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论文材料的运用

议论文材料的运用


同一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在叙述材料时应 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灵活剪裁。
例:达芬奇画蛋
基础重要
从达芬奇的角度去叙述,谈他认识到 基础的重要,如何苦练画蛋基本功, 以及画蛋与他后来成才的关系。
教师的引导作用 从达芬奇老师的角度去叙述,谈老
师如何引导,如何教学有方,以及 他的引导与达芬奇成才的关系。
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赦免回国之后,激发了不 可遏止的斗志,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忧心如焚,发展生产, 修造兵器,招募兵士,亲近百姓;劳作不休,耕作田地,体察民 情,赈济灾民,教化子民。“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长期地为 国为民忧劳,终于换来百姓的富足,民心的拥护,武备的强大, 国力的兴盛,成就了霸业。可见,忧劳可以兴国。
议论文论据的运用
今日内 容特别 重要!
学习要求:
1.准备好学习用品,拿出你的语文笔记本。 2.观看网课时,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认真完 成每一次的思考任务,及时做好笔记,完成相 关课堂练习。 3.上课过程中,老师会留出一定的空白时间供 大家阅读、思考、做笔记、完成练习。
课程目的
1.掌握使用论据的方法,提高议论文的说服力。 2.培养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提高写议论文的能力。
③位卑末敢忘忧国——
三分钟口头作文开始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
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能像春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
乡,面临国家遭受侵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的话。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参与”
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丢失了自己作为国家
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
持着,没有被打破。
三分钟写作开始
压缩概括:理查·派迪,虽然第一次赛车获得
了第二,但在他母亲的激励下,他并没有满足,
最终成为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
小结:论据使用需注意的第一点:
练习:将下列材料作为论据,灵活剪裁, 论证三个论点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遂入见。”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为此要 去求见鲁庄公。他的一位同乡对他说:“有权位的人会 去谋划的,你又何必去参与?”曹刿回答说:“有权位 的人很浅陋,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见鲁庄公。)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 明炸药。
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 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 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 的负担。
诺贝尔努力的经过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点燃的导火线,一声 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路人在旁边不禁惊 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 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 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再见!
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赦免回国之后,暗暗 立下志向——兴越灭吴,目标廓清了他心头的迷雾,点燃 了他心中的明灯,照亮了他前进的航线,卧薪尝胆,虽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困乏其身,但他始终不懈怠,终于在 公元前473年一举灭掉吴国,成为长江流域的霸主。
2.忧劳可以兴国
注意关键词,忧劳——既有忧也有劳,即有所行动。 忧劳后的结果——兴国。兴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论据论述要简明扼要。
议论文论据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 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 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 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 材料。
材料往往是多义的,用它论证观点时就
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找出切入 点,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 来,让材料与观点粘在一起,使之高度统 一。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为此要去求见鲁庄公。他 的一位同乡对他说:“有权位的人会去谋划的,你又何必去参与?”曹刿回 答说:“有权位的人很浅陋,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见鲁庄公。)
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赦免回国之后,就确立了兴越灭吴的奋斗目标, 并坚信这个目标可以实现,于是,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坚持不懈,矢志不渝,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富国强兵,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举灭 掉吴国。
1.只有充满必胜的信念,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注意“只有……才”表条件关系,所以要强调信念是什么, 信念对理想实现的作用。
【练习】
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赦免回国之后,就确立 了兴越灭吴的奋斗目标,并坚信这个目标可以实现,于是,他 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十年生聚。十 年教训”,富国强兵,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 举灭掉吴国。
1.只有充满必胜的信念,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忧劳可以兴国 请根据论点对故事进行灵活剪裁,并用简洁的文字把材料作为 论据叙述出来。
③④诺贝尔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 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炸药的作用
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失败是成功之母
1.经历了失败; 2.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3.最终取得了成功。 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数百次失败)和⑤(最终 发明了炸药)。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为此要去求见鲁庄公。
他的一位同乡对他说:“有权位的人会去谋划的,你又何必去参与?” 曹刿回答说:“有权位的人很浅陋,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见鲁 庄公。)
②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三分钟口头作文开始
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民百姓要见国君, 说句话,参与商量国家大事,似乎还是很容易的。曹刿和他同乡说 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的批评, 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报复。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 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 的。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 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一个允许参与的民主环境。如果曹刿贸然 找上门去,却被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
主人翁的资格了。
上述三例都用曹刿和他同乡对话的材料作论据, 但因立论角度不同,选择论据的角度也有变换,这 就是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
有时候材料过于庞杂,就需要精心剪辑,决定取舍; 有时候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在证 明论点上加以充实; 有时对论据材料可以完整地抄录引用; 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 引述; 有时可以分析引用,即把论据材料中的原话穿插在 阐述或评析之中。
我们不妨这样论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 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 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 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 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总结经 验教训,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 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例2、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
母亲报告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妈!”他冲进家门,“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是,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了个第二是很好的事情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明确: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 如何取舍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论点,明确论点需要我们写出什么内容。
失败是成功之母
它具有三个要素: 1.经历了失败; 2.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3.最终取得了成功。
再来一段段的分析素材内容: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为此要去求见鲁庄公。
他的一位同乡对他说:“有权位的人会去谋划的,你又何必去参与?”
曹刿回答说:“有权位的人很浅陋,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见鲁
庄公。)
重点、难点:
学会围绕论点和论题,恰当地使用论据; 处理好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回顾: 论据的选择: 1. 要贴切(围绕中心论点) 2. 要典型 3.要真实 4. 要新鲜
论据的使用
例1、如果我们用下面的事例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使 用呢?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小结:论据使用需注意的第二点:
2、论据要根据论点灵活剪裁,有所 侧重。
灵活剪裁的目的,就是为论点选 择最恰当的论据。
规律总结
学 新颖
使用
论据的叙述简洁 论据灵活剪裁
课堂小结
这两节作文课我们学习了选择和使用论据 的一些要求、技巧,关键是同学们能付诸写作 实践。真正要用好论据,需做到: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积累 2、 “学而不思则罔”——勤思考 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行。”——勤练笔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 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 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点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 了极大的威力,路人在旁边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 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①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5分钟写作开 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始者”一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