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47
间作、套种和混播,本来是增产措施,但由于增加了植物 覆被率和延长了植被覆盖时间,因而仍属于水土保持农业 技术措施的范畴。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玉米与豆类分行间作
玉米与豆类分带间作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玉米--大豆套种
小麦——玉米套 种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学
第五章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3 水土保持栽培措施 4 土壤培肥技术 5 旱作农业节水技术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第一节 概述
一 概念 二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作用 三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特点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2020/12/11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42
水土保持栽培技术措施
1 轮作技术措施 2 间作、套种和混播 3 等高带状间作
2010/10/21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43
1 轮作技术措施
概念
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于一定的年限内,有顺序 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种类
➢大田轮作:以生产粮食或工业原料为主。包括专业 轮作、水旱轮作、休闲轮作。
耕作方向 水流方向
水流方向
顺坡耕作
耕作方向
横坡耕作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1)等高耕作
20°坡地横坡与顺坡耕作效益的对比
-30%
-29% -45% -75% -51%
26%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14
(1)等高耕作
顺坡耕作: 产流时间最早 产流量最大
等高耕作: 产流时间最迟 产流量最小
图 雨强Ⅰ=0.87mm/min时不同措施的径流过程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3 水土保持栽培措施 4 土壤培肥技术 5 旱作农业节水技术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种类
等高线耕作 等高带状间作
水平沟种植
以改变小地形为主
垄作区田
等高沟垄
留茬覆盖
蓄水聚肥耕作
秸秆覆盖
坑田
砂田
水平犁沟
草田轮作
宽行密植
35
(4)砂田
旱砂田种出金枣子(甘肃·皋兰 ,2010

36
3 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的少耕、免耕法 ❖少耕法 ❖免耕法
37
(1)少耕法
概念
指在一定的生产周期内,尽量减少耕翻次数。
深松少耕法
深松铲取代有壁犁,对土壤只松不翻,并在数 年中只进行一次的土壤耕作法。
作用
➢改善耕层构造,调整土壤“三相”比例,提高地温; ➢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加速土壤养分的转化过程; ➢减轻风蚀和水蚀,减少了土壤肥分的损失; ➢提高产量,减少成本。
26
2 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覆盖耕作法
❖ 残株覆盖 ❖ 青草覆盖 ❖ 地膜覆盖 ❖ 砂田
27
(1)残株覆盖
材料
作物残株:稻草、杂草、蔗叶、蔗渣、玉米秆、谷壳等。
作用
➢可以保护表层土壤结构,提高降水的入渗率; ➢隔断蒸发表面与下层土壤的毛管联系,减弱土壤空气 与大气之间的交换强度,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28
残株覆盖
29
残株覆盖
❖ 玉米秸秆覆盖量对径流和土壤流失的影响
30
(2)青草覆盖
❖ 覆盖后雨滴打在青草上,避免雨滴直接打 在土壤上;
❖ 因青草覆盖,保持了土壤墒情,地面也没 有野草滋生,减少中耕环节,起到了保持 水土作用。
31
(3)地膜覆盖
根据覆膜栽培能保土、保水的特点,把它应用到坡耕地耕作当中。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57
带状间作
带状间作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感谢聆听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种类
➢农作物带状间作 ➢草田带状间作
2010/10/21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54
农作物带状间作
概念
利用疏生作物和密生作物成带状相间种植。
作用
2010/10/21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55
草田带状间作
概念
利用牧草与农作物成带状相间种植。
作用
➢草的密度大,减低了降雨时雨滴冲击地面的能力; ➢牧草带不仅能防止本带水土流失,同时能拦住作物 带流失的水土;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第一节 概述
