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5 公众
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它对组 织的发展前途和现状有着重要的制约力和影响 力。 比如酒店、宾馆宾客关系中的VIP,指的就是首 要公众。另外如员工、股东、顾客等也属于首 要公众。 公关人员对这部分公众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 人力和资金,来维持与改善组织和他们之间的 关系。
2.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区分公众
3)知晓公众
指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把它与社会组织 联系在一起的公众,是潜在公众逻辑发展 的结果。
4)行动公众
指由知晓公众发展而来的,不但意识到问 题的存在,而且已经采取种种实际行动的 公众。
案例与分析
1.内部公众关系协调案例 2.外部公众关系协调案例 3.名流公众商机无限案例
1.内部公众关系协调
一个社会组织的日常公共关系工作对象,就包括了各种 各样的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团体关系、组织关系。
即便是同一类型的公众,也会有各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比如,媒介公众,可以是前来采访的单个记者,也可能 是媒介机构的领导或编辑,也可以是记者协会或新闻学 会;另外,既可以是报纸、杂志社的记者,也可以是电 视台、广播电台的记者。
公众的类型
公众分类的不同标准和方法: 1.根据组织的内外区分公众 2.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区分公众 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区分公众 4.根据公众构成的稳定性程度区分公众 5.从社会组织对于公众的影响程度或从公众发展过
程不同阶段的特点区分公众
1.根据组织的内外区分公众
⑴、内部公众 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的全体 成员。如企业的职工、股票拥有者等都属于内部公 众;政府部门内部的干部、工作人员也属于内部公 众。
案例一
问题与讨论: 1.你认为松下崛起的秘密是什么? 2.“出气室”的作用何在?这种做法能给我
们什么启示? 3.本案例中“人情味”的管理包含哪些方式
?
2.外部公众关系协调
案例二:
麦当劳外部公关之教训:跨国公司的败笔
问题: 1、麦当劳应如何应对此次事件中的外部公众
?
3.名流公众商机无限
2)逆意公众
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或产品持否定意向 和反对态度的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 要对象。
逆意公众对组织来说比较重要,但由于他 们对组织的政策活行为持否定和反对态度 ,公共关系人员必须特别加强与这部分公 众的信息沟通和感情联络,促使这部分公 众的态度发生根本的转变。
3)独立公众
指对组织持中间态度,或是对组织的政策和行 为态度不明朗的那部分公众,他们介于顺意公 众与逆意公众之间。
1)非公众
非公众是指对组织不发生任何实际的影响 ,也不受组织的任何影响的那些团体或个 人,不是公共关系的实际对象。
将非公众排除在公关活动之外,可以帮助 我们减少公关活动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潜在公众
有两种情况:一是事实上组织已经对他们 产生影响但其自身尚未意识到的那部分公 众;二是虽然现在和组织还没有产生关系 ,但将来会与组织发生关系和影响的那部 分公众。
1)临时公众
指由于某一突发事件或一些临时因素而形 成的公众,如家电突然爆炸而陷入困境的 消费者,或是因飞机航班误点而滞留的旅 客等。
2)周期公众
按照一定的周期出现的公众,如风景旅游 区一到“五一”节或国庆节长假蜂拥而至 的游客。周期公众的出现是有一定规律的 ,事先可以预测到,也有条件先制定好公 共关系活动计划,做好必要的准备。
⑵、外部公众 这那些除了内部公众之外的与组织有这样或那样联系
的公众。
2.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区分公众
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可分为首要公众、 次要公众和边缘公众:
1)、首要公众 2)、次要公众 3)、边缘公众
2.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区分公众
1)、首要公众 指与组织联系最密切、最频繁,关系到组织生
这些社会关系涉及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一个组织的所有 内部关系,也包括它所有的外部关系。
⑵共同性和相近性
公共关系的公众是由具有某种内在共同性的群体组成的 ,它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和归属感。因此,它具有共同性 和相近性。
公众不是没有任何联系的一盘散沙,公众之所以成为公 众,是因为公众的成员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有着共同的 需要和共同的目标。
案例分析
研究公众对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分析公众心理和行 为,以便使传播沟通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
此案例就是一个组织利用公众的求新欲望和逆反心 理,成功地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的公关活动。布希
耐就是利用人们的这两种心理,产生了“丑陋玩具”的 创意,并使艾士隆公司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总结:要搞好活动组织与策划,首先必须先了解公众
商务活动客体: 公众
案例导入
案例:
丑陋玩具风靡全美:研究公众心理产生的公关 创意
案例
