2000台,使4000公顷菜田减少了化学杀虫剂的用量。

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

蔬菜基地提倡使用有机肥料,使菜田化学肥料使用量由每亩200多公斤减少到100多公斤。

还在松江、奉贤、青浦、崇明等8个基地发展533.33公顷有机蔬菜,实行无农药、无化肥栽培。

在覆盖郊区10个区县的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实验区内,新增秸秆还田面积1万公顷,还田总面积达到10.67万公顷,秸秆焚烧现象基本杜绝。

新增还田农机具247台。

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生产有机肥厂3个。

全市已具有年产10万吨有机肥的生产能力。

境外劳务输出有新进展。

为落实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上海郊区大力拓展境外劳务输出渠道。

全年,郊区新派出劳务2754人。

至年底,郊区在外人数5421人(青浦、崇明占多数)。

外派劳务人员主要在日本、韩国、欧美、非洲等地从业,其中,在日本境外劳务人员占80%以上。

劳务人员在外主要从事缝纫、建筑、装配、加工等工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