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入世以来,我国金融国际化进程日趋提速,这从客观上对我国金融高等教
育和金融学科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作为一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智力支撑,金融高等教育需要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
的全球金融风暴和随后相继爆发的欧债危机,让世界清楚地意识到:在金融
全球化的今天,应对金融危机愈发需要全球视角。
接踵而至的系列金融危机不得不让金融学教育工作者反思:我国的金融意识与金融教育是否存在不足
?
要在未来世界大国之间的金融博弈中拥有话语权,我国需要怎样的金融人才?现代金融市场的急速变革,对金融人才提出了哪些知识、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如何才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创新设计,进一步地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储备高端金融人才库?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欲立足于现代金融市场变革的实际,着重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人才的评价标准,以期为高等财经院校改进现行金融教育理念,修正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指引。
这对于大到促进金融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中到完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小到助推金融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现代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与特征
传统的金融市场主要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种提法来划分市场类型, 而,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多元化的新型子金融市场的悄然崛起,使得这种提法已不再能全面地涵盖现代金融市场的特征和分类。
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这种提法在西方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使用更频繁的是分类的提法,即分别提债券市场(Bond Market)和权益市场(Equity Market)。
金融一体化、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金融市场的发展有了新的趋势,并呈现出以下五个突出的特征。
(一)现代金融市场呈现出四大块的市场划分
现代金融市场中货币市场不再拥有在传统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多元化的子金融市场正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诞生、发展和壮大。
现代金融市场由原来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包含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两个子市场)两大类的划
分方式,逐步区分为涵盖货币市场、内部权益市场、外部权益市场和固定收益证券市场这四大块。
其中,内部权益市场近年来异军突起,发展十分迅猛。
(二)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边界模糊化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按资金期限来划分子市场类型的问题,实质上是银行的信贷资金与资本市场权益资金与债权资金之间的关系问题。
随着近年来,金融机构之间互相涉足业务的金融活动日益频繁(女口,
银行涉足租赁业、证券业;信托涉足保险业、证券业;保险涉足证券业等等),混业经营趋势日益显现。
然而,由于资本逐利性的驱动,货币市场上的资金往往通过多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的资金也能通过系列途径返流回货币市场。
而近年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升,使得这种渠道更加多元化,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边界日趋模糊化,两市场的交融与联动程度日益提升。
(三)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呈现出不再基于债券,而是基于非债券的发展趋势固定收益证券是指一种持券人可以在既定的时间内取得既定数量的收益的债务性证券。
传统的固定收益证券市场,是指包含国债、金融债券、央行票据、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等债务凭证在内的,立足于债券发展的一类金融市场。
而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超规模发展,如今的固定收益证券不再简单基于传统债券,更多的是立足于诸如混合融资证券、结构化产品(女口,**资产证券化产品)这类非债券的发展。
(四)证券化正在被基金化所取代
在世界金融业的运作模式由分业经营转变混业经营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金融结构经历了从中介化到市场化、证券化的深刻变化。
从金融业以银行为主导,变为以资本市场为主导,再到金融市场证券化趋势的形成,金融业呈现出脱媒现象,证券化大行其道,虚拟化程度空前提升可转换公司债券、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各类证券化新金融工具品种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
然而,正当证券化方兴未艾之时,基金化已悄然兴起(例如,信托产品的类基金化已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信托业的新发展趋势),并以大踏步的速度快速发展,大有取代证券化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