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课外阅读题(一)(部编版,5篇,含答案)

【精品】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课外阅读题(一)(部编版,5篇,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课外阅读题(一)(一)新叶一夜春雨。

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

“新叶!”我不由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

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

“啊!你好,新叶!”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

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

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

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新叶一天天长大了,转眼间,便是满目碧绿。

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

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

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

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

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

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

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

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

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

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深根自养,忘我自献。

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

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

也许是因为“绿叶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

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

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新叶青青,我忽然想起: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帘幔()的嫩芽()的生机()地等待()地冒出来()地缀满2.文章第⑤段在全文中有作用。

3.你喜欢短文中的哪些语句描写,摘抄下来,写一写你喜欢的理由。

(至少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结尾处补全。

(二)巡道工的故事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

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

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

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

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

”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1.“巡”字的读音是(),是()结构。

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到各处去,来回走动查看;②酒席上给全座依次斟酒一遍。

在文中应选(),“巡道工”就是()。

2.文中画“”的句子是()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3.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4.如果让你为巡道工在“感动中国”上写颁奖词,你会这样写:(三)一个在巴黎旅游的外国人,在车站附近遇到一个街头卖艺者,其琴声悠扬,令人感伤,吸引不少行人。

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有的面额还不小。

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

但卖艺者的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的表情。

“已赚到不少钱了,他为什么还不快乐?”旅游者望着卖艺人那依旧忧郁的面孔,疑惑地问。

“也许他需要掌声吧。

”他的朋友谈谈地说了一句。

旅游者的心被触动了,她缓缓抬起手来,为之鼓掌。

果然,卖艺人那张黯淡消瘦的脸慢慢绽开了,眼睛里还溢出了感激的泪水。

不错,卖艺者心底最终期待的是掌声!钱只不过是别人因可怜他而给予的一种恩赐,而掌声则是他对人生经历的赞许和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无私认可。

人生旅途往往险峻崎岖,布满辛辣,不幸与灾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你的头上,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与之斗争。

在斗争的过程中,难免会坠入危难的境地。

此时,最好的帮助就是给予一点掌声,为之喝彩,因为这能给人以生之动力和生之信心。

这掌声能帮助一个水手在黑暗□广袤的海洋中找到希望之灯□这掌声能使一个求知者在断壁悬崖边找到通幽之捷径□这掌声能使一个绝望者的□冰心□解冻□重整生活之旗鼓□这掌声使人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得到了赞许。

他们因为有了掌声而倍感欣慰,他们也因为有了掌声而信心百倍。

很多时候,你的举手之劳或许正是别人的真正需要,不要吝啬你的掌声,慷慨赋予吧,它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或许是一切。

1.给文章加个题目。

2.在□中点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平坦——()自私——()索取——()狭小——()4.钱已装满了罐子。

但卖艺者的心情是()A.高兴B.悲伤C.平静5.想想看,对那个卖艺人来说,掌声代表了什么?6.生活中,我们要多给别人一点掌声,那也许是对人们最好的帮助。

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也经常得到别人的掌声吧?结合实际,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掌声的感悟。

(四)___________________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

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

”我说。

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她真有趣。

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

”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

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

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

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

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

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

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

那封面的风格,版式的内页,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

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

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

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

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

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

“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这话的神气像似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的。

”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嗜书如命:经久不衰:2.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横线上。

3.文中多次提到“翻翻、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书的韵味。

加点的三个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读书人对书的感情十分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请从8至10段中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写一写你的见解。

句子:我的见解:5.文章结尾处,作者想到“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的”,请结合全文和你的感悟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

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

有一些人看了简直惊呆了,为了想看一看这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也跟着音乐爱好者蜂拥而来。

高朋满座,演奏家开始演奏了,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音乐,使听众如醉如痴……一曲临终,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宝贝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身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力一击,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

顿时,四座震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摔碎的,并不是五千元的,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

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了。

”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台,那和刚才差不多的美妙乐音悠然而起……这时,观众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格,而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了。

1.给短文起一个题目:()A.艺术与价值B.一元与五千元C.砸碎的小提琴2.如果让你为这次演出设计一条广告语,你会怎么设计?()A.个性的表演,砸碎小提琴的艺术家B.尊容华贵,来自五千元的小提琴。

C.真正的音乐,不在乎你手中琴弦的价值。

3.音乐家将乐器摔得粉碎,是要告诉人们什么?4.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只有好的乐器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B.昂贵的乐器不一定演奏出动听的音乐。

C.音乐不需要昂贵,有时也是很简单的。

有些事不要只看其表面。

D.真正有价值的是演奏艺术。

答案(一)1.白色鹅黄色蓬勃执着急不可耐星星点点2. 承上启下3. 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

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