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测试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测试试卷

2013—2014学年初三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入表格内。

1、下列关于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②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A.俄国B.中国C.英国D.法国3、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都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二者主要的不同在于A.革命进行的方式B.人民群众是否参与C.建立的社会制度D.旧统治是否结束4、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A.俄罗斯联邦B.爱沙尼亚C.外高加索联邦D.乌克兰5、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其性质是A.工人农民联盟的共和国B.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C.工农社会主义国家D.苏维埃共和国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斯大林模式”弊病的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B.过分强调产值和产量,忽视产品的种类和质量C.国家对农产品定价过低,对工业品价格定得过高D.注意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7、某历史网站讨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正确的答案应该是A.重新确定“一战”后欧洲统治秩序的体系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C.维护世界各国主权独立的体系D.维护世界和平的体系8、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有: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充满矛盾②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③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这种局面不能持久④两个会议都无视中国的地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公历()。

A.2月B.3月C.10月D.11月10、希特勒纳粹党在德国势力大增的主要原因是A.打着民族主义的招牌B.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C.讨好军队并与垄断集团勾结D.当时魏玛政府的软弱无能11、德、日、意三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相似之处是A.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民族狂热B.法西斯党魁直接上台执政C.在对外侵略扩张中逐步建立D.利用了经济、政治危机的有利时机12、以下哪一项与希特勒无关A.组织国际纵队B.组织纳粹党C.迫害犹太人D.策划慕尼黑阴谋13、漫画中公然为自己的侵略行为做辩解,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是哪个国家?A.日本B.德国C.意大利D.美国14、英法绥靖政策发展到顶点的表现是A.慕尼黑阴谋B.国会纵火案C.进行“静坐战”D. “光荣孤立”政策15、俄国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点是A.是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B.是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C.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革命D.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的革命16、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模式在经济方面强调发展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商业17、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是以二战期间盟军的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诺曼底登陆A.实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B.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处于东西夹击之中C.参与该行动的有苏、美、英等国军队D.发生在雅尔塔会议召开之后18、《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包括()。

①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②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③承认波兰独立④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9、下列不属于美国在战后初期能够占据广阔国际市场的条件的是A.二战后,遭受战争损害的国家急需恢复,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大增加B.美国本土没有受战争破坏,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C.战前的竞争对手都无力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D.美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20、人们把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经济称为新经济时代的原因是A.美国经济在这一时期高速发展B.美国经济持续保持稳定发展C.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都同以前大不相同D.美国采用了高新技术21、1948年,美国所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比重为54.6%,英、法、日和联邦德国共占19.6%;到1970年,美国所占比重为38%,其他四国则为31.5%。

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西欧、美、日工业生产都在向前发展B.各国工业生产发展不平衡C.西欧、美、日三足鼎立局面长期存在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22、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大的演讲中指出:“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

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根据材料可见,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大力进口原料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C.美国的经济援助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A.德国吞并奥地利B.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C.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D .德国向苏联发起全面进攻24、影片《虎!虎!虎!》拍摄于1971年,是一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片,它的主要内容应该描写A.慕尼黑会议B.德国闪击波兰C..苏德战争爆发D.日军突袭珍珠港25、雅尔塔会议通过的决议包括①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②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③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④战后成立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A.①③B.①② C .①②D.②③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0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根据本章程所批准、制定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规、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1)雇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或出于互助互卫的目的而采取其他协同一致行动时,不应受到雇主及其代理人的干涉、约束和压迫。

(2)对任何雇员或要求受雇人员,均不得以必须加入任何公司或禁止参加、组织或协助其自行选定的工人组织为雇佣条件。

(3)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

——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法》(1933年6月)材料二: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最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能为工农业产品支付几千亿美元的实际买主。

……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

材料三: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

……差不多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雇主和代理人”指的是谁?(1分)“雇员”又是些什么人?(1分)归纳材料一中该法规定的主要内容。

(2分)(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罗斯福《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出发点是什么?(3分)对美国工人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罗斯福同反对他的资本家之间是否存在根本利害冲突?(1分)他们的分歧是什么?(4分)27、(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货款,或者是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材料二:“值此我就职之际,同胞们肯定期望我以我国当前情势所要求坦率、果断来发表演说。

……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后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材料三: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同样严重,日本的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农民大批破产,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

——《世界历史》下册请回答:(1)材料以反映了从何时何地爆发的经济危机状况?(2分)(2)材料二是谁发表的演说?(1分)表明了他的什么意图?(2分)他所实行的政策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三,日本经济危机发生后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重大的侵华事变?(2分)28、(1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9年,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

然而英、法、美、日等国操纵的巴黎和会竟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中国的爱国运动。

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期间,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

在《九国公约》签署前,中日代表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规定日本将胶州湾租借地归还中国;撤走驻青岛、胶济铁路沿线的日军;胶济铁路由中国出钱赎回。

这一条约使中国在山东的主权和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请回答:(1)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的正当要求是什么?(1分)材料一中的中国爱国运动是指什么?(1分)发生于哪一年?(1分)简述这次运动的性质。

(1分)(2)为什么华盛顿会议上英美转而支持中国?(2分)这种态度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3)试从地理的因素,分析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山东争夺激烈的原因。

(4分)(4)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团也进行了据理力争,且受到与会代表的同情,但仍然失败了。

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5)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怎样的一个国际关系体系(格局)?(1分)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期维持下去?(2分)29、(7分)关于《联合国家宣言》请回答:(1)此宣言是由哪些国家,在何时签署的?(2分)(2)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3)这一宣言的发表有什么影响?(2分)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5:DACBC;DBDDA;BAAAA;DBACC;DBAB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0分。

26、(15分)(1)“雇主和代理人”是指资本家及其代理人。

(1分)“雇员”是指工人。

(1分)该法保证工人有组织起来同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和参加工人组织的权利,并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以限制资本家的剥削。

(2分)(2)出发点是提高工人购买力,使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趋于缓和,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

(3分)影响:使美国工人运动满足于经济斗争成果,不去从事政治斗争,不去建立自己的政党和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

(3分)(3)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

(1分)他们的分歧为:一是出发点不同,罗斯福是从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二是策略不同,反对派主张对工人实行公开的暴力压迫,而罗斯福主张采取民主的、让步的策略。

(4分)27、(15分)(1)1929年;美国。

(2分)(2)罗斯福。

(1分)意图:实行罗斯福行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2分)作用: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