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一、《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意义、课程性质和适用范围
为了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引导了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向实践学习,我校从2012级学生开始,正式开设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作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学分为2.0。
二、课程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指导教师结合当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设计参考性的调研课题建立选题库,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实践选题。
暑假开始后围绕选题展开为期不少于两周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搜集原始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写成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或心得体会。
三、具体实施步骤
综合实践课安排在第四和第五学期,即从每年的3月份开始实施,本年度的12月份结束。
1、每年春季学期的第6-9周,准备阶段
(1)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实践选题,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组设计和充实本年度社会实践和调研的参考选题库;
(2)编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手册;
(3)对指导教师进行动员和培训;
(4)编写制作《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概论》的课程讲义和课件。
2、每年春季学期的第10—13周,动员和课堂培训阶段
(1)通过校园网,在全校开展综合实践课动员宣传;
(2)由指导老师向学生发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手册》;
(3)为全校二年级学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概论》,课堂教学6学时,主要讲解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如何撰写实践策划书
和调研报告等具体操作中的方式方法,并进行安全教育;
(4)布置暑期社会调查和实践的策划任务。
3、春季学期的第12—18周,实践策划阶段
(1)学生进行暑期实践策划,提交一份实践策划书。
(2)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的方式分为个人实践和组团实践两种,鼓励组团实践;团队组成人数一般不超过15人。
个人实践和组团实践都需要提交实践策划书;组团实践的,每支实践团队提交一份实践策划书。
(3)实践策划的具体内容有选题、组团、联系实践地点,团队招募队员,填写实践策划书(按照学校统一的格式模板)的各项内容。
4、春季学期的第19—20周,统一(自愿)购买保险
5、暑假
学生根据已拟定的实践策划完成不少于两周的社会实践,教师随团指导,或不随团
6、秋季学期第1-2周,学生上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手册》和其他相关材料
7、秋季学期第2-5周,班级为单位的课堂交流
8、秋季学期第6-12周,评定成绩和评优阶段
(1)评定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成绩,并完成成绩的网上登录。
(2)确定后期经费资助人选和资助金额
(3)推选优秀,进行后续参与“挑战杯”竞赛的培养和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9、秋季学期第11-12周,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总结表彰大会暨汇报演出
(1)对表现突出的团队、学生个人、指导教师和优秀调研报告进行表彰奖励。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汇报演出。
四、成绩评定和补修重修
1、成绩评定
2
成员:各学院分团委书记各学院学工办主任
(2)太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组
课程负责人:薛吉生
课程组成员:思政部全体专兼职教师、申报获批准的综合实践课指导教师教学秘书:王亚萍
3、经费保障
思政部专任教师指导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量,计入该教师的总工作量;思政部以外其他学院或职能部门教师指导实践环节工作量,参照工作量计算方法和超工作量酬金支付标准向指导教师支付报酬。
此外,印制发放统一的实践记录手册、实践策划书、安全承诺书等文件,部分指导教师随团指导的差旅费用,对优秀实践团队和个人的后期经费资助及优秀实践报告或论文的出版发行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汇报演出的开销等费用,从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中支付,该经费由学校按照一定标准下拨到思政部,实行专款专用。
4、师资保障
思政部要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社会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教研水平高、勤于和善于管理学生的教师指导学生,以确保思政实践课中教与学的持续良好进行。
5、表彰制度保障
对于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每学年进行一次表彰,颁发奖状、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全校营造崇尚实践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