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与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与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与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1 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机构图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方针内容:过程精品追求质量卓越预防为主保证安全健康减少污染保护优美环境创新管理促进持续发展3 策划3.1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

依据本条款编制了程序文件:《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1目的识别本公司在施工或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并评价确定由此产生的风险性。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施工或服务活动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规定了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或可接受。

3术语3.1重要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直接损失2万元以上)、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后,经“LEC 评价法”评价风险分值大于80的危险源。

4职责1公司总工程师是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主管领导,负责公司重要危险源的确认。

2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公司各部门、区域/专业公司、直管项目部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工作,并对公司各部门、区域/专业公司、直管项目部进行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进行汇总、分析,确定公司重要危险源,监督检查各部门、区域/专业公司、直管项目部对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3公司各部门、区域/专业公司各部门、项目部负责本部门、本项目范围内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区域/专业公司、项目部负责人负责本公司、本项目部重要危险源的确认,各部门、各项目部对本部门、本项目部存在的风险实施控制。

5程序5.1危险源辨识5.1.1 危险源辨识范围:a)施工区域;b)办公区域;c)生活区域:食堂、宿舍、液化气站、配电房等;d)物资贮存区域;e)车辆运输;f)使用的产品。

5.1.2公司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a) 常规活动(如正常的施工、办公等活动);b) 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异常天气等);c) 发生紧急情况(如坍塌、中毒、高处坠落等);d)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e) 工作场所内的设施、设备(包括公司内部、租赁、外借等设备)。

5.1.3危险源识别方法:a)询问、交谈(与从事某项工作有经验的人交谈,能够指出存在的危险源);b)现场观察(通过对作业环境现场观察,发现存在的危险源);c)现场排查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现场各专业技术人员、安全员、机械管理员、材料员调查在施工工序流程中涉及的危害,辨识危险源)。

5.1.4本公司范围内危险源辨识方法以现场排查法为主,结合其他方法进行。

公司各部门、区域/专业公司各部门、项目部对所辖范围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填写本部门、本项目“危险源调查登记表”,并由本部门、本项目负责人确认,区域/专业公司的部门、项目报区域/专业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区域/专业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对本公司各部门、各项目的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进行汇总,上报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

公司各部门、直管项目由本部门、本项目负责人确认后,报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对全公司的危险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确定公司重要危险源。

5.2 风险评价5.2.1本公司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评价法)或“直接经验判定法”。

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价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LEC评价法采取下列公式计算危险性:D=L×E×C。

考虑实际意义,本计算公式不考虑概率为“0”的情况。

公式中:——D表示危险性——L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包括时间频率和人员数量)——C表示事故造成的后果5.2.2评价要素a)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可用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

本程序规定:实际上极不可能发生事故的分数为“0.1”,绝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分数为“10”。

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分数范围从0.1到10,具体分数值见表1。

b)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值)暴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暴露的时间频率,二是暴露的人员数量。

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人员越多、时间越长,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性越大。

本程序规定:大量人员连续暴露在危险环境的分值为“10”,日常非常罕见地暴露在危险环境的分值为“0.5”,以这两种情况为参考点,规定中间情况的分值,见表2。

c)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事故造成的可能人身伤害、物质损失是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变化的,对于伤亡事故来说,可以从轻微伤害直到人员死亡,规定分数为1-100,把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规定分数为“1”,把造成重大灾难的可能结果规定分数为“100”,以两种情况作为参考点,规定中间情况分值,见表3。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评分(L值)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评分(E值)表3 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评分(C值)5.2.3评价方法5.2.3.1各部门根据上述要求对风险进行风险评价,填写“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表”。

5.2.3.2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各专业人员、安全员对本项目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填写“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表”,报区域/专业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门。

5.2.3.3区域/专业公司对所属项目危险因素评价进行汇总,报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

5.2.3.4工程技术管理部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公司“重要危险源清单”,报公司总工程师批准。

5.2.4风险分级按照危险性分值(D)将风险分五级:a)一级:危险分值大于320(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b)二级:危险分值161~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c)三级:危险分值81~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d)四级:危险分值20~8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加强过程控制)e)五级:危险分值小于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5.3确认重要危险源风险级别三级及以上的危险源为重要危险源。

也可以根据经验,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直接评价为重要危险源。

5.4 风险评价后的处置原则5.1五级风险为可忽略风险,作业班长宜在班前教育中提醒职工注意。

5.2四级风险由作业队管理,加强运行控制并及时对照规范标准进行整改。

5.3三级风险由项目部管理,需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

5.4二级风险由项目部立即采取措施,制定整改方案,经区域/专业公司总程师审批后实施,机关各部门及直管项目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5.5一级风险在采取临时措施阻止事态蔓延或扩大仍无效的情况下,立即停工,上报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由工程技术管理部制定治理目标和管理方案,经总工程师审批后实施,直到风险得到控制。

5.6各级风险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最终降为可忽略或可容许风险。

5.7工程技术管理部负责监督检查各部门、区域/专业公司、项目部对重要危险源的控制。

5.8区域/专业公司负责监督、协调各部门、项目部对确定的重要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5.5 危险源和重要危险源的更新5.5.1为确保信息的有效性,由工程技术管理部每年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公司危险源重新识别、评价,如有变化予以更新。

5.5.2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危险源重新识别与评价,更新重要危险源。

a) 管理评审要求时;b) 法律、法规发生较大变更时;c) 公司活动、产品、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时;b)相关方要求时;c)新项目开工前;d)发生重大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时。

6 相关文件6.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及调查分析规则》(GB6441-6442-86)7记录7.1危险源调查登记表(CX20-1)7.2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表 (CX20-2) 7.3重要危险源清单(CX20-3)危险源调查登记表(CX20-1)237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表(CX20-2)237重要危险源清单(CX20-3)3.2 法规和其他要求237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和获得适用法规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依据本条款的要求我们编制了程序文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CX21—2020)3.3 目标组织应针对其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如可行,目标宜予以量化。

每年年初公司工作在下达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计划的同时下达安全生产目标。

各公司要依据公司的年度安全管理计划下达本年度的安全生产计划。

3.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组织应制定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以实现其目标。

应定期并且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职业健康安全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修订。

依据本条款编制了程序文件:《管理方案控制程序》(CX22—2020)管理方案控制程序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策划及管理方案的管理要求,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区域/专业公司、项目部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案的编写、修订和控制。

3术语本章节无术语和定义。

4 职责1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公司有关部门提出公司总体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案,并负责管理方案的审批。

2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为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案的主管部门,负责对管理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审,负责编制公司当年的总体管理方案。

3区域/专业公司及所属项目部负责编制本单位、本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案,由其工程技术管理部门组织会审,总工程师审核,经理审批后实施。

公司重点工程报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组织会审,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4区域/专业公司的工程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管理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直管项目部负责编制本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案,由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组织会审,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5程序5.1总体策划5.1.1 公司、区域/专业公司每年依据全年施工任务情况和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针进行策划,提出年度安全、环境目标/指标,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区域/专业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制定当年的总体管理方案。

5.1.2项目开工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项目安全环境管理方案要点.依据公司当年安全环境总体管理方案,单独编制项目安全、环境管理方案。

5.1.3在施工(作业)中涉及到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时,应对有关管理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案与本项目相适应。

5.1.4公司施工生产任务与计划有重大差异时,或生产经营活动运行条件有重大变化时,可适当调整管理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