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 1、洞口施工 1.1边仰坡施工 洞口施工前先做好洞口边仰坡截水沟,截水沟距边仰坡开挖边缘不小于5米。截水沟施工完毕后自上而下进行边仰坡开挖,按设计坡度一次修整到位。并分层进行边坡防护,以防岩土风化,雨水渗透而坍塌。边仰坡采用锚喷支护。刷坡防护到路基面标高。 1.2明洞施工
明洞开挖完成后,立即施工暗洞超前支护和进洞施工,并尽早进行边墙基础和仰拱砼施工,在暗洞进洞50米左右(视围岩情况和初期支护情况进行调整)开始进行洞身衬砌施工。暗洞洞口处二次衬砌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明洞衬砌施工,施工时注意明洞与暗洞的顺接。明洞衬砌采用自行式衬砌台车,一次浇注成型,保证内轮廓光滑圆顺,外模采用木模。采用泵送砼施工。明洞施工应避开雨季施工。在与洞门连接部位环向预埋80厘米长φ22钢筋,以增强洞门墙的稳定。 待拱圈砼达设计强度的50%后,开始施工墙背防水层。防水层以上50厘米采用碎石土回填。 1.3洞口段施工
洞口采用分层开挖,施工机械以CAT320挖掘机为主,洞口场地以装载机辅以推土机整平压实,遇坚硬石质地层钻眼爆破,采用自卸车弃往进出口路基填方段。洞口段处于II类围岩内,采用“套拱法”进洞,即在洞口处隧道洞身上部衬砌轮廓线以外,立摸灌注30~40cm厚的砼,长度2~3米,嵌进山体0.5~1.0米,外露0.5~2米,以确保洞口段岩体稳定和施工安全。然后采用上下导坑法施工,开挖前进行超前支护。该段施工避开雨季并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强支撑”的施工原则。 1.4洞门修筑
隧道洞门在进洞施工正常后,结合地形地质及考虑洞口美化等条件,安排在雨季前完成施工。 2、洞身开挖施工 2.1 II类围岩地段短台阶分部开挖法施工 2.1.1施工工序 II类围岩地段,采用短台阶分部开挖法施工,施工工序见下图:
2.1.2施工方法 上部弧形导坑及边墙以人工风镐开挖为主,需要时辅以弱爆破;地质不良地段开挖前采用工字钢拱架,大管棚作为超前支护,开挖后及时喷混凝土封闭岩面,并进行初期喷锚钢纤维砼支护作业。随后进行边墙的开挖和支护。台阶长度视岩性而定通常取2~4米。上部弧形导坑出碴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扒碴,装载机装碴自卸车运输,核心土采用控制爆破开挖。开挖掘进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强支撑”的原则。短台阶分部开挖法掘进、喷锚支护作业循环时间见下表: 施工中应认真量测围岩变形,并根据变形信息检验、修改和完善支护体系。
2.2 III类围岩长台阶或全断面开挖施工 2.2.1施工工序
工序 作业时间(h) 循环时间(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测量放样 0.5
超前支护 5
开挖 3.5
出渣 2
安钢架打锚杆 3.5
喷砼凝土 2.5 洞身III类围岩主要采用长台阶法施工,施工工序见下图: 2.2.2施工方法 开挖采用隧道凿岩台车钻眼,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毫秒微差有序起爆。上下台阶采用挖掘机及侧翻装载机扒渣装渣。施工中合理优化工序、组织交通,实行“钻爆、装渣、运输、出渣”一条龙作业。开挖成型后迅速喷射砼封闭岩面,抑制风化和变形,同时进行喷锚支护作业。上台阶开挖一般超前6~15米。下台阶施工后仰拱紧随其后施工。为满足进度需求,四个洞口同时作业,每洞口采用一台凿岩台车同时钻进,确保总进速度2~3米/天,一天一循环。 施工中,认真、周密的量测变形和位移,观察岩面以优化支护调整施工方法。岩性较好时,可采用全断面法掘进以加快进度。长台阶法掘进喷锚支护作业施工循环时间见下表:
2.3 IV类围岩地段全断面法开挖施工 2.3.1施工工序 洞身IV类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施工工序见下图:
工序 作业时间h 循环时间(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测量放样 0.5
开挖 5
初喷 1.5
出渣 2.5
安钢架打锚杆 3.5
喷混凝土 2.5 2.3.2施工方法 IV类围岩地段采用凿岩台车钻眼,光面爆破施工,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毫秒微差有序起爆。由侧翻式装载机装渣,自卸车运输。在爆破作业中,采用“W”型水幕降尘器喷雾降尘,确保作业面粉尘含量达到标准。为满足进度需求,确保总进速度每天3~4米,钻眼时间控制在3小时内,两天三循环。 全断面法掘进喷锚支护作业施工循环时间见下表:
