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视验配摘要:老视的验配是一项操作要求非常高的技能,考虑到视近工作时,调节与集合联合作用的存在,所以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多。
因此阅读近附加度数的确定必须精确,如果过矫或低矫,调节诱发的集合使原有的调节与集合关系被打乱,将会产生不良后果,引起老视顾客视近工作的不适,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因此,科学规范的验配尤其重要。
关键词:视近,老视,综合验光仪,验配前言:世界卫生组织不久前提出新的年龄划分法:45-59岁为中年人,60岁以上为老年人。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眼镜验光工作者,我们应抱着诚挚的责任心,关爱中、老年人的视力!视觉的重要性不仅对于人们获取大量的现代社会信息举足轻重,而且已经成为健康现代人的重要标志。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近视觉需求成为日益重要的话题,而不断增加的近视觉需求和与年龄、屈光状态、眼动参数相关的视觉功能变化之间的矛盾便日益突出。
老视的困扰,给越来越多讲究生活质量的中老年人群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科学规范的老视验配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文:1,老视的形成机制和症状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睫状肌变得松弛而无弹性,晶状体的基质纤维,也不断新陈代谢,纤维细胞核退化,纤维收缩,被挤到晶状体的中央,逐渐形成致密无弹性的晶核,从而使整个晶状体弹性下降,调节功能逐渐衰退(见图),出现视近精细工作困难的现象。
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老视眼初发生时常需将书报等目标移远或在强光下方能看清。
以后,目标物虽放远亦不能看清,如果勉强阅读或做近距离工作就会出现眼困、眼痛、字迹模糊甚至头痛等视力疲劳症状。
虽然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或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也为弥补老视调节不足提供了新的手段。
但是,老视验配光学矫正仍为首选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2,老视验配容易忽视的问题。
目前有相当多的眼镜验配从业人员往往图省事,采用顾客试戴的方法,只要顾客什么光度看得清楚就给什么光度,忽视了顾客的调节幅度,调节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结果使顾客戴老光眼镜难以持久舒适。
3,老视验配的三种常用方法。
对老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的验光是老视矫正的首要前提。
目前老视验配大多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是经验法;第二种是工作距离减去储备的调节幅度;第三种是作FCC、NRA、PRA 近用下加光的精确附加。
3.1,第一种验配方法:经验法。
就是40岁,ADD:+1.00D,45岁,ADD:+1.50D,…… 结评:这种方法简单机械。
实际上在人的一生中,调节不是一条规律的轨迹,它的下降幅度随着用眼程度、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3.2,第二种验配方法:1/工作距离-储备调节,储备调节的计算方式可以为二分之一的调节幅度(调节幅度/2)或三分之一的调节幅度(调节幅度/3)。
笔者根据多年的验配实例证明,如果调节幅度大于3D的老视顾客,储备调节采用1/2调节幅度,调节幅度等于或小于3D 的储备调节采用1/3调节幅度。
这是因为调节幅度越大他们可以动用的调节能力就越多。
合理利用储备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调节幅度的原则确定合理的老视处方。
调节幅度的检测一般采用经验法、推进法、负镜法。
3.2.1,经验法。
经验法就是根据年龄、调节力曲线,即相应的年龄对应调节幅度。
Hofstetter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年龄与老视的经验公式:最小调节幅度=15 - 0.25×年龄平均调节幅度=18.5 - 0.30×年龄最大调节幅度=25 - 0.40×年龄我们从此公式中可看出,同样40年龄的人,因各自生理状态,身体素质的不同,他们的调节幅度相差甚远。
有些人调节幅度仅为5.00D,而有些人调节幅度仍可达9.00D。
所以我们验配人员不能仅按最小、平均、最大调节幅度计算公式,简单地给出阅读近附加度数,而是要充分认识到不同个体的具体差异、不同工作距离的差异。
以此计算值作为参考。
3.2.2,推进法。
遮盖非测试眼,让被检者注视视标并且保持视标的清晰,将视标慢慢的向被检者移近,直到模糊为止,测量视标到被检者的距离,将这个距离换算为光度。
再用这个方法测量另一眼。
3.2.3,负镜法。
遮盖非测试眼,让被检者注视视标并且保持视标的清晰,逐渐增加负镜底数,直到模糊为止,添加的负镜光度就是调节幅度,再用此法测量另一眼。
结评,这种方法客观的考虑了调节幅度,并合理确定储备调节。
缺点是未考虑调节和辐辏的关系。
忽视了双眼视时的视力因素。
3.3,第三种验配方法:作FCC、NRA、PRA 近用下加光的精确附加,根据AC/A作合理的处方。
用融合交叉柱镜(FCC)初步确定老视附加。
负相对性调节(NRA)和正相对性调节(PRA)精确调整老视附加。
测量顾客总的辐辏固定,在双眼视的时候,检查顾客增加和降低光度时的调节能力。
结评,规范FCC的精确下加光优越于前两种验配方法,它不仅考虑了调节幅度、AC/A,还根据双眼视作精确的调整,合理的处方有利于舒适持久的用眼。
