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损失的修复 温州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病理学讲义
2损失的修复 温州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病理学讲义
原始间叶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 产生胶原纤维再转化为纤维细胞模式图
3、血管的再生
(1) 毛细血管以生芽方 式再生:内皮生芽—细 胞索—管腔—血管—
小动脉
—改建
小静脉
(2) 大血管离断后,断 端由内皮细胞增生连接; 平滑肌层由结缔组织代 替。
血管的再生——以出芽方式再生
毛细血管再生模式图
4 肌 组织的再生 横纹肌;平滑肌;
TNF:内皮细胞
第二 fibrous repair
granulation tissue
rich in young fibro-
basts and capillaries and
Often leukocytes
gross: 为 鲜 红 色 、
颗粒状、柔软湿润, 形似鲜嫩的肉芽。
肉芽组织的功能是: (1)抗感染保护创面: (2)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异物; (3)填补组织缺损。 结局: 细胞、血管、水分渐少; 纤维渐多,最后形成纤 维瘢痕。
皮肤附属器若完全破坏,则不能再生, 肌腱断裂,以瘢痕组织代替。
二 、 创伤愈合的类型
1. First intention healing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 如:手术切口
2. Second intention healing 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齐、伴明显感
染,常有多量的肉芽组织形成。 如:创伤伤口
1.2 成体干细胞 存在于各组织器官中的可以自我更新并具有分 化潜能的不成熟细胞。
过去认为成体干细胞主要包括上皮干细胞和造 血干细胞。最近研究表明,以往认为不能再生 的神经组织仍然包含神经干细胞,说明成体干细 胞普遍存在 。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 的细胞。
它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干细 胞的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 的影响。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1、上皮组织的再生
(1)被覆上皮再生 由 创缘或底部的基底细胞 分裂增生,在缺损处先 形成单层上皮,以后形 成完整上皮。
(2)腺上皮再生 腺体 的基底膜完整可完全再 生,否则不完全再生。
腺器官视情况而定
2、纤维组织的再生
损伤刺激——纤维细胞 或未分化细胞——纤维 母细胞——分泌前胶原 蛋白,形成胶原纤维。
神经纤维断离,远端及 近端的一部分髓鞘及轴 突崩解
神经膜细胞 增生,轴突源自神经轴突达末梢, 多余部分消失
三、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细胞外基质 多肽类生长因子 抑素 干细胞 1 PDGF:纤维母细胞、平滑肌、单 核、
胶质细胞 2 FGF:内皮细胞、所有间叶细胞 3 EGF:上皮、纤维母、胶质、平滑肌 4 VEGF:内皮细胞 5 细胞因子(IL-1、TNF):纤维母细胞;
肉芽组织是机体最重要的损伤修复组织
Scar tissue 为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 组织。
1 有利面 : 保持组织、器官的完整性
与坚固性
2 不利面 : (1)瘢痕收缩 (2)瘢痕性粘连 (3)纤维化、硬化 (4) keloid
第三节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 一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5 神经组织的再生 (1)神经细胞不能再生 (2)外周神经纤维可完全再生,但
神经细胞必须存活,轴突以1~2mm/天 速度生长 traumatic neuroma:再生轴突不能到 达远端,与增生的纤维组织混杂卷曲成 团。
神经纤维的再生:神经鞘细胞增生--连接毁断神经纤维处---神经轴突长入
正常神经纤维
。
生理性再生:
再生
完全性再生
病理性再生:
不完全再生。
一、细胞周期和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按再生能力,可分为三类:
1 不稳定细胞 labile cells : 被覆上皮(体表、体腔、自然管道); 造血细胞;
2 稳定细胞 stable cells : 腺及 腺样器官的细胞; 间叶细胞。
3 永久性细胞 permanent cells: 神经细胞、心肌、横纹肌。
骨 性 骨 痂 形 成
三、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一)全身因素 1.年龄 2.营养状态 (二)局部因素 1.感染与异物 2.局部血液循环 3.神经支配 4.电离辐射
四、干细胞的作用
1.1 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
细胞)。
胚胎干细胞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 内层细胞团(Inner Cell Mass)的细胞即为胚 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自我 更新并具有分化为体内所有组织的能力。
三、骨折愈合 1 血肿形成
数小时后形成。 2 纤维性骨痂形成
2~3天后开始机化,1周分化出透明软骨。 3 骨性骨痂形成
纤维骨痂分化出骨母细胞形成类骨组织, 钙盐沉积形成编织骨;软骨化骨。 4 骨痂改建或再塑 编织骨形成板层骨
X线检查:
左胫骨中下段1/3斜形完全性骨折,左腓骨上1/3骨折
临床处理:术后X线报告对位、对线尚可。术 后三月复查:
1.伤口的早期变化 组织坏死、血管断裂、炎症反应、形
成血凝块、结痂。 2.伤口收缩 2-3天开始收缩,14天左右停止。是
伤口周围的肌纤维母细胞牵拉结果。
3.肉芽及瘢痕形成
第3天开始生长肉芽组织;5-6天产生 胶原纤维;1个月左右瘢痕组织形成。瘢 痕组织能增强组织的拉力
4.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
24小时内,创口边缘基底细胞增生, 移向创口中心处,当彼此相遇时,停止 生长,形成被覆上皮。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修复: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 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 复的过程。
regeneration (parenchymal cell)
repair
fibrous repair (granulation tissue)
第一节 再 生 regeneration
再生:组织和器官损伤后所形成的缺 损,由其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 修复的过程。
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已成功地在体外培 养。
最新研究发现,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 化为其它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为干细胞 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1.3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 它主要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中。在临 床治疗中,造血干细胞应用较早,在20世纪五 十年代,临床上就开始应用骨髓移植(BMT) 方法来治疗血液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