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两国电价、电力工业的比较

中美两国电价、电力工业的比较

中美两国电价、电力工业的比较关键词:中美电价、电力工业、电力结构、新能源中美两国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两国经济总量分列全球第一、二位。

而电力生产关乎国计民生,更是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作为高效可靠的二次能源,电力对国家各行各业提供着支持和保障,是生产和生活得生命线。

由此可见电力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下面我们将对中美两国的电价、电力工业发展作出比较。

中国的电到底有多贵?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单纯的电价比较并不能反应真实的情况,实际上,物价的比较是需要结合本国的生产能力和人均收入情况来进行的。

国外品牌特别是高档消费品,国内确实贵得离谱,但公共交通和涉及人工、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国外则贵很多。

比如理发,国外是国内的5 倍;地铁、公交,国外是国内的10 倍。

在中美价格的比较中,人们经常比较的是消费品,如服装、箱包、电子产品等。

这些消费品中,大部分在国内的价格比在美国的价格确实高一些,但很少有人比较教育、图书、音像、人工服务等,而这些产品和服务,美国要比中国贵很多。

价格比较是指每一种同质商品国内和美国实际价格按外汇牌价折算后进行的比较,这种比较是比较实在的。

比较的结果有的国内贵,有的美国贵,像高档消费品国内贵得离谱,这些都是实事求是的。

在物价对比的热议中,有的财经专家认为物价绝对不能孤立看待其高低,必须与国内居民收入对比,才能真实反映百姓对物价的承受能力。

确实,物价有一个承受能力的问题,美国百姓收入高,觉得物价都很低,可以尽情享受,提高生活水平;中国百姓收入水平低,觉得物价都很高,只能控制消费水平,生活水平就比美国低。

如果要求按百姓收入水平来定价,百姓收入水平高的物价定得高些,百姓收入水平低的把物价相应定得低些,让不同收入水平的各国老百姓都能尽情享受,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是因为各个国家的商品价格是按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来定价,不可能按百姓收入水平来定价。

有的财经专家有着这样的论点,中国的电价比美国高十几倍。

这是由国内居民收入对比得出的,比如美国人均GDP 比中国人均GDP 高11 倍,即使中国每千瓦时的电价与美国持平,中国的电价就比美国高11 倍。

如果把中国电价降11 倍,那么谁也提供不了这么低价的电力。

唯一的办法只能是维持中国目前的电价水平。

为了减轻百姓的电费负担,只能是降低用电水平,降低相应的生活水平。

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2010 年人均GDP 中国为4283 美元,美国为47132 美元,美国为中国的11 倍;人均生活用电量中国为380 千瓦时,美国为4830 千瓦时,美国为中国的12.7 倍;居民销售电价每千瓦时中国为0.07 美元,美国为0.12 美元,中国的居民生活电价只有美国的58%;人均居民用电电费支出每年中国为27 美元,美国为559 美元,美国为中国的21 倍;电费支出占人均GDP,中国为0.62%,美国为1.19%,美国为中国的1.9 倍。

从这个统计中可以看到,美国居民电气化水平比中国高,美国的居民生活电价也比中国高,所以美国居民的电费负担比中国大。

从上面的比较也可以看到,中国的居民生活电价是很低的,中国居民生活的低电价是靠交叉补贴和电力企业的高负债、高亏损来维持的。

就电价来说,拿2009 年中国工业和居民生活电价与部分国家比较,中国的居民生活电价是最低的。

依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只有哈萨克斯坦比中国低,其他25 个国家和地区都比中国高。

工业电价,在27 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居第19 位,也就是说有18 个国家比中国高,有8 个国家和地区比中国低,这8 个国家和地区中有瑞典和挪威,他们都是以水电为主的国家,水电成本低所以电价低是合理的,还有美国比中国低。

实际上中国工业电价也是偏低的。

在各国和地区的电价比较中,要考虑电价中都包含了以下内容:中国的电价是含税的,美国的电价不含税。

美国在收电费时,除按电价计费外,还要另加税,所以中国的电价直接与国外比较是不合理的。

另外,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对电力工业的要求特别高,使得中国电价趋高,除了前面讲的电价中含税之外,电价中还含政府基金,如农村电网改造加价、新能源开发加价、水电站水库维护基金,此外还有“以大代小”关停小火电、控制煤电污染物的加价,高速发展电力工业的费用等等,本来中国的电价比发达国家高是合理的,但现在政府严格控制电价,使我国电价长期处于低水平,结果是电力企业严重亏损,电力企业的负债水平节节攀升,已经使电力企业难以为继,这是我们在研究电价时不可忽视的问题。

同样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国内发电,送电分离后,电网公司享受着利益链条顶端的待遇,而下游的发电公司有的甚至需要国家补贴度日,受益分配不合理为电力行业的稳定埋下了隐患。

从不同的角度看中国的电价,则会有不同的结论。

我认为从国家掌握控制电价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电价是基本合理的,因为巨大的消费需求使得我们不可能将成本压缩到更低,如果按照国民收入的百分比去决定电价那无疑对发电企业来讲是巨大的不可承受的负担,毫无经济效益可言。

