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铺装常见病害分析及预防措施1 概述目前,在公路桥梁中,桥面行车道铺装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高等级公路的大中桥桥面多采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双结构层铺装,由于桥面铺装在我国尚缺乏较成功的经验,再加上施工工艺上的不足,使得桥面铺装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一些病害问题。
根据河北省、唐山市养护调查资料表明,正在使用的大中桥80 %以上桥面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病害,20 %以上已严重地影响了使用,本文就其中较普遍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施工经验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改进措施。
2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在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的使用和养护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铺装层的龟裂、破碎和漏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原材料质量不合格。
石料压碎值指标不符合要求,细集料中杂质含量过高,粗骨料粒径不合格等均可影响到混凝土的整体强度,使其达不到设计强度,难以满足使用要求,从而发生龟裂破碎现象。
(2) 水泥混凝土铺装与桥梁行车道板未能很好地连结成为整体,有“空鼓”现象,另外,桥面钢筋网下沉,上保护层过大,钢筋网未能起到防裂作用,这样桥面不能适应反复荷载引起的振动而发生破坏。
(3) 铺装层厚度不够,由于在桥梁下部结构或预制梁施工时未能控制好标高,安装后致使梁顶标高偏高,为了保证路线总标高不变而减少了桥面铺装厚度,使得钢筋网上下保护层不够,强度严重不足而发生破损,严重时出现漏筋现象。
(4) 未按规定要求进行养生及交通管制,桥面车道铺筑完成后养生不及时,在混凝土尚未达到设计强度时即开放交通,允许车辆通行,从而造成了铺装的早期破坏。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影响桥面混凝土铺装质量的因素很多,如不注意,就会缩短铺装层的使用寿命,过早地发生破损,不仅妨碍交通,亦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要想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必须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
(1) 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各类粗细骨料必须分批检验,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配料时砂子应过筛,石料也应认真进行筛分试验,拌合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2) 为使桥面铺装混凝土与行车道板紧密结合成整体,在进行梁板预制时其顶面必须拉毛,一般应垂直跨径方向划槽,槽深0. 5~1. 0cm 横贯全宽,每延米10~15 道,在绑扎桥面钢筋网之前必须用钢丝刷清除梁顶结合面上的浮浆,用空压机吹净,冲洗干净,以保证梁板与桥面铺装的结合。
在浇筑桥面混凝土之前必须严格按设计重新布设钢筋网,以保证钢筋网上下保护层,从而减少裂缝。
(3) 在进行桥梁上、下部结构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标高,以保证桥面铺装层的厚度,如果标高有问题,按原设计不能保证铺装层厚度,要通过设计部门适当提高路线标高以确保铺装的厚度。
在浇筑桥面混凝土时振捣要充分,保证密实,初凝前要按规范拉毛,以保证桥面摩擦系数。
(4)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完成后必须及时覆盖和养生,并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之后才能开放交通。
3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在大中型水泥混凝土桥中,桥面铺装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应满足与混凝土桥面的粘结,防止渗水、抗滑及有较高抵抗振动变形能力等功能性要求。
然而在实际运营使用过程中,桥面沥青混凝土开裂脱落却往往成为桥面铺装的主要病害,主要由于:(1) 设计上先天不足。
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厚度宜为4~10cm ,同时必须保证不能渗水,高等级公路上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应厚一些,而有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设计时厚度严重不足,或为保证路面设计标高而擅自降低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厚度,但沥青混凝土的配比却未做相应的调整,致使铺装层的抗振变形能力减弱,造成了面层开裂脱落。
(2) 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漏水,在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中间形成一层水膜,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两层分离,产生龟裂,造成脱落。
(3) 粘层油未渗入到混凝土面层中,未起到粘结作用。
(4) 压实度不够。
施工时未按规范要求进行碾压,沥青混凝土松散,强度不足,经重车反复振动碾压,长时间就会破碎脱落。
因此,在进行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时,为保证工程质量,预防上述病害的发生,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严格控制:(1) 在设计上应保证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厚度满足使用要求,对于高速公路桥面,其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厚度应≥9cm ,一般等级公路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厚度应与相接公路面层一致并一起施工。
(2) 沥青混凝土配比要采用连续密级配,确保沥青混凝土不渗水,同时在泄水孔的设计、施工时,保证泄水孔的顶面标高低于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标高,确保一旦渗水可将渗下的水排出,以防止渗下的水浸泡沥青混凝土。
(3) 施工前应对水泥混凝土桥面进行清扫和冲洗,对尖锐突出物及凹坑应予打磨或修补,以保证桥面平整、粗糙、干燥、清洁。
粘层油宜采用乳化沥青或改性沥青,洒布要均匀,确保充分渗入以起到粘结作用。
(4) 在施工时,沥青混凝土宜采用胶轮压路机复压及轻型钢筒式压路机终压的方式,不得采用可能损坏桥梁的大型振动压路机和重型钢筒式压路机,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施工碾压一定要严格控制压实度,同时要加强检测,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规范的要求。
