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心小学考核评估考核细则

中心小学考核评估考核细则

双沟镇中心小学考核评估考核细则
说明:
(一)考核过程和记档的说明
1、全年度考核90(含90分)分以上为优秀,70(含70分)——90分(不含90分)为称职,60分(含60分)—70(不含70分)分为基本称职,60分(不含60分)以下为不称职。

考核总分在同一组别内第一名的自动进入优秀或先进行列。

其余各项原则上间隔两年评一次,同一组别内分数达不到优秀的空缺,其优秀或先进名额主动让给其他考核组(按成绩高低排定)。

2、考核优秀名额不超过总人数的15%,考核先进的名额不超过总人数的10%。

3、考核对象划分为四个小组:
A组:全体班主任老师;
B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教师;
C组:非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
D组:行政后勤人员。

4、没有担任教学任务或教学任务不足10节的为后勤人员(主科除外),除了量化打分以外,还参照教师打分。

教师打分满意度达不到85分的不得评为优秀或先进,达不到60分的考核不合格。

5、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采取三种提高措施:一是写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可行性规划,保证来年成绩有所提高;二是离岗学习,学习期间其工资待遇参照上级有关规定;三是调离本单位,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二)考核过程中的加分说明
1、有参加区、市、省、国家、国际赛课活动的A类:加记4分,5分、6分、7分、8分。

B类:加记2分,3分、4分、5分、6分。

C类:加记0.5分,1分、2分、3分、4分。

同级别的每个等级递减0.3分。

参加交流课活动的分别加记0.5分,1分,1.5分,2分、3分。

(注:A类: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竞赛奖项;B类:非人民政府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外的政府部门竞赛奖项;C类:非官方组织的团体、协会竞赛奖项。


2、论文发表或获奖的按照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国际级分类,A类:加记4分, 5分、6分、7分、8分。

B类:加记2分,3分、4分、5分、6分。

C类:加记0.5分,1分、2分、3分、4分。

同级别的每个等级递减0.3分。

参加论文交流的依次加记0.5分,1分,1.5分,2分、3分。

同一级别情况不重复记分。

正式出版个人专著(自费)加8分,集体出书担任主编的记3分、副主编记2.5分、责任编辑记2分,相关参与人员视情况适当加分。

3、指导学生发表和获奖作品,按照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国际级分类,每篇 A类:加记2.5分,3分、3.5分、4分、4.5分。

B类:加记0.5分,1分,1.5分,2分、2.5分。

C类:加记0.4分,0.6分、0.8分、1分、1.2分。

在校园网发表作品10篇以上每多一篇加0.1分。

自愿参加相关竞赛活动,在学校统一安排的情况下,每组织1篇加0.2分,质量由相关部门把关。

4、承担区、市、省、国家、国际相关大型活动的分别加记1.5分、2分、2.5分,3分3.5分。

优等记满分,一般扣0.5分。

5、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比赛,团体获得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国际级的分别加记2分、2.5分、3分、3.5分、4分,同级每个档次相差0.2分,获奖取最高等级记分,不重复记分。

以个人名义参加竞赛活动的,按不同级别每人次分别记0.5分,1分,1.5分,2分、2.5分,同级每个档次相差0.1分,获奖取最高等级记分,不重复记分。

6、多媒体课件制作每件按校级、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分类,分别加记2分、2.5分、3分、3.5分,4分、4.5分,同级每个档次相差0.3分,获奖取最高等级记分,不重复记分。

7、承担上级或学校的课程改革或试验班任务,其研究成果获得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奖项的分别加记2.5分、3分、3.5分、4分、4.5分,同级每个档次相差0.5分,获奖取最高等级记分,不重复记分。

8、参与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模式研究,其研究成果在本校有一定推广性的,A等记2分、B等记1.5分、C等记1分。

9、班主任支持人才参加管乐队、鼓号队、运动队、舞蹈队、武术队、大型比赛活动等5人以上2分,3-4人1.5分、2人以下0.5分,没有不记分。

(支持人数以总人数计算)
10、班级流动红旗一学期累计前6名的记3分,7-12名记2.5分,13-18名记2分,19名以后记1.5分,3次以下的不记分。

11、担任中层干部及班主任的记4分、教研组长记3分、年级组长及学科召集人记2分。

没有履行职责的一次扣0.5分。

12、班级文化以年级为单位按名次分别记4分、3.5分、3分、2.5分。

13、语、数、英、科学考试成绩,每和年级第一名成绩缩小1分的在原有名次分(下同)的基础上加记提高分1分,依次类推,最高加分为满分,计算基数以上学期考试成绩为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