电价的高低关乎百姓的日常生活质量,同样也决定着工业生产成本。

电价的稳定和和定价的有据可依对于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幸福感保证都有着不同层面的影响。

在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发电企业及电网有正常营收的情况下合理定价,对于稳定社会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意义重大。

电力工业对其他工业的支持作用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对中美两国电力工业的概况作一比较分析。

我们可以由以上表格得出下述结论:1、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的发电装机容量6237亿千瓦,美国为98622亿千瓦,中国是美国的63.24%。

人均装机容量,中国为0.47千瓦/人,美国为3.28千瓦/人,中国是美国的14.3%。

但从发展速度上看,2006年中国装机容量增长了20.16%,美国则只增长0.84%。

中美两国的风电都是各类装机中增长最快的,2006年中国风电装机增长96.3%,美国增长13.71%。

中国的火电装机(主要是燃煤机组)高速增长了23.6%,而美国的火电机组中燃煤和燃油机组容量都略有减少,只有燃气机组略有增加。

2、中国发电装机以煤电为主。

中国火电装机容量48382万千瓦(王要是煤电,另有少量燃油、燃气机组),占总容量的77.6%,而美国煤电装机为31296万千瓦,只占总容量的31.7%,中国是美国燃煤机组容量的l54.6%。

3、美国燃油发电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5.9%,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中是比较低的,美国天然气发电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39.4%,在发达国家中又是比较高的,这和美国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国内天然气管道系统较完善是密切相关的。

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其粉尘、SO2的排放几乎为零。

CO2的排放为燃煤的60%,燃用天然气的先进的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效率可达到58%以上,比先进的燃煤发电方式高15个百分点,而且具有运行灵活、节约土地和水源等优点,国际天然气的资源较石油丰富,单位热量的价格也较石油便宜,是值得我国大力发展的发电形式。

4、美国水力资源已得到充分开发,其水电机组容量几乎已停止增长。

美国的水电机组容量占其总装机容量的7.9%,约为中国水电装机的60%。

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20.9%。

水力资源丰富是中国能源的一大优势。

5、美国核电装机容量是中国的1 5倍左右,占其总装机容量的1O.2%。

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只占总容量的1%左右,发展潜力巨大。

下面我们将来就两国的发电量进行比较。

1、2006年中国的发电量为2.8499万亿千瓦时,是美国年发电量(3.7274万亿千瓦时)的76.45%。

但2006年的人均年发电量,中国(2168千瓦时/人)仅相当于美国(12424千瓦时/人)的17.4%(约1/6)。

2、中国煤电发电量的比例最高,2006年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3.3%,其次为水电,占14.6%,核电占1.9%。

美国的煤电发电量比例也占第一位,占美国2006年发电量的51.8%,其次为核电,占21.1%,占第三位的是天然气发电,占16.5%,水电占7.7%。

煤炭在两国电力工业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3、从1995年起,中国发电量中煤电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所占比例从1995年的80%上升到2006年的83.3%,大大高于美国的51.8%,也高于美国全部化石燃料的发电量比例(69.6%)。

这是造成中国电力工业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高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煤电发电量在2005年出现高峰后开始下降,水电发电量则从1998年的高峰(3178.67亿千瓦时)下降到2006年的2852.07亿千瓦时。

相反,美国除水电外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天然气和核能发电量都一直呈增长态势。

由以上两组数据表明,中国在人均发电量上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另外,从发电的结构来讲,美国的发电结构正在向更合理的方向过度,在其中,化石能源的发电比例在下降,而新能源如核电和风电则占的份额在增加。

再来研究我国的电力结构,中国的煤电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这和本国的国情有关,同时,这样的比例也造成了高能耗产值和非环境友好的发展,对空气质量与生活环境都是严峻的挑战,另外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得CO2的排放量很大,也加剧了全球变暖。

可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并非没有优势,我们同样应看到中国电力行业的潜能。

例如,中国有着更加丰富的水电资源有待开发,而在西北地区,也蕴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将这些能源进行开发利用,将大幅优化我国的发电结构。

核电在一国电力生产中占着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核电的利用较传统电力相比存在一定风险性和政治敏感性;另一方面,核电属于效率较高的能源,是新型能源之一,前景光明。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大胆开发核电,适当加重核电在整个电力版图中的分量。

从未来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电力工业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电力人也依然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可是在现在的环境下,以当前的耗能模式几乎无法完成这一重大的转变,甚至能源安全问题会成为国家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因此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关乎国计民生,也决定着我们未来的命运。

电力作为高效灵活的二次能源一定会在未来生产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定价,是合理配电与电力系统稳定的宏观调控。

而电能结构的合理分布,则又标示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形态和未来走向。

相信在一代代电力人的努力之下,我国的电力事业会伴随着经济发展登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人民日报》——《纽约物价真的比北京高吗》《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大众用电》《中国电力年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