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二十四孝故事

新二十四孝故事

新二十四孝故事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都有哪些孝子和孝星,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倡孝道,不仅仅是通过行为表现出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要有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新时期全国各地也涌现出来了很多孝子,宣传他们的事迹可以引发巨大的精神力量,可以使一些地方淡化了的孝道尽快回归并发扬光大,倡导新风尚,促进社会和谐。

《新二十四孝》收集了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事迹。

这些孝子,是我们对近年来全国各地孝子的典型事迹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经过反复的考察而推选出来的,力求具有代表性。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有农民,有干部,有学生,还有企业家……他们不分年龄,有勇于承担的中青年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臂膀稚嫩少年,但是他们有着一样的孝道与坚持、勇气与责任、良心与真情。

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是我们身边的平民英雄、百姓楷模。

他们既是平凡的,而又是伟大的。

1、曹于亚:跪求捐肾侍父勤读曹于亚,女,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2007届毕业生,就读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曹于亚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

2007年7月,她被共青团广安市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9月,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9月28日,被四川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四川省首届十佳“留守学生自强之星”光荣称号。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媒体对她捐肾救父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

2、陈立强:独身养母攀岩尝草30年来,为了给身患癌症的母亲治病,他四处拜师学医,到数百里外的深山攀悬崖、尝百草,甚至冒死自试药方,虽耗尽家财,误了婚期,至今未娶,他亦无怨无悔。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把母亲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如今,老母已77岁,但仍然精神矍铄。

他——陈立强,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沙子坎村二组农民,今年已57岁,就是这个质朴得像山石一样的汉子,用攀悬崖尝百草独身侍奉母亲的行为,向当今社会展开了一幅古风犹存的行孝图。

3、戴永胜:千里寻医十年救母为了挽救身患绝症的母亲,他不辞辛苦,先后辗转了15个省、市、区,寻访了许多专家,搜集秘方150多个,阅读抗癌方面的书籍上百万字,写出了20多万字的抗癌日记;为了寻医问药,他至今已花去17万元,负债5万多元,还险些被火车夺去生命;他的故事自2004年3月10日在上海电视台播出以来,先后在南宁电视台等近百家地方媒体传播;翌年,中央电视台的《讲述》、《道德观察》和《夕阳红》三个栏目以及湖南卫视《真情》栏目、安徽卫视《家人》栏目也在积极和戴永胜联系采访事宜,同时,《文摘周刊》等多家报刊也分别进行了转摘和采访。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孝行最终“感动天地” ——2004年10月,其母经诊断结果为“癌细胞开始萎缩”,医学界为之惊呼。

他,就是戴永胜。

戴永胜,男,32岁,汉族,初中文化,山东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和堂村农民。

2005年1月8日,他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

4、黄来女:带父求学克难成才大学里,黄来女认为最奢侈的事情就是不看专业书、不做家务活,只是从图书馆借一本小说,挑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风景优美的武大校园里的草坪上坐下来,悠闲地看看书、看看蓝蓝的天空。

而这样的事情,竟然一次也没有发生过。

22岁的她背负着病重的父亲在武汉大学求学。

在此期间,她的父亲黄道富6次脑溢血、脑梗阻,右肢一度瘫痪,后来又查出糖尿病、膀胱癌。

黄来女一边上课,一边做家教勤工俭学挣钱给父亲治病,维持生计。

当所有苦难向她压来的时候,她微笑着用单薄的肩膀撑起一片天。

黄来女,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人,武大计算机学院2003级的学生,后来又考上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

在校期间先后被授予武汉大学“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优秀团员”、“武汉大学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湖北省大学生“文华科技”品学奖、“湖北省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等荣誉称号。

2007年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5、李世同:创办协会服务众老几年来,他深入到50多个行政村调查,调查资料10多公斤,积累文字材料20多万字。

他写调查报告,总结出农村老人生活困难的七大类问题。

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敬老孝老活动:发起敬老孝老志愿者活动,探索出敬老孝老法制教育报告会、敬老孝老思想文化教育下乡村等六种主要活动形式。

他将敬老孝老当成一项艰巨的事业,由他发起组织的志愿者协会发展到了北京、天津、安徽、湖北、四川、新疆、甘肃等10多个省(区)、市,敬老孝老志愿者会员近3000人。

他就是河南省杞县政协副主席、开封市人大代表——李世同,他被人们称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使者;敬老孝老的楷模;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典范;农村老人把他称为“爱心功臣、老年人的贴心人”。

曾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敬老楷模、2004年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

6、林秀贞:尊老帮残扶贫助学她三十年如一日,义务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用热血和汗水为他们抹出一道祥和温馨的晚霞;她率先创办个体企业,为8名残疾人安排了就业岗位;她热心乡村公益事业,先后出资4万余元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资助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学,还积极为村里修路、打机井、文化娱乐队伍建设等公益事业捐资出力……她就是党的好女儿林秀贞。

林秀贞,女,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

她尊老帮残、扶贫助学的义举感人至深,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好家庭”、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感动河北十大人物”、衡水市优秀共产党员、衡水市“双十佳”文明市民标兵、衡水市十星级文明家庭“标兵户”等荣誉称号,2007年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7、刘芳艳:爱救病父学携盲母家庭的不幸摧不垮意志,经济的贫困阻不断求学的路。

