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复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刑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2、行政法是调整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3、实体法是规定保证权利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或职责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4、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
5、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
6、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7、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
8、“法治”与“法制”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从内涵上讲,却有重大区别。
(
9、按照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 与按照道德思维、经济思维或政治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
一定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
(
10、一般说来, 可以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三个方面。
(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以( 为核心,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 宪法
B 行政法
C 民法商法
D 刑法
2、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A 宪法
B 行政法
C 民法商法
D 刑法
3、 ( 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 宪法 B 民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4、 ( 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 行政法 B 民商法 C 宪法 D 经济法
5、 (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A 法律制定
B 法律遵守
C 法律执行
D 法律适用
6、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作为义务要求人们依法做出一定的行为。
以下各项中,属于作为义务的是( 。
A 依法纳税
B 不得挪用公共财产
C 不得非法持有专用间谍器材
D 不得侵占公私财物
7、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不作为义务要求人们依法不得做出一定的行为。
以下各项中,属于不作为义务的是( 。
A 依法纳税的义务
B 不得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C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D 依法参加民兵组织
8、以下各项中,属于公民权利的是( 。
A 遵守宪法和法律
B 保卫祖国
C 人身自由
D 维护国家统一
三、多项选择题
1、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法律有以下(类型。
A 奴隶制法律
B 封建制法律
C 资本主义法律
D 社会主义法律
2、以下各项中,揭示法律一般含义的是( 。
A 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B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 法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D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意志
3、以下各项中,属于我国法律规范构成的是( 。
A 法律
B 行政法规
C 地方性法规
D 学理解释
4、社会法是调整(等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 劳动关系
B 社会保障
C 社会福利
D 特殊群体权益保障
5、刑法是规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 经济关系
B 犯罪
C 刑事责任
D 刑罚
6、法律运行的过程主要包括(等环节。
A 法律制定
B 法律遵守
C 法律执行
D 法律适用
7、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等环节。
A 立法 B 守法 C 执法 D 司法
8、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几个环节。
A 法律案的提出
B 法律案的审议
C 法律案的表决
D 法律的公布
9、以下各项中,属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的有( 。
A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B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D 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10、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就要树立(等基本观念。
A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B 自由平等观念
C 公平正义观念
D 权利义务观念
11、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包括( 。
A 讲法律
B 讲证据
C 讲程序
D 讲法理
12、大学生可以通过(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法律思维习惯。
A 学习法律知识
B 掌握法律方法
C 参与法律实践
D 进行自我反思
本章答案
一、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对
8、对
9、错 10、对
二、单项选择题
1、 A
2、 A
3、 B
4、 D
5、 A
6、 A
7、 B
8、 C
三、多项选择题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4、 A B C D
5、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B C D 10、 A B C D 11、 A B C D 12、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