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个案研究摘要人的言语和智能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人的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的,只有掌握语言,才能完整地接受相应的社会习俗和态度,塑造自己的人格。
如果言语和智力功能不全,个体社会化很难顺利完成,就会导致因社会化不足而出现社会适应困难。
听力障碍不仅会对失聪儿童的言语、智力发展和社会适应造成严重阻碍,同时对其个性、情绪情感的建立和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有资料显示:失聪儿童较正常儿童更多出现自闭、自卑、固执、暴躁、易情绪化等个性、情绪问题。
关键词:社会交往困难;情绪异常;心理需要被忽视;冲动性的行为表现;学习障碍前言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在遇到棘手的学生时,都会对这个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不同的学生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都不相同,因此采取的方法也不同,但始终离不开“积极关注,用心关爱”8个字。
本篇是一篇有关听力障碍儿童的个案研究,从这个学生入学开始,作为他的班主任记录下了对他的教育过程。
这篇个案重点是学生在教育前,在家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了解及结合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分析后,制定适合学生的个别教学计划,采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后,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通过个案研究,在教学方面也可以不断进步,不断寻找总结适合特殊儿童教学的好方法!一、个案介绍小晴,男, 14岁,因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导致双耳严重失聪。
家庭条件很好,父母在东莞开工厂。
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因此10岁前一直与年迈的爷爷生活在四川农村老家。
2006年爷爷去世后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长时间与父母分开,又因听力障碍,父母不知如何与他沟通,与父母感情不好。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时,处处让父母生气,与父母做对。
没有朋友,也从不会顾及他人感受,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好吃的都留给自己,别人不经意碰到他也要与人大吵打架。
父母的劝告也不听,父母对他很是头疼。
曾在几所特殊学校学习过,但收效甚微。
二、案例分析通过与小晴的接触,以及与其家人的谈话,发现小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和行为问题。
(一)社会交往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晴感觉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说话,这样他就更不喜欢与人交往。
他很少与家人到外游玩,宁可一个人呆在家中,不喜欢与人接触。
因受听力影响,小晴从外界接受的知识有限,学习程度相对落后于同龄儿童。
这样就更难交到同龄的正常小朋友,并可能会因听力障碍而受到他人的歧视,会被认为是能力较低的儿童。
因此他对自我评价较低,自信心不足,社会表现不成熟,,无法与人沟通,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
即使是与自己一样有听力障碍的儿童也很难走近小晴的身边,小晴也从不与他们一起玩,总是一个人躲在教室中做一个旁观者。
(二)情绪异常小晴的情绪表现:缄默、孤僻、自卑。
由于听力语言障碍的影响,小晴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明显的缺陷,他不能理解他人交谈的语言信息。
依靠自己的视觉去感知他人的情绪,常常用眼睛来观察别人的态度,因此常常表现出异常的安静,让人感觉不太正常。
当别人碰触到他时,他会异常敏感警惕,害怕受到伤害,因此将自己武装成很厉害的样子,轻易与人起冲突!当别人要与之沟通时,他又采取躲避的态度而不与人沟通。
久而久之,别人与他的沟通变少,他的自尊心受到挫伤,情绪低落。
他想象力丰富,观察力极为敏锐,当他不被环境接纳时,他会很快感受到,并很快产生冷漠、退缩、自卑等情绪。
(三)心理需要被忽视家人都在东莞经营皮革厂,无暇照顾小晴,因此小晴自幼与年迈的爷爷一起在四川老家生活,老人的要求比较简单:吃好,身体健康就可以!所以小晴在这样的情况下,物质需要被充分满足,但精神与心理上的需要被忽视,没有人关心他的学习,与他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在生活上比较自由没有约束。
上课时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比较贪玩!甚至有时不会在教室中上课,而到处去游玩。
父母因工作较忙,很少照顾他,甚至与他见面的次数都很有限。
当他受了委屈或想撒娇时,父母却不在身边,情感没有寄托。
父母错过了他成长的最重要的时期。
一个儿童幼儿成长的关键期父母一定要陪在孩子的身边,这样才有利于家长与孩子建立起可信任的感情。
而小晴在这方面的情感是缺失的。
10岁时,小晴爷爷因病去世,因次他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刚刚失去了从小陪伴他长大的爷爷,加上来到了陌生的环境中,小晴很不适应,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不与父母沟通。
因此他更需要父母给予更多有效的关怀,但他的父母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很好的走进他的世界,关注他的心理需求,而是不知道如何与他沟通也没有想办法,而是放弃了与他的沟通,对他出现的不好行为没有采取措施进行正确的引导,而是一味的进行粗暴干涉,从而让他与父母的关系更对立。
其实小晴很渴望与父母有情感交流与表达,但这种心理需要被听力言语障碍所影响,家长又忽视他的这种需求时,他就会有较明显的固执、任性等表现。
(四)冲动性的行为表现小晴有很强的冲动性的行为特征:情绪较易激动,行为很冲动。
在家里面,弟弟如果没有洗手碰到他的床,他就很生气,站在那里大喊大叫并会把弟弟强行从床上拖下来。
只要他人做了不合他意愿的事情,他的情绪就会很快变化,如别人再和他争吵几句,他就会出现攻击性。
他的父母因从小没能照顾他,对他有一种“愧疚感”,过分保护,即使他不对也会为他的行为找到一个借口,无原则地迁就。
