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June 2013, Volume 3, Issue 2, PP.69-76 Status and Advances of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in China’s UniversitiesKeqin Sun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keqins@AbstractAs of June 2012, 962 propert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have been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by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of UNESCO, including 745 cultural, 188 natural and 29 mixed properties in 153 States Parties composed of 190 members that have ratified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up to September 2012. China holds 43 properties covering 30 cultural,9 natural and 4 mixed properties.While as of December 2012, 259 masterpieces have been inscribed on the Representative List of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by UNESCO. The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is crucial to the protection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at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gives an outline of developing trend of world heritage and summarizes status and advances of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in China.Keywords: World Heritage; Universities;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Status; Advances中国高校世界遗产教育现状与进展*孙克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截至2012年7月,全球共有962项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745项文化遗产、188项自然遗产和29项混合遗产,分布在153个缔约国中。
截至2012年9月,已经有190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中国已有43项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30项、自然遗产9项和混合遗产4项。
截至2012年12月,全球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259项。
世界遗产教育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已经成为大学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
本文概括了世界遗产发展趋势并总结了中国高校世界遗产教育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世界遗产;高校;世界遗产教育;现状;进展引言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以下简称公约),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标准作了明确规定,同时还确定了实施《公约》的指导方针。
这个《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制定和实施的一项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国际准则和文件。
截至2012年6月24日至7月6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全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的世界遗产有962项,其中文化遗产745项、自然遗产188项和混合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29项,分布在153个缔约国中。
截至2012年12月,已经有190个国家加入本公约,成为缔约国。
世界遗产大会每年召开一次,截止至2011年已召开了35届。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开始逐步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教*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金“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09YJA630150)。
科文组织对文化遗产作了进一步划分,即物质遗产(Tangible Heritage)和非物质遗产(Intangible Heritage)。
截至2012年12月,全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259项;此外,还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1项和被认为最能体现公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项目和活动10项。
1世界遗产发展趋势世界遗产发展趋势与进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公约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自《遗产公约》诞生和世界遗产组织成立以来,其意义在于成功地保护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为人类文明史保留下众多的弥足珍贵的财富,促进了世界遗产地的科学研究与文化交流,推动了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2)遗产名录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共12项世界遗产,到目前已有936项。
《世界遗产名录》诞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世界遗产保护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新时期。
世界遗产数量前10位的国家(表1)。
表1 世界遗产数量前10位的国家国家排名遗产数量遗产类型意大利 1 47项文化遗产(44项)、自然遗产(3项)西班牙 2 44项文化遗产(39项)、自然遗产(3项)、混合遗产(2)中国 3 43项文化遗产(30项)、自然遗产(9项)、混合遗产(4)法国 4 38项文化遗产(35项)、自然遗产(2项)、混合遗产(1)德国 5 37项文化遗产(34项)、自然遗产(3项)墨西哥 6 31项文化遗产(27项)、自然遗产(4项)印度7 29项文化遗产(23项)、自然遗产(6项)英国8 28项文化遗产(23项)、自然遗产(4项)、混合遗产(1)俄罗斯9 25项文化遗产(16项)、自然遗产(9项)美国10 21项文化遗产(8项)、自然遗产(12项)、混合遗产(1)资料来源: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址/en/list整理(3)全球战略199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发布了“全球战略”(Global Strategy)(Global Strategy for a Representative, Balanced and Credible World Heritage List),旨在建立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平衡的、可信的《世界遗产名录》。
它的目标是保证这个名录反映具有突出普遍的价值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多样性。
2005年2月,《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明确提出构建具有代表性、平衡性、可信性的《世界遗产名录》的全球战略。
(4)申遗趋势世界遗产的平衡性发展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世界遗产委员会大力提倡、鼓励遗产种类的丰富多样化以及保证其平衡性。
平衡性包括地区平衡、国家遗产增长数量的平衡、遗产种类的平衡。
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工业遗产、农业遗产、廊道遗产、文化线路、文化景观、线性文化遗产、跨国项目等成为国际世界遗产领域提倡并重点支持的项目,此外,近现代遗产等逐渐进入世界遗产的视野之中,成为新的趋势,跨区域捆绑型世界遗产申报方式是突破瓶颈的创新手段。
申遗战略认识上的多元化,具体体现在扩展申遗、联合申遗、跨国申遗等。
(5)遗产保护2007年,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护区(Arabian Oryx Sanctuary)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
2009年,在第33界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德国的德累斯顿易北河谷(Dresden Elbe Valley)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从此,改变了《世界遗产名录》只增不减的状况,彰显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决心和力度。
全球的世界遗产保护正在向多元化、科技化和综合化发展。
2中国的世界遗产教育现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重视世界遗产教育问题,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教育计划”第27条中明确提出:“本公约缔约国应通过一切适当手段,特别是教育和宣传计划,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本公约第1和2条中确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
”“事实上,一项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并不是结果,而是一系列保护活动的开始。
如何唤起全人类对保护自身遗产的热情和共识,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多国家也因此将加强遗产保护教育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世界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的象征,开展世界遗产教学是为了加强公众对遗产保护的教育,增进对世界遗产知识的认识,开发世界遗产教育资源,提高社会公众的基本素质,探究人类智慧与文明,为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对公众进行世界遗产教育,正在逐渐成为今天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古代建筑、壮观的名山奇峰、纵横交错的河流,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资源丰富。
我国于1985年加入《公约》成为缔约国后,1987年拥有了第一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5项,即: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混合遗产1项,即泰山。
截至2011年6月,我国已有41项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9项,自然遗产8项,混合遗产4项。
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音乐等2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麦西来甫、中国帆船水密舱壁制作技艺、中国木版活字印刷术、赫哲族伊玛堪说唱7个项目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