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导学案场面描写怎样去描写一个场面1、要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场面描写是特定环境中人物活动的描写,而且主要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因此,场面描写重点并不在于周围的环境,而要求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展示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就拿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来说,五壮士在完成了掩护任务后,向三面悬崖的莲花瓣,棋盘陀方向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绝路,然后相继跳崖,壮烈献身。
作者描写的重点,显然不是悬崖深谷,而是五壮士英勇斗争的行动和坚强不屈的声音,充分反映了他们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要分别主次,理清头绪场面不论大小,往往都是人物众多,事件繁杂。
因此,必须理清头绪,要有主有从,有详有略,有层次、有条理地展开描写。
如课文《飞夺泸定桥》末尾写到“红四团发起总攻”的战斗场面:先写“团长和政委亲自指挥”,接着写在号手们的吹号鼓舞下,“所以武器一齐开火”,响声“震动山谷”,然后写“二连突击队十二位英雄”如何冲向对岸,最后写“三连战士”怎样铺桥前进。
尽管事件比较复杂,但作者主要写了战士们冲锋陷阵的情形,其余的大都三言两语,一笔带过。
场面描写切忌一味求多,弄得支离破碎。
3、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任何场面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气氛下展开的,没有特定气氛的场面是不存在的。
场面描写,要求通过一定环境中人物活动的描写,表现出特定场合和或喜或悲的气氛。
写出场面的气氛,实际上就是写出场面中人的活动和感情。
4、要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一个场面由许多人和事组成,叙述的时候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先对整个场面作概括的描述,然后再写几个有代表性的人或事。
这样,既能给人完整的印象,又有具体的感受。
4、场面描写常见模式图总写——用描写句交代发生了怎样一件事A(描写点)B(描写点)场面描写分写(选择描写点时,必须注意照C(描写点)顾“面”,点面结合)总括——呼风唤雨(即“景物衬托”)总写,用一个极富描写性的句子,交代发生了怎样一件事;因为所谓的场面描写,就是写不同的人面对着同一件事而必然产生的不同反映、不同行为、不同情绪……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特定的生活场景。
在总写时,你的描写若能一下子就把你唯一的读者——考官带入了某种美妙的境界或有如身临其境的气氛,那就更好了!分写时,用几个描写句,将经过了选择已经设定好的几个不同的人物面对着同一件事所做出的不同的反映、表现、行为、情绪描写出来,写得越有生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满像那么一回事”越好。
然后再写一句话作结。
应该说,这样去构思,就不仅可以做到临场时不惊不慌也不乱,而且能使自己迅速地进入一种状态、一种境界:镇定而从容,许多先前压根就没有想过的情、理、趣,此刻就会如潮涌浪卷般地奔来笔底。
尤其,该多说几句的是,分写的时候要反复想着八个字: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所谓“点”(描写点),指的就是你经过选择已经设定好的某几个人物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的“表现”。
“点”(描写点)不宜过多,二、三百字,三、四百字的小作文,以三、四个描写点为佳。