美国艾士隆公司董事长布希耐有一次在效外散步,偶然看到 几个儿童在玩一只肮脏并且异常丑陋的昆虫而爱不释手。布 希耐突发异想:市面上销售的玩具一般都是形象优美的,假 若生产一些丑陋玩具,又将如何?于是,他让自己的公司研 制一套“丑陋玩具”,并迅速推向市场。结果一炮打响,“ 丑陋玩具”给艾士隆公司带来了巨大收益,并使同行们也受 到了启发,于是“丑陋玩具”接踵而来。如“疯球”就是一 串小球上面,印上许多丑陋不堪的面孔。又如橡皮做的“粗 鲁陋夫”,长着枯黄的头发、绿色的皮肤和一双鼓胀且带血 丝的眼睛,眨眼时发出非常难听的声音。这些丑陋玩具的售 价虽然超过正常玩具,却一直畅销不衰,而且在美国掀起了 一场行销“丑陋玩具”的热潮。
⑷变化性和易逝性
一个组织所面临的公众不是封闭僵化、一成不变的, 而是出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公众会随着主体条件、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原来 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原来的关系就消失了,原来的公 众就自然解体;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关系也就产生 了,就会产生新的公众。
总之,公众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公共关系工作目 标、方针、政策的变化,反过来,组织自身的变化也 会导致公众环境的变化,导致公众对组织的态度、评 价或行为产生变化。
2)、次要公众 指那些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相当重要的
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也不发生直接作 用的那部分公众。如政府、媒介公众、组 织的竞争者等。
2.根据关系的重程度区分公众
3)、边缘公众 指与组织的联系最不密切的那部分公众,
如一般的社会团体、慈善团体、宗教团体 等。 对这部分公众,一般来说不需要投入过多 时间、人力和物力,但也不可忽视。
。
公众的涵义
所谓公众,即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 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 和,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称。
公众的特征
⑴、广泛性和整体性 ⑵、共同性和相近性 ⑶、多元性和多样性 ⑷、变化性和易逝性 ⑸、相关性和互动性
⑴广泛性和整体性
公众是由社会上广泛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的组织和不 同个性的个人共同构成的。这些不同性质的组织和不同 个性的个人共同构成了一个组织的公众环境,公众环境 是指组织运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 总和。
3)稳定公众
指具有稳定关系、经常性出现的公众,如 老顾客或是持有超市商场会员卡或贵宾卡 的顾客等。
稳定公众是组织的基本公众,是组织的宝 贵财富,因此组织往往对他们采取特别的 优惠政策,以示关系的亲密。
5.从社会组织对于公众的影响程度或者从公众发展过程不同阶 段的特点区分公众
1)、非公众 2)、潜在公众 3)、知晓公众 4)、行动公众
因此,一个组织要想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公众,就必须重 点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公众的共同性,分析他们之间的内 在联系,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目标公众清晰起来,从 而减少自己工作的盲目性。
⑶多元性和多样性
“公众”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具体的公众形式既可以 是与组织有关的个人,也可以是一些群体,甚至是某些 团体或组织。
独立公众由于对组织不够了解,他们有可能发 展成为顺意公众,也有可能发展成为逆意公众 。因此,做好这部分公众的态度转变工作,争 取到他们的支持与赞赏,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一 项重要内容。
4.根据公众构成的稳定性程度区分公众
根据公众构成的稳定性程度,可分为临时 公众、周期公众、稳定公众:
1)、临时公众 2)、周期公众 3)、稳定公众
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区分公众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分为顺意公众 、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
1)、顺意公众 2)、逆意公众 3)、独立公众
1)顺意公众
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 意向和支持态度的公众。
这类公众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 组织在制定公关计划时必须要加强同这类 公众的联系与沟通,细心维持和不断加强 与他们的关系。
⑸相关性和互动性
一方面,一个组织和它的公众总是利益相关的,一个 社会组织面对的公众,一般都是要求从这个组织获得 某些权益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因此,公众与组织之 间具有相关性。
另一方面,这些公众的意见、态度和行为对该组织的 生存和发展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影响力、作用力,因 此,公众与组织之间具有互动性。
案例三:
“三高”为中国申奥放歌:从名流公众中 寻求商机
问题: 1、名流公众的优势在哪里?
情景模拟训练
案例:
某百货大楼超市。有一位老大爷在货架上挑选 了一支牙刷,插入自己的口袋,然后又在超市 里逛了一圈,没有付款就走出门去。
问题:
假如你是超市的一位工作人员,发现了这一情 况,追上了老大爷,你将对他怎么说?怎么做 ?
情景模拟训练
情景模拟要求:
1.选择两组同学上台演示,每组两位同学,一位扮演公 关人员,一位扮演案例中的“老大爷”。
2.侧重锻炼同学们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3.台下同学通过对比,评价出表现比较好的一组,并说
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