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汇编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点汇编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使用药品“三不”①不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将鼻孔凑到容器瓶口闻药品气味(用扇闻)③不尝药品味道2.用剩药品“三不”①不放回原瓶(Na、K、CaCO3除外)②不随意丢弃③不拿出实验室3.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4.实验室安全操作“六防”5、药品取用(1)块状或金属颗粒:一横,二放,三慢立(2)固体粉末:一斜,二送,三直立(3)液体:拿下瓶塞,倒放桌面上,倾倒时瓶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瓶口残留药液留下来腐蚀标签,同时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取用块状或颗粒状药品用镊子,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胶头滴管应在试管口上部悬空,不能插入试管内)6、物质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酒精灯使用:添加酒精不超过容积三分之二,禁止向燃着酒精灯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许用嘴试管加热前要预热,防止局部受热使试管炸裂。

加热试管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三分之一,45°倾斜,管口不对人。

7、药品存放(1)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存放在棕色瓶中(浓硝酸,硝酸银)(2)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易和氧气,水反应,白磷着火点低(40摄氏度)在空气中自燃,保存在冷水中。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液体与固体间)★过滤三要素①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②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漏斗边缘③三靠: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玻璃棒紧靠烧杯口,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沉淀的洗涤: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至稍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滤出(带出可溶性离子)重复2~3次即可3.蒸发(沸点不同)①适用:溶剂蒸发、溶质析出2②注意事项a: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3b: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滴飞溅c: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溶剂4.萃取和分液⑴萃取①含义:利用混合物中的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萃取剂)把该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萃取②萃取剂的要求:萃取时,两种溶剂必须互不相溶、不发生化学反应,且要具有一定的密度差,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一定要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③萃取的仪器:分液漏斗(注意要检查是否漏水,上层溶液从上口出,下层溶液从下口出)⑵分液含义: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密度不同)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分液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⑶示例Br2、I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而在CCl4、苯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实验室中常见的萃取示例适用CCl4、苯等溶剂萃取水溶液中的溴、碘等单质。

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单质碘的操作如图所示5. 蒸馏 ①装置②注意事项a :不能直接给蒸馏烧瓶加热,要垫上石棉网 b :液体中要加入碎瓷片,以防液体暴沸c :温度计应置于支管口,使水银球的上端与支管口下沿平齐,以显示蒸汽的温度,使液体充分汽化d :冷凝水从下口进上口出碎瓷片石棉网e :蒸馏烧瓶中液体容积应在31~32之间f :先通水再加热,先熄火再停水6:溶解口诀:钾钠铵硝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不溶有钡铅,溶碱只有钾钠钡铵,碳硅磷硫亚硫,溶碱靠酸有盼头。

6. 几种离子的检验AgCl ↓+NaNO 3答题模板:检验SO42-:取一定体积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

如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含有SO42-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物质的量①定义:表示含有一定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这是一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等②符号:她是7个物理量之一(另外6个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用n来表示。

③单位:摩尔,简称摩,用mol表示,摩尔只是单位④规定1mol粒子所含的数目为6.02×10232.阿伏伽德罗常数(测定单分子油膜法)①定义:科学上规定以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②单位mol-③符号:N A ④公式n=A N N 变形:N A =nN,N=N A ×n 例:3.01×1022个CO 2的物质的量为n (CO2)=AN N=3.01×1022÷(6.02×1023mol -)=0.05mol 3. 摩尔质量①定义:科学上规定,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②符号:M③单位:g/mol 或kg/mol④取值规律:1mol 粒子的质量=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与g 的组合→粒子的摩尔质量=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与g 的组合 ⑤公式:n=M m 变形:M=nm,m=M ×n 二.气体摩尔体积1.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①在温度及压强相同时,1mol 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相同,1mol 任何气体所占体积在数值上近似相等②定义: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m ,单位为L/mol 或m 3/mol③标准状况(0o C ,101KP )下,Vm=22.4L/mol (近似值,描述时前面加“约”)2. 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决定物质体积的大小的因素有:粒子数目、粒子大小、粒子间的距离①固体及液体的体积取决于粒子数目及大小 ②气体的体积取决于粒子数目及粒子间的距离 3. 气体摩尔体积的数目不是固定不变的4.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均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5. 公式:Vm=nV6. 有关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十字交叉法三.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PV=nRT (R 为常数),P=M ρRT ,PV=MmRT 1. 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数(物质的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2. 同温同体积的气体,压强与其分子数成正比 3. 分子数相等,压强相同的气体,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 4. 分子数相等,温度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 5.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四.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 物质的量浓度①定义: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B 表示各种溶质)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②符号:c (B )③单位:mol/L ④公式:C B =液V n B w=液质m m ×100% S (饱和) =剂质m m ×100g注意点: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其溶液的体积没有任何关系 ⑤溶液稀释:C (浓溶液)•V (浓溶液)=C (稀溶液)•V (稀溶液) 或 m (浓)•w (浓)=c (稀)•m (稀)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1、检验是否漏水.2、配制溶液○1计算溶质质量,溶解时玻璃棒要悬空—防止异物进入○2称量(或量取):天平只能量到0.1g○3溶解及回温:将称量的固体(液体)放入烧杯中,加入水溶解○4转移.(引流及洗涤):要用玻璃棒引流,且玻璃棒要悬空,下端要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3次,并将其转入容量瓶中○6定容.(引流及滴加):向容量瓶中加入水(用玻璃棒引流),至接近刻度线1cm~2cm处,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

(注:滴管不能伸入瓶颈内,一定不能使液面超过刻度线)○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后静置,即使液面降低也不可再加水○8装瓶. 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贴好标签保存所需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X L)容量瓶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 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3)误差分析:(以配制NaOH为例)根据公式:C=n/V=m/(M·V)(4)溶液加水稀释的几个规律:密度大于1的溶液:加等体积水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一半。

加等质量水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小于原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半。

密度小于1的溶液::加等体积水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一半。

加等质量水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于原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半。

2. 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相关规律 ①c 与w 的换算c=Mw1000 (其中 的单位为g/cm 3,c 的单位为mol/L ) 证明:设溶液体积为1L ,则m=1000 wV ( 的单位为g/cm 3)∴n=M m =M V w 1000 ∴c=V n =Mw 1000②c 与S (饱和溶液)的换算:c=)1001000S M S+(证明:∵S=(溶剂)(溶质)m m ×100g ,且w=S S +100×100%∴S=w -1w 100又∵c=Mw1000 ∴c=)1001000S M S+(③w=S S +100×100%;S=w -1w×100 ④c=MV V +224001000 ,w=MVMV+22400关系图:×V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1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对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如Na2CO3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实例3.分类及区别①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来分分散系(分散剂为液态):溶液,胶体(指液溶胶),浊液(悬浊液,乳浊液)②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