即便是很大的场面,也从未有哪一个作家会去得不偿失地追求面面俱到的;他们总是用“点”来带“面”的。
几个描写点各代表着一种意见、一种反映、一种在某件事发生时必将产生的做法,一句话,它们各代表着一种类型。
这样,也只有这样,几个“点”合在一起,交织在一起,便产生了一个“面”,一个生活的层面;一个表面上看只有几个人在活动,实质上所有的“人”都在“动”,也都“动”了起来的场面了。
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学学“呼风唤雨”的方法,即利用材料为我们提供的一切有利条件、“有效信息”,为场面描写中的的气氛的制造服务,那就更好了;也就是学会运用人们通常所说的“景物衬托”。
如,写到终笔,人物的心境变好了,就可以用“小溪的流水更欢快了”,或者用“窗外,紫丁香花开了,散发出馥郁的馨香”来衬一下;人物的心情坏透了,就用“天边飘来的云,仿佛也带着老大的心思似的”,或者用“风瑟瑟,雨瑟瑟……”来烘托一下;事件太繁杂了,心绪太烦乱了,此刻就用“天上下着毛毛雨,一点一滴也关情……”来点染一下;文章要作结了,用“窗外的那株迎春花,开得更火爆了”来暗示点什么……总之,风雨无情花无意,但情意悠悠是人心,为了我们的文章充满气氛,充满意味,就让那风那雨那花,作出点“贡献”吧!一次考试之后,成绩发了下来,真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考得好的自然高兴,考得不好的同学,忧心忡忡。
要求:请以《考试失利后》为题写一个由那些考得不好的同学的表现构成的小场面。
考试失败后发卷了,难兄难妹们提了提忐忑不安的心,努力调整出一副无所谓的姿态。
阿迪是个快乐且洒脱的女孩儿。
她把卷子往桌上一扔,“怎么样,我早说过我不行嘛!”她直着嗓子怏怏地说着,说完一屁股坐了下来,不知在想什么。
丽把卷子传给了蓉,蓉使劲盯着丽,想从她的眼睛里看出点什么,丽却木然地走开了。
蓉偷偷地瞟了瞟那鲜红的数字,心里一沉,嘴抿了一下,可小鼻子却不由得抽动起来:“这算什么嘛……”一旁的璐一声不吭,她把卷子打开,趴在桌上改那些空着的空儿,笔尖在纸上沙沙地跑着。
这时,阿迪微笑着走过来对蓉说:“我给你唱支歌吧!唱《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蓉抬起没有神采的眼睛,瞪着迪。
忽然,两颗大大的泪滴从迪那硬挤出来要安慰一下蓉的笑脸上滚落下来,蓉的那句已到唇边的话“唱,再唱该回家了”,一拐弯,变成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朦朦泪眼中,她发现迪咬了咬嘴唇,走开了。
一方教室,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只听见所有的笔在纸上沉重而快乐地奔跑着的“唰唰”声……成功的作文有着各自不同的成功。
本文一开篇就抓人:调整情绪,人之常情,可调整出来的竟是一副“无所谓”的姿态,这就有些“反常”,可反常的背后呢,则是“正常”。
接着作者展开了几个令人“目不暇接”的“点”上材料的描写。
即:丽把卷传给蓉,蓉不看卷,却盯着丽的眼睛看;盯她干吗?还不就是想先得点“阴晴雨雪”,获得点心理准备吗?同是失败者,阿迪却偏凑过来要给蓉唱歌;唱得出来吗?为啥唱?还不就是要在朋友面前故做镇静不示弱吗?可“未语泪先流”。
蓉正烦着呢,听到阿迪那“不知愁”还要唱的话,正要吼,可一见到“真实”的阿迪的泪,那“吼”却变成了一声低吟……小作者就是这样不露声色地用一个个生动婉曲的细节刻画出了诱人的形象,敲开了我们的心扉。
更为可贵的是,小作者为文章作结时的那一笔;虽没有“呼风唤雨”,可文章却也因此而明亮而华美。
范例四再看下面一篇范文:沮丧之后是昂奋笑不出来了!我们这些平时大跳橡皮筋的丫头片子和那几个整天和足球滚到一块的臭小子们。
考试卷发下来了,迫不及待地看看分吧,糟,70分的,60分的,不及格的,一个个垂头丧气,霜打来的茄子似的。
也真有不服气的,重又勇敢地抬起眼皮,仔细地看着卷子。
是不是老师分合错了,我的妈啊,天衣无缝,无懈可击;更有抱着一线“绝路逢生”希望的,公然怀疑起是不是老师的卷子判错了,天啊,大失所望,猛然砸了一下自己的头,算是对自己的惩罚。
