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教学大纲_大学物理A_64学时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教学大纲_大学物理A_64学时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A 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总学时:64 课程总学分: 4
适用专业:全校各理工科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

它是自然科学和许多工程技术的基础。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所涉及的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上应用的初步知识都是一个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因此,大学物理课是工科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工科类各专业开设大学物理课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在于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这些在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好大学物理课不仅对学生的在校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农林教育面向21世纪本科物理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及“2007年华南农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编写的。

本大纲计划学时数为64学时。

大纲中带*号的部分为选讲内容,或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

由于本课程将广泛使用高等数学,因此,应安排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并具备初步应用的能力。

2、使学生对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中的基本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有比较完整和清楚的认识,构建较为宽广的知识结构。

3、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定量化研究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4、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原理、方法和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与现代科学发展接轨,与工程技术相结合。

在课程教学中安装好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窗口”和与专业相结合的“接口”。

2、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大力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课程教学既生动有趣、又具有强烈的素质教育的特征。

3、抽象的物理概念和高等数学的定量化分析是本门课程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为辅,同时配合投影、CAI课件等形象化教学手段。

五、教学内容与目标
六、考核办法
成绩评定比例(%)
1、平时成绩50
2、期末考试50
1、期末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
经典力学24%
机械振动机械波12%
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16%
静电场18%
恒定磁场和电磁感应18%
光学12%
近代物理简介0%
2、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填空25%
选择30%
判断20%
计算25%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马文蔚周雨青主编2012 《物理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参考资料:
(1)陆果主编1999 《基础物理学教程》上、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三慧主编1999 《大学物理学》1、2、3、4、5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3)孙凡、习岗主编2002 《普通物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4)程守洙主编2004 《普通物理学》第1、2、3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撰写人:审核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