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70)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长治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战国·屈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先秦·荀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书·枚乘上书谏吴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汉乐府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三国·曹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三国·曹操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三国·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三国·诸葛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三国志》西晋·陈寿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东晋·陶渊明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增广贤文》南朝·萧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唐·刘禹锡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五言绝句(10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杂诗》东晋·陶渊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论诗》唐·李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唐·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唐·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本十二白二十》唐·杜甫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唐·孟郊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唐·韩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唐·刘禹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北宋·欧阳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别诗》南朝·范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唐·杜甫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别离》唐·陆龟蒙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暝》唐·王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唐·杜甫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唐·杜甫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妾薄命》唐·李白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唐·孟浩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唐·柳宗元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青松》陈毅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唐·杜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唐·王维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所见》清·袁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唐·杨炯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唐·杜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唐·王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他·王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唐·杜甫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山中》唐·王勃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唐·杜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暝》唐·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唐·王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唐·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唐·杜甫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唐·王湾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岳》唐·杜甫孤州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唐·柳宗元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唐·杜甫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唐·杜甫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夜宿山寺》唐·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唐·李白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怨情》唐·李白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唐·李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唐·李绅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唐·李商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唐·王维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八阵图》唐·杜甫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宋·王安石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江雪》唐·柳宗元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朗月行》唐·李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十五从军行》汉乐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魏晋南北朝·陶渊明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山行》清·施闰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魏晋南北朝·陶渊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此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长歌行》汉乐府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唐·李峤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唐卢纶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古》唐·张九龄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暮秋山行》唐·岑参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唐·陈子昂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江南曲》唐·储光羲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旅夜抒怀》唐·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