角度里的那位“橡皮筋大王”已经半天没出大气了,突然使劲擂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痛苦地叫道:“天,明明是乘,怎么就知道加呢!”“喂,你上哪去?”同桌的眼圈红了半天了,见他说也不说,站起身就往外走,我忙拦住他,安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甭拦我!”他挣了出去,从地上用脚一搓一勾,足球便抱在了怀里,“我找老师去,让他帮我看半个月足球……”教室里终于安静了下来。
我感到有一股力量正在这重又安谧下来的氛围中积聚着,积聚着……请以《愉快的午餐》为题,写一小场面。
要求:要写出集体生活的温暖、火热,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愉快的午餐54个人的一个班级,合在一起,正好是一副扑克牌。
上课时,一个个正襟危坐,教室就成了这副扑克牌的盒;下课了,一个个方显露出“庐山真面目”——热烈着哪!最热闹的要属吃午饭的场面了!“饭来了!饭来了!”饭箱一落地,便引来“无数英雄竞折腰”,你的,我的,他的,转瞬间,饭箱就空了。
“方块3”拎起饭盒大摇大摆地走上讲台,“同学们,安静!下面,开始有奖竟猜。
什么是天下第一不可侵犯人权?”“草花8”捧着饭盒往座位走着,扔下一句:“生存权!”“否!”“方块K”更正道,“是吃饭权!”一语未了,一个荷包蛋已被吞下肚去。
“黑桃A”一个敏捷的转体270度坐上了讲台,边吃边开始了他的“每日不间断议论”:“唉,你们说,咱们的王老夫子是不是脑子有问题?明明打铃了吗,嘿,她偏让咱们再分析分析《飘》里的郝思佳该喜欢卫希礼还是白瑞德!爱谁谁呗,关我们什么事?”“红桃Q”是班里最不“检点”的诗人,见他又从兜里摸出他那双宝贵筷子,大家就知道“大扫荡”开始了。
于是各个捂紧饭盒。
“大王”提议到:“来首歪诗,就权当冲锋陷阵了!”那“红桃Q”脖子一歪,眼珠一转,还真就挤出一首《佐餐诗》来:“爱情价虽高,也的先吃饱。
花间月下柳梢边,肚子咕咕叫,情再深,不如草!”“轰——”教室里,笑作一团。
坐在教室角落里,面对着老妈装得不能再满了的饭盒,一脸愁苦的“方块10”,又在与饭盒较开了劲。
一边玩着小辫,一手用小勺小心翼翼地挖起一勺,嘴里叨念着:“单数不吃,偶数吃,一粒,两粒,三粒……”此刻,好容易填进嘴里的几粒米饭,被“红桃Q”的《佐餐诗》给逗得“噗”地一声,又回到了饭盒里。
这就是我生活的集体,一副让人想想都愉快不已的扑克牌!世上再也没有比想象力的丰富更为宝贵的财富了!拥有它并充分地发挥它,是人生中怎样的一件幸事啊!因为,惟有这种财富,能使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热情饱含着热情,面带着笑意,去歌唱,去翩翩起舞。
54个人,54张扑克牌,多么巧合的数字,又是多么“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然而在小作者丰富的想象下,却“焊接”在了一起。
于是,有了“方块3”,有了“草花8”,有了“红桃Q”,有了……由一大堆友好的外号所代表着的富有朝气富有活力的中学生构成的永远快活的群体。
课堂上,一个个“正襟危坐”,不失“学者”风范;课堂下,“原形毕露”。
打也好,闹也罢,却并不轻佻,也不浅薄。
细品品“红桃Q”那信口胡诌的打油诗,还真有点“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雅致。
谁说的了,“教育者应首先教给孩子们的是学会微笑”,忘了;但这听上去挺“玄”的话,平心静气地想来,还真够深刻的!真的,只有微笑着的心,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只有微笑着的眼,看到的才能永远是春天;也只有始终微笑着的人,肩头上才扛得起创造的重任!(孙长江)范例六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美的世界里。
当你穿上新衣步入校园的时候,当你全神贯注倾听老师演讲人生的时候,当你在操场上围观一场球赛的时候,当你在野外或花园享受大自然温馨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到自己就荡漾在美的长河之中。
请你回顾一下往日的情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集中笔墨,围绕其中一个场面进行描写,突出生活中的美。
校园,你真美校园里,热烈总是跟着中学生跑。
这不,吃过午饭,拥挤的中心又转移到了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