4,为了证明以上三种老视验配方法的差异性,笔者随机抽取老视顾客120例,年龄45—65岁,作规范FCC精确下加和经验法、工作距离减去储备的调节幅度的方法进行跟踪比较。
结果显示配戴舒适持久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为老视规范科学的验配优于经验验配。
5,下面就是本文的重点,谈谈科学规范的精确下加光在老视验配中的方法和重要性。
5.1,例1:男,46岁,新加坡籍,石油勘探工作者。
(他的爱人是安徽人,他会普通话)。
主诉在新加坡和天津配过渐进多焦点,均无法满足近距离工作需求,视近困难。
现在想配一副渐进多焦点眼镜方便远、近距离工作。
检查原镜光度:OD:-8.25DS/-1.00DC×180OS:-7.50DS/-0.75DC×180PD:63 mm ADD:+1.25D经过电脑和检影验光取得远用光度后,在综合上红绿等清,进行散光轴位精调,散光度精调,再次红绿等清,MPMV A,worth四点视标融像检测,隐斜测试,双眼平衡等步骤。
最终确定远用光度为:OD:-8.25DS/-1.00DC×170OS:-7.50DS/-0.75DC×175 PD:63mm完成远用光度的检测,接下来近用下加光度验光。
根据,近光心距公式分析,由于近距离时双眼须适量集合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故近光心距应小于远用眼镜的光心距,修正量值与近读距离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Pn=Pd×[(Nd-12)/(Nd+13)],式中Pn为近光心距,Pd为远光心距,Nd为近读距离(单位为mm)。
本例:Pn=63×[(330-12)/(330+13)]=58.4(mm)。
确定NPD:58(mm)首先用融合交叉柱镜(FCC)初步确定老视附加。
在40cm处置近交叉视标,在综合验光仪上置±0.50D交叉柱镜,置近用瞳距,合适的照明,询问顾客,横线和竖线哪条线更黑更清晰,顾客报告横线清楚,说明顾客有老视存在,转动微调转盘,当加入+2.00D的时候,顾客报告竖线清楚,减去+0.25D时,顾客主诉横线和竖线一样清楚,初步确定老视附加量为+1.75D。
撤去±0.50D交叉柱镜,保持原远用光度。
在辐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做正负相对调节测试。
置入近视力表,让顾客看视标上最好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先测NRA,逐渐增加正镜度,当加入+2.00D的时候,顾客主诉持续模糊,但仍能看清。
恢复原光度,逐步减少正镜度,当增加了-1.50D的时候,顾客主诉持续性模糊,但仍能看清。
这时,得出顾客相对的调节力为[(+2.00)+(-1.50)]/2=+0.25D,再加上FCC+1.75D,合并老视下加为+2.00D。
再进行阅读试戴,在顾客习惯的距离看书,顾客配戴看得清楚,嘱其连续试戴二十分钟,顾客感觉舒适持久,最终确定ADD:+2.00D。
配镜后一周、半个月、一个月回访,顾客反映看远看近清晰舒适持久,验配效果相当满意。
5.2,例2:女,52岁,会计,反映看近不能持久,时间一久就反应眼睛发胀,头昏。
原镜为未经过验光而只是试戴就购买的成品老光镜,光度为OU:+1.50DS。
经过客观和主观验光,远视力正常,瞳距60mm。
FCC、NRA、PRA确定老视附加为+1.75DS,试戴,初戴清楚,但是时间一久就和原镜反应的头昏眼胀症状相同。
基于这点,有可能是调节和集合的关系异常,造成配戴不适应。
有必要在综合验光仪上作测定集合储备来查找视疲劳的原因。
用马氏杆检查顾客远斜位,表现为视远时眼位正常,再检测视近时的聚散程度,BO:6/10/8,BI:18/21/19,6△外隐斜,说明了集合不足。
综合顾客视近眼位外隐斜,辐辏储备量不足,为了让顾客能获得良好的集合,维持正位视。
根据Sheard准则计算,(2×6-6)/3≈2△(BI),处方为:OU:+1.75DS,2△(BI),顾客配戴舒适,不适感消失。
半个月回访,再无头昏眼胀现象。
6,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会碰到异常屈光状态的老视验配。
它们可能是:6.1,屈光参差的老视验配。
当两眼屈光相差大于2.50D以上时,由于年龄偏大,泪液量减少,不适合配戴隐形眼镜矫正老视,此时的配镜还是以框架眼镜比较好,配适以主视眼优先较好,使配戴舒适。
6.2,白内障的老视验配。
根据观察和顾客主诉,确定白内障属于哪种时期,如果是初发期,可以配戴老光镜增加近视力。
但要交待清楚,必须短复诊时间,以三个月复查一次为宜。
当配戴眼镜已经无法提高视力,白内障进入成熟期时尽量做白内障手术,以重新获得良好的视力。
白内障术后验配。
浑浊的晶状体摘除后,白内障术后三个月后就可以进行老视验配。
6.3,无融像能力老视的验配。
无法建立正常的融像功能的老视顾客往往有一眼的视功能异常,他们就会交替使用双眼看近看远,这种现象叫做交替视力,在这样老视的验配中,可以考虑给出一眼看近的光度,一眼看远的光度,方便平时的生活,他们戴一副单光眼镜可以同时看近看远。
除了上述情况外,翼状胬肉、角膜云翳、黄斑变性、玻璃体浑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表疾病等等都会引起视力下降,帮助他们及早发现,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通过以上的验配,我们在实际试镜中要充分尊重老视顾客原有用眼的习惯,以及实际工作距离与阅读书刊字体的大小、戴镜后的感觉。
综合考虑阅读近附加度数,并演示不同类型的单焦点、双焦点、渐进多焦点等镜片的助读效果,给老视顾客人性化、个性化的贴心服务。
结论:在确定老视处方的时候,根据年龄、工作习惯,要做规范的FCC,NRA,PRA近用下加光的精确调整、在必要的情况下要作近水平聚散测试、隐斜测试等等。
特殊病例要做好回访工作,尽量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同时让老视顾客有相对足够的时间来感受近用眼镜的舒适与持久性,尽可能使老视顾客达到看清、舒服、持久的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