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增长速度是如何统计与计算出来的

工业增长速度是如何统计与计算出来的

工业增长速度是如何统计与计算出来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占GDP勺40%^上〜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工业经济的运行态势和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和发展状况〜因此〜保持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对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至关重要。

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3 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7%〜生产增速较前两个季度持续加快〜主要行业、地区工业生产企稳回升的态势进一步巩固,详见附图表,。

工业增长速度〜通常也叫工业生产增速〜是以工业增加值作为总量指标计算出来的〜因此〜统计上一般也称之为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要了解工业增长速度是如何统计和计算出来的〜就必须搞清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现行的月度工业统计调查范围。

从生产活动性质的范围看〜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划分〜我国工业生产活动统计调查范围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 个大门类〜进一步划分为39个大类行业〜191个中类行业〜525个小类行业。

从企业统计调查范围看〜现行月度工业统计调查范围是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所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按照2008年统计〜约有42.6 万家〜其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总量的80%以上。

第二〜工业增加值是如何计算的。

所谓工业增加值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这个最终成果就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不是直接统计指标〜而是通过工业总产值和与工业增加值相关的财务指标计算出来的。

理论上讲〜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计算。

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

其中〜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是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包括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3 部分。

工业中间投入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应缴增值税是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本期应缴纳的增值税。

二是“收入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角度入手〜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其中〜固定资产折旧是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反映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劳动者报酬是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应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 包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金缴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住房公积金〜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贴等。

生产税净额是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

生产补贴指政府为弥补生产单位因受政策因素影响其生产水平和产品价格水平〜而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的转移支付〜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营业盈余是生产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盈利,亏损以“ -” 表示,。

目前实际统计工作中〜由于受到统计调查频率、时效性和企业财务核算的制约〜年度和月度工业增加值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年度工业增加值采用“生产法”、“收入法”分别计算〜年度“生产法”和“收入法”工业增加值是通过“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获得基础数据〜进而分别计算出年度“生产法”、“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率,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比率,。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共113项指标〜涵盖了计算“生产法”、“收入法”工业增加值所需的财务核算明细指标。

月度统计一般时效性要求较高〜难以取得详细的财务核算资料〜无法直接计算〜因此〜采用推算的办法计算工业增加值。

推算方法是:先通过生产统计报表取得月度工业总产值〜再乘以上年度工业增加值率〜得到月度工业增加值。

为了反映行业结构差异〜尽可能提高推算的准确性〜推算是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中类进行的〜即用中类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乘以该中类的工业增加值率得到中类工业增加值〜将各中类工业增加值汇总得到行业大类和总的工业增加值。

第三〜工业增长速度是如何计算的。

现行工业增长速度基于工业增加值计算〜计算方法也称之为价格指数缩减法〜其基本原理是工业增长速度旨在反映工业生产的物量动态变化〜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的变化既包括物量因素〜也包括价格, 工业品出厂价格及消耗的原材料等价格, 因素。

为了真实地反映工业生产的变动情况〜必须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计算出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然后计算实际工业增长速度。

鉴于目前价格指数的编制情况〜采用“单缩法” ,即只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缩减工业增加值, 计算工业增长速度。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简介工业增加值是衡量工业企业生产成果的重要指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统计局对工业增加值计考。

算方法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规范。

现将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参、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及其与工业总产值的区别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生产活动中新增部分的价值,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工业增加值不包含工业生产活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包括: 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初差额价值三个部分。

工业总产值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

由于工业总产值包含中间投入价值,因此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 而工业增加值所反映的仅是工业生产活动中新增部分的价值,不受中间投入价值的影响,因此不存在重复计算,其核算结果也不受企业重组、合并、拆分等因素的影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工业生产成果,并能较好地与GDP核算和国际标准接轨。

、工业增加值核算口径工业增加值核算口径含所有的工业生产活动,包括采矿、制造、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活动。

三、工业增加值核算分类工业增加值核算分类分为2 个层次。

第一层次按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行业(即第三级分类)。

第二层次按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分为39个行业(即第四级分类),其中采矿业有6个,制造业有30 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 3 个。

四、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核算不仅涉及指标多,而且对相关指标的细化、分类有较为严格要求,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根据统计调查周期和指标详细程度的不同,工业增加值核算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普查年度工业增加值核算,一般年度工业增加值核算和月度工业增加值核算。

其中,普查年度工业增加值核算最为详实。

( 一) 普查年度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根据全国经济普查调查制度,工业增加值计算范围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其他行业附属的工业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法人单位以及工业个体经营户。

普查年度工业增加值按生产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计算。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以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结果的加权平均数为准;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工业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法人单位、其他行业附属的工业产业活动单位增加值以收入法的计算结果为准; 工业个体经营户增加值以生产法的计算结果为准。

在计算中,首先分别计算39 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的增加值,然后合并生成 3 个行业门类增加值,最后合并生成工业增加值。

1(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 工业总产出- 工业中间投入工业总产出, 工业总产值+ 工业企业本年应交增值税2( 收入法工业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法和收入法增加值数据的调整从理论上讲,按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结果应基本一致。

但是,由于部分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和水平达不到增加值核算要求,往往使得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呈现出不同程度偏差。

一般情况下,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偏大,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偏小,因此有必要将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增加值进行加权平均,使工业增加值更加接近实际。

鉴于经济普查方案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指标较为详细,便于增加值核算和调整,因此,国家统计局规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结果的加权平均数。

调整方法如下:调整后的工业增加值,生产法工业增加值X 0.75 +收入法工业增加值X 0.25(二)一般年度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在一般年份(非普查年份),将工业增加值分成规模以上工业和规模以下工业两个部分分别计算,再加总全部工业增加值。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是生产法增加值经过调整计算的结果;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以工业总产值乘以工业增加值率的计算结果为准。

在计算中,先分别计算39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的增加值,然后合并生成3 个行业门类增加值,最后合并生成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生产法)X 增加值调整系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生产法),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中间投入+ 规模以上工业本年应交增值税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 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X 增加值率(%)其中:增加值调整系数, 经济普查调整后的增加值?经济普查调整前的生产法增加值(三)月度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月度工业增加值计算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

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规模以上工业月度增加值,并使之与经济普查和一般年份数据相衔接,国家统计局于2006在计算中,先分别计算国民经济行业中类的增加值,然后合并生成39 个行业大类增加值,最后合并生成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X上年度调整后的工业增加值率(%)上年度调整后的工业增加值率(%),上年度工业增加值率(%)X增加值率调整系增加值率调整系数, 经济普查调整后的增加值率?经济普查调整前的生产法增加值率其中:“增加值率调整系数”由国家统计局根据各省统计数据分别计算,并反馈各省使用。

五、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计算方法由于工业增加值是以现行价格计算的,包含了价格变动因素,因此,在计算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时要予以剔除。

方法是先计算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再计算增长速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