家人的这种态度往往强化了这种冲动性的行为,他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错,不会意识到为别人带来伤害。
当出现一些事情,他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可以解决时,在他的意识中就只懂得用“冲动性”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又因他从小缺少父母的关怀,在和父母生活到一起后,他的这种冲动性的行为就有明显表现,希望借此引起父母过多的注意。
(五)学习障碍小晴上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较贪玩。
他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问题,由于听力言语的障碍,他不能很好的通过听来学习,来理解、接受知识。
在学习中会出现字汇贫乏,组句困难,发音不准等问题。
他不能听,就靠视觉来观察,这样很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因此而产生注意力涣散等现象,所有这些因难很容易使他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主动性、不能专心听讲,甚至厌学。
因此,小晴的教育问题是复杂而艰巨的。
三、教育计划根据以上的分析,首先制定了总体教育计划(一年为期),确定出一个目标,期望最终达到好的效果。
二00八年教育计划见附表1。
制定出年教育计划后,每月都会有详细的月教育计划,使教育对象的教育过程更详细,更好的把握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可以及时采取更好的方法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使教育效果达到最好。
二00八年三月教育计划见附表2。
教育对象监护人签名:XXX 教师签名:XXX每完成一个教育计划都要有教师的签名,再由教育对象的监护人看后签名以便针对教育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教育对象监护人通过并签名后,教师才开始实施教育计划。
四、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一)针对“社会交往困难”问题采取的措施及方法小晴缺乏关爱,虽然家人在物质方面让他享受到了最好,但是从小缺乏父母关爱的人会很没有安全感,他会对自己周围的事物都抱有很高的警惕,以防自己受到伤害。
我首先和班级里的其他同学谈话:把小晴的情况简单的告诉他们,他不是不理同学们,而是同学们说的话,他听不懂,不知道怎样回答。
让同学们和他多接触,多关心他。
同学们听了我的劝说后,再次和小晴沟通了起来,看到小晴不明白时,他们就想出一些更简单易懂的手势、动作来让他明白,渐渐地小晴有些明白同学们的问话了,也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回答了。
课下的时候和同学聊天的次数增多了,但是这种互动此时还限制在室内。
只要同学们去到操场上去玩的时候,他就会一个人坐在教室里面,我几次试图让他到操场上去,他都说不去。
后来,我就借故让他帮我拿一些东西走出教室,当他出到操场后看到同学们在篮球场上高兴的打篮球,就站在一旁看了起来,不再有返回教室的意思了,我就让他站在那里看同学们玩。
同时也在静静地观察他的反应,我发现他其实很想和同学们一起玩的,他的眼睛里透露出那种渴望,可是又有一些不敢。
可能是因为他以前从来没有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过,他不知道怎样玩,害怕同学不让他玩。
于是我就走过去鼓励他去玩,他露出害羞的表情向我摆手表示不去,我就笑着和他说:去吧,很好玩的!让他们教你。
他还是摇头。
我就让打篮球的同学过来拉他一起玩,并告诉其他同学说他没有玩过,让他们教他怎样玩。
几次努力后,他终于心动了,和同学们玩了起来,看到他在运动中发出的笑声,我知道他现在已经渐渐地融入到了这个集体中。
(二)针对“情绪异常”问题采取的措施及方法小晴刚到学校时,情绪低落,不爱吃饭。
我找机会和他聊天,询问情况,原来是他来到学校不习惯,而且认为父母不喜欢他,不想和他在一起,所起情绪很低落。
为了不让他产生这样的错觉,我让他的父母有时间尽量多到校来看望他,和他妈妈约好时间打来电话,让小晴看到来电显示的是他妈妈的电话号码,这样他就了解妈妈会经常打电话来关心他,并没有不理他,每次和他妈妈通完电话后我会把通话内容告诉他。
同时我也做小晴的工作:爸爸妈妈把他送到这里想让他好好学习,不是不要他,所以要好好学习。
小晴爸妈工作的地方距离学校较远,因此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每个周末都回家。
为了不让他感觉到孤独,周末的时候我会带他出去吃饭,购物,像其他同学的父母一样带他出去玩,这样让他感受到别人的关心,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是一样的。
慢慢的他的情绪不再低落,渐渐地开心起来。
平时我也会细心观察他,一发现他的优点就立刻在同学们面前表扬。
比如我发现小晴在值日的时候非常认真,都按我的要求将班级打扫的很干净,所以在开班会的时候我让同学们选出值日最认真,清扫最干净的同学,结果同学们都选了小晴,小晴知道是自己后非常开心。
我也趁机和他谈心,告诉他也有自己优点,不用自卑,不要不开心,情绪低落。
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亲近,小晴的情绪变化不会经常反复,可以开开心心的生活。
(三)针对“心理需要被忽视”问题采取的措施及方法小晴的听力障碍是由后天形成,当我向他的妈妈询问小晴出现障碍的时间和原因时,他妈妈居然不清楚。
由此可见,他从没有在父母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关心。
对待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单单是在物质方面充分满足他就够了,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应该参与到孩子身上发生的很多重要事情中。
可是小晴的父母在小晴的成长过程中缺失,小晴回到他们身边后,他们又没有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小晴的需求,其实小晴有时做一些让他们生气的事情也是要引起他们的注意,好让他们多关心一下自己。
所以在对待小晴时,我一直是以仔细观察,细心关心他的态度来对待他,他的情绪和行为一出现不对的情况,马上寻找原因及时解决,让他感觉到老师没有不理他,时刻都在关心着他。
小晴与同学的关系处得很好了,但是对于我多少还有些害怕,有什么事情还不敢和我说。
一次,他在洗澡时耳朵里进了一些水,很快耳朵发炎,但他不敢和我说,是其他同学告诉我,我知道后立刻查看他的耳朵,发现有一些黄色的脓水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