一 概念 二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作用 三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特点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二、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作用 耕作措施
改变小地形
改善土壤水分
改善土壤通气性 增强土壤抗蚀性
透水性和持水性
保持水土
保肥
改良土壤
增产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栽培措施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2)沟垄耕作
概念
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开沟起 垄并种植作物,以蓄水、保 土的农业耕作方法。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20
(2)沟垄耕作
作用 : 由于沟和垄的存在,增加了地面的受雨面积,从而减少了 单位面积的雨水打击强度; 由于沟和垄的存在,一条垄相当于一个小土坝,一条沟相 当于一个小水库,有效地减弱了地表径流和冲刷量,增加 土壤含水率,保持土壤养分。
从拦蓄径流、增加入渗的角度讲,人工掏挖、等高耕作相对于 无措施的平整坡面效果要好,为正效应;而顺坡耕作则为负效 应,增大了径流量,不但不利于土壤水分的蓄积,更增大了侵 蚀发生的可能性及强度。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15
(1)等高耕作
顺坡耕作: 侵蚀发生最早 侵蚀量最大
等高耕作: 侵蚀发生最迟 侵蚀量最小
40
(2)免耕法
作用
➢残株覆盖,防止风蚀、水蚀; ➢免去了耕作,减少或免去了土壤结构的破坏,不会产生坷垃 、板结等; ➢作物根系穿插增加土壤空隙,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养分; ➢留在土壤中大量的残根,在微生物作用下可以重新合成腐殖 质,可使土粒胶结在一起,从而改善了土壤的结构。
41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3 水土保持栽培措施 4 土壤培肥技术 5 旱作农业节水技术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1)等高耕作
实行等高耕作的要点:
坡耕地的坡度一般为15°以下为宜,种植行偏离等高线的 比降不超过3% 。 在缓坡地上可自下而上犁耕,在陡坡地上可由上而下犁耕, 以免留土埋压犁沟。 雨量较多的湿润地区,等高犁沟应有一定比降,以 0.5~1.0%为宜,并结合草皮水道或灌木水道排除多余径流。 在土层较薄或降水量较多的坡耕地上,可开挖水平防冲沟, 拦蓄较多径流,防止犁沟冲垮。 可加宽作物行距,缩小株距,实行密植。 应与沟垄耕作、间作套种、草田轮作等其他农业技术相结 合,以发挥更大作用。
2010/10/21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53
3 等高带状间作
概念
指沿着等高线将坡地划分成若干条地带,在各条带上交 互或轮流地种植密生作物与疏生作物,或牧草与农作物的 一种坡地保持水土的种植方法。
作用
➢利用密生作物带或牧草带覆盖地面,减缓径流,拦截泥沙; ➢促进坡地变梯田; ➢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38
(2)免耕法
概念
指不耕不耙,也不中耕,它是依靠生物的作用进行土壤 耕作,用化学除草代替机械除草的一种保土耕作法。
原理
➢生物的措施——用残株覆盖代替土壤耕作。 ➢化学的措施——以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代替土壤耕
作的除草作作用业和翻埋害虫及病菌。
39
(2)免耕法
免耕播种玉米(山东·莒南 ,2010)
32
(4)砂田
33
(4)砂田
概念
以砂石做为覆盖材料的一种覆盖耕作法。是由大小 不等的河卵石或冰碛石与粗砂的混合物,覆盖在农田土 壤的表面而形成的。
作用
➢提高农田的蓄水保墒性能 ➢防止水蚀、风蚀 ➢能够提高地温 ➢降低盐碱危害 ➢减少病虫害及杂草危害
34
(4)砂田
石头缝种出致富瓜(宁夏·中宁,2010)
➢草田轮作:生产粮食作物和牧草并重。包括粮肥轮 作、饲料轮作。
2010/10/21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44
1 轮作技术措施
作概用念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减少水土流失; ➢避免土壤养分偏耗,提高肥效; ➢防除杂草和病虫害。
2010/10/21
第五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451Leabharlann 轮作技术措施2010/10/21
23
(4)圳[zhèn]田
做法
在20°以下坡地上,沿等高线作成水平条带,每隔50cm,挖 宽、深各50cm的沟,并将生土放在沟外拍成埂或垄,再将上 方1m宽的表土填入下方沟内。由于沟垄相间,便自然形成了 窄条台阶梯田。
作用
➢集中表土、集中施肥; ➢改变了小地形,保持水土; ➢实行密植,可提高产量; ➢人力畜力结合,提高功效
24
(5)水平犁沟
做法
在坡耕地或休闲坡地上,在伏耕以前,或在 进行伏耕的同时,用套犁方法,每隔一定距离 ,沿等高线犁成水平截水防冲沟。
3-5 m
土垱
水平
作用
犁沟
作物带
➢拦蓄径流
➢防止暴雨冲刷
➢增产
水平犁沟
25
2 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覆盖耕作法
覆盖耕作法: 在坡耕地上利用残茬、秸杆、地膜、砂
石等,增加地面覆盖,减轻水土流失的农 业耕作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