4 结束语桥面铺装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整条公路的运营管理和行车安全,因此在施工和养护过程中切不可掉以轻心,只有严格按技术规范施工,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防患于未然,保证公路桥梁的畅通无阻。
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施工监理细则一、总则桥面砼铺装层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其上沥青砼铺装层的质量和桥梁使用的性能,为确保桥面砼铺装层施工质量,监理工作必须层层把关,监理组特制定本细则。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1、审查开工报告审查施工组织是否合理,施工技术方案是否可行,有无类似施工成功的施工经历。
人员与设备的数量、性能及匹配是否满足工程进度需要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原材料是否业已检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完善,否则不允许开工。
2、梁面凿毛清理清除梁板表面杂物,凿除表面层水泥浆、松散层,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梁体表面与铺装层接触面粗糙度和清洁度。
3、检查各种梁间接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预留连接钢筋、钢板位置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规定,清除伸缩缝处杂物、松散砼。
4、铺装层高程控制自检、监理抽检合格,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5、按设计要求铺设钢筋网片,检查规格、间距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网片下设置砼垫块强度及保护层厚度是否满足要求。
三、施工过程控制㈠砼的质量拌和与运输1、水泥混凝土的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配合比设计和组成材料必须经监理组试验审核报总监理代表批准和总监确认后实施。
3、水泥标号、砂、石材料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拌制砼必须填写砼请检单(通知单),监理签字认可。
4、检查水灰比、塌落度符合设计要求。
5、砼严禁人工拌和,混合料拌和必须做到配料准确,拌和均匀。
运输过程中不离析,超过初凝时间的砼不得使用。
㈡、铺装层施工1、砼料摊铺采用人工用锹均匀推平,不得用耙扒铺,防止混合料离析。
2、摊平的混合料先用附着式平板振动器振实,再用振动梁振实、平整。
3、砼抹平必须有二遍以上,平整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表面层不得有收缩缝现象。
4、表面层拉毛处理必须在砼初凝前完成,深浅适中。
拉毛时注意不得扰动粗骨料。
采用横向拉毛、纹槽顺直、美观。
5、摊铺顺序应从一联的一端单幅全宽向前推移施工,中间停止时接缝按工作缝处理并需按规范要求凿毛处理。
6、砼终凝前做好防雨措施,表面层不得被破坏。
㈢、铺装层养护1、铺装层在收浆后按规定及时洒水养生,表面采用土工布覆盖,保证湿润效果。
2、强度低于2.5MPa前不得承受各种符载,低于设计强度70%时,不得通行各种车辆。
四、试验1、审核混凝土配合比,并对原材料进行抽查;2、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现场按1组/孔/作业面的抽查频率制作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并对混凝土塌落度进行检测。
督促承包人按2组/班/作业面的频率制作试快,做好标识,送养护室养护。
五、监理日记记录内容桥名及施工部位、浇筑时间、天气情况,凿毛及清理情况描述,混凝土浇筑工艺,制作试块时间,塌落度抽查记录,浇筑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养生方法、每天洒水的次数。
六、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使用表格1、中间检验申请单2、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质量检验报告单3、分项工程现场检测记录表4、混凝土浇筑申请报告单5、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6、水泥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记录表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施工工序、检测、职责表高速公路混凝土桥梁桥面铺装病害及对策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混凝土桥梁使用趋于多样化,使得桥面铺装面积所占比重大大高于一般公路,因而桥面铺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速公路建设质量。
现就桥面铺装早期病害的原因及其对策谈几点意见。
一、混凝土桥面铺装病害及原因分析1.厚度不足及原因设计预应力梁起拱高度时,未考虑对桥面厚度的影响,尤其大跨径起拱高度大后,就会影响桥面铺装的厚度;设计桥面铺装厚度过小,施工略有误差就无法调整。
2.强度不够及原因桥面铺装混凝土钢筋网位置不对,无法发挥钢筋网作用,引起强度不够;伸缩缝处混凝土强度不够,造成伸缩缝过早损坏;桥面积水、表层浮浆未进行处理,使混凝土厚度不足引起的强度不够;混凝土桥面铺装较薄,因振捣不密实或养生不良引起强度不够;冬季施工,防冻剂使用不当,混凝土受冻,导致强度不够。
另外,各种路面各层间粘接不好也会造成桥面铺装早期病害。
二、沥青铺装层病害及原因分析由于过分追求平整度,而忽视压实度,使路面强度低下、渗水,引起早期损坏。
同时,预拱度的差异和路基上三层沥青面层摊铺厚度的调整不当,都可能使该层路面厚度不足而引起桥面铺装早期损坏。
层间结合不良使桥面铺装发挥不了整体作用。
由于下面层被污染、使用的粘层材料质量较差、洒布不均匀、洒布后行车作用把粘层带起等原因都会造成粘接不良。
桥面的雨水由于有护栏阻挡无法横向排出,只能沿护栏墙纵向排至泄水孔,部分渗入路面中的雨水,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就易于使沥青膜剥离,导致路面产生早期损坏三、处置病害应采取的对策1.改善桥面系的结构设计。
梁体顶层应设计与桥面牢固结合的预留钢筋;预应力梁跨中起拱高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对桥面厚度的影响,施工时一般按墩台、支座设计高度进行控制;适当增加桥面混凝土厚度和钢筋网密度,加大钢筋直径及等级标准;伸缩缝处沥青路面破损可能出现坑槽,因此伸缩缝在设计上除在梁端留有足够的锚固钢筋外,还应设计不低于C40级的钢纤维混凝土。
为保证其平整度,应在沥青混凝土铺装完成后再进行伸缩缝施工;泄水孔收水口底部标高的设计低于水泥砼桥面顶至少lcm,收水口周围做成收坡,保证渗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能通过泄水孔排走;桥面沥青混凝土宜设计两层,不但提高平整度,而且对其耐久性也有保证作用。
2.提高桥面混凝土与大梁顶面混凝土的粘接能力。
对预制梁体项面进行刷毛处理,露出石子;梁之间如设计了绞缝混凝土,浇注时加强桥面混凝土与梁的结合;桥面钢筋绑扎前必须对梁顶彻底清扫,凿除浮渣,必要时用气泵或高压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