3、光面爆破施工 3.1 III类围岩台阶法开挖爆破施工 III类围岩采用长台阶法掘进。炮孔布置按每循环进尺2.5米控制,光爆参数的选定见下表。根据公式,炮眼数N=q×S/γ,q为单位用药量(III类围岩取1.00kg/m3),S为坑道断面面积,γ为每米炮眼的平均装药量(取0.65)。计算炮眼数值N=157(理论值),实际炮眼数取151。每循环总用药量Q=V×q,理论计算值254.8kg,实际装药量取251.9kg。III类围岩采用长台阶法的光面爆破技术经济指标、量分配表分别如下表所示:
工序 作业时间h 循环时间(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测量放样 0.5
钻眼 3
装药爆破 1.5
降尘通风 1
喷混凝土 2
出渣 3.5 光爆参数(III、IV类围岩)表 项目 钻孔深度m 周边眼间距E:cm 周边眼抵抗线W:cm
相对距离E/W 装药集中kg/m 装药结构 起爆
方式
围岩类别 III IV III IV III IV III IV III IV
间隔 装药 非电
毫秒 参数 2.7 3.2 55 56 70 72 0.78 0.78 0.12 0.20
III类围岩正台阶法光面爆破技术经济指标 开挖面积m2 计划进尺m 开挖数量m3 钻孔总长m 装药总量kg 炮眼(雷管)用量个 单位耗孔量m/ m3 单位耗药量kg/m3 单位耗管量个/m3 101.9 2.5 254.75 412.2 251.9 133 1.62 0.99 0.52
III类围岩正台阶法的光面爆破药量分配表 上下台阶 炮眼分类 炮眼数(个) 雷管数(个) 炮眼长度(m) 炮眼装药量 每孔药卷数(卷/孔) 单孔装药量(kg/孔) 合计药量(kg) 上台阶 掏槽眼 16 16 2.8 12.5 1.875 30
辅助眼 21 21 2.8 12.5 1.875 39.375
内圈眼 17 17 2.8 12.5 1.875 35.625
周边眼 26 13 2.6 6 0.9 23.4
底板眼 17 17 2.7 12 1.8 30.6
下台阶 掘进眼 27 27 2.8 12.5 1.875 53.325
周边眼 10 5 2.6 6 0.9 9
底板眼 17 17 2.7 12 1.8 30.6
总计 151 133 412.2 251.9
具体炮孔布置见下图: 3.2 IV类围岩全断面法开挖爆破施工 IV类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掘进,加强掏槽爆破,严格控制周边光面爆破,确保无超挖欠挖。炮孔布置按预计每循环进尺3米控制。根据公式,炮眼数N=q×S/γ ,q为单位用药量(IV类围岩取1.1 kg/m3),S为坑道断面面积,γ为每米炮眼的平均装药量(取0.65)。理论计算炮眼数值N=144 ,实际炮眼数取142,每循环总理论用药量为267.6kg,实际用药量取264.9kg。药量分配表、IV类围岩采用全断面法的光面爆破技术经济指标分别见下表: IV类围岩全断面法光面爆破药量分配表 炮眼分类 炮眼数 雷管数 炮眼深度(m) 炮眼装药量 (kg) 每孔药卷数 单孔装药量 合计 掏槽眼 16 16 3.50 16 2.4 38.4
扩槽眼 15 15 3.50 16 2.4 36
辅助眼 32 32 3.20 14.5 2.175 69.6
内圈眼 27 27 3.20 14.5 2.175 58.725
周边眼 40 21 3.20 6 0.9 36
底板眼 12 12 3.20 14.5 2.175 26.1
合计 142 123 463.7 264.9 IV类围岩全断面法光面爆破技术经济指标 开挖面积m2 计划进尺m 开挖数量m3 钻孔总长m 装药总量kg 炮眼(雷管)用量(个) 单位耗孔量m/m3 单位耗药量kg/m3 单位耗管量个/m3
81.1 3 241.8 463.7 264.9 123 1.9 1.1 0.51 具体炮孔布置见下图:
3.3爆破参数及工艺的修正 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实际爆破效果及地层岩性合理修正爆破参数及工艺,确保进度、效益的综合平衡,同时尽量少的扰动围岩。 4、超前支护施工
4.1 φ108热轧无缝钢管作超前大管棚的施工方法 II类围岩部分岩石风化破碎严重的地段,采用φ108热轧无缝钢管作超前大管棚。管外露端(不小于30Cm)支撑于开挖面后方的工字钢拱架上共同组成预支护体系。拱顶开挖成型后立即喷射混凝土封闭岩面。φ108大管棚采用地质钻机钻孔、每小时单机钻进4~6米,冲击器直径为130毫米,最大钻孔深度为100米。开钻前用钢管架搭设钻机平台,经纬仪定出工字钢中心及外倾角方向。大管棚外倾角2度,外倾角必须控制准确,角度太大,必然造成较大超挖,角度太小,要防止管棚侵入隧道开挖面。管棚壁按50×50厘米梅花形布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