面对生活的艰辛,自强不息的她默默地用爱心、孝心、责任心挑起了边求学边照顾母亲的重担,走出了一条携母打工求学的希望之路,演绎出一段平凡女孩感人的故事。

她就是“孝顺好女儿”刘芳艳。

刘芳艳,女,宁夏隆德县城郊乡下沟村人,现为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学院2004级计算机绘图专业学生。

刘芳艳母亲自小双目失明,14岁时,父亲因患食道癌病故。

不久,哥哥外出打工,几年毫无音讯,家庭重担一下子全落在这个年幼的女孩身上,她边读书边照顾母亲。

2003年,她考入荆门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因缺钱和母亲无人照顾,她休学一年,带着母亲到天津打工,后又携母返校继续完成学业。

2006年,荆门市妇联授予她“孝顺好女儿”称号,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学联授予“全省自立自强优秀大学生”称号;2007年,她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

8、刘青枝:撑起四家顾养八老刘青枝,一个极其普通的名字,一位无比瘦弱的女人。

20年来她操持过四个家庭,独自赡养了八位老人。

20年!20年是时间的流逝,20年是空间的变迁,20年是刘青枝不变的勤劳、质朴与坚韧,20年是刘青枝不变的善良、孝道与坚持。

她是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周巷镇云华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曾以全市得票数第一被评为孝感市第二届“十大孝子”;后又以全省得票数第一被评为湖北省首届“荆楚十大敬老好儿女”。

孝感市民间文化协会主席李守义说:“刘青枝的孝心、孝行值得每个人学习,这是对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家庭美德的最好阐释,即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9、刘霆:少躬背母爱心传递19岁本应该是一个无忧无虑、绚丽多姿的年龄,19岁本应该是一个享受家庭温暖和学校乐趣的年龄,而他却用自己全部的爱和希望承担起另一种责任:照顾患尿毒症母亲,勇敢地与死神“抢”母亲。

瘦小的个子,一张清秀腼腆的面庞,一副黑边眼镜,简单的牛仔裤和毛衣装扮……他就是刘霆——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专业05级的学生。

刘霆被评为2005年度“浙江教育十大新闻人物”,他还被评为2006年度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2006年“浙江十大农村新闻人物”、2006年度“浙江十大孝心好儿女”、2007年“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10、刘一祯:艺坛乖女歌传亲情“孝敬父母啊,孝心胜过那最美的祝福,孝敬父母啊,孝心就是那最好的反哺,有空就陪父母走一走啊转一转,陪父母逛一逛街啊陪父母散散步……”这首歌在中央电视台200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响起,女歌手那温暖的声音感动了很多人。

她就是空政歌舞团独唱演员、全国十大新人歌手、全国敬老爱老宣传大使刘一祯。

2006年,刘一祯被评为首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星”。

绿色军营培养了她优秀的品质,她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用心唱响孝老之歌。

11、欧阳名有:终养九老甘当“蠢”子44年来,在苦水中成长、靠乡亲们的接济和帮助成人,秉承了中国农民勤劳、苦干和简朴之传统;44年来,家庭并不富有的他,贴工7000多个,贴粮8000多公斤,贴钱2.46万多元,照顾和赡养了9位亲友长辈,并为其中的8位老人养老送终;44年来,面对旁人的奚落和不解:“这些人又不是你的亲爹亲娘,何必买个老子瞎操心,去当个蠢子?”他只是憨厚一笑:“钱是身外之物,这样的蠢子我甘心当。

”44年如一日的行孝之路,回荡着一曲催人泪下的敬老乐章。

他,就是欧阳名友。

欧阳名友,男,71岁,中共党员,湖南省宁远县中和镇新开村农民。

他在2005年,被湖南省老龄委、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评为湖南省十大孝星之一。

随后,被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授予“中华孝亲敬老楷模”的光荣称号。

12、任霞:悉护瘫老扶幼立业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深受父母疼爱、衣食无忧,并受到良好的教育;她,冲破种种阻力,不远万里婚嫁到农家;她,十余年如一日,与丈夫一起含辛茹苦承担着照顾两位瘫痪老人、抚养四个内弟、三个侄儿的重担而毫无怨言。

她,就是湖南妹子任霞。

任霞,女,31岁,汉族,高中文化,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城村农民。

2006年,她获得全国“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奖。

2007年8月,在中共中央文明办举办的“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的评比中,任霞再次入围。

13、粟玉萍:廿四孤寡卅载义养在广西阳朔县福利镇,流传着这样一段地方戏《莲花落》剧词:“行孝子媳平平是,再讲敬老这一行,街上有个玉萍女,敬老事迹数不完,洗澡梳头不嫌烦,买柴挑水经常做……老人个个眯眯笑,玉萍真比闺女强!”戏词中称赞的“玉萍女”就是粟玉萍。

近30年来她不仅在家尽心侍奉婆婆,更是以一颗博爱、善良的心,如对待亲生父母一般先后照顾周围非亲非故的24位孤寡老人。

粟玉萍,广西阳朔县福利镇福利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

1997年,她被授予“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2003年,粟玉萍的家庭被评为第四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2004年,她又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称号;2007年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