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
细菌,真菌,病毒
第一章细菌
第二节放线菌
1.知识方面
(1)使学生识记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放线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放线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学生对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对比能力。
(1)通过学习放线菌的形态特点,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求实态度。
(2)通过学习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通过学习放线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1.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这部分内容与细菌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便于学生比较、识记、理解这两大类知识。
再有放
线菌的形态结构也为学习放线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奠定了基础。
2.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也是本节重点。
因为放线菌的突出特征是产生抗生素。
现知道三分之二左右的抗生素药品是由各种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制
成的,所以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3.放线菌的生殖方式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因为放线菌的孢子繁殖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情况下是不容易理解
的。
教具准备
放线菌的永久装片,放线菌的投影片,孢子萌发过程的活动教具或教学软件、录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设置情
景,引出主题→
提出问题、
指导观察,
识记放线
菌的形态、
结构特点
→
利用温故知
新、动画展
示的方法,
解决营养方
式和孢子繁
殖问题
→
复习对比、观
看录像,联系
实际,理解放
线菌对自然界
的意义及其与
人类的关系
2.教学过程说明:
(1)本节课可以从展示放线菌的投影片或挂图入手,用对比的方法,引出主题。
如:上节课学习了细菌,请同学观察这种菌,(此时教师出示放线菌投影片)叫什么菌?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关于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部分的教学,最好结合实验进行。
如:想仔细观察一下放线菌,就请同学边观察边完成观察记录。
此时,教师出示观察提纲,提纲要切合实际、科学具体。
可以设计如下:
在“说明”一栏里学生可以充分发展思维,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
如:“菌丝线体内是否有横隔”的“说明”可以是:一个菌丝体就是一个放线菌,也可以是:放线菌是单细胞的,也可以是:放线菌与细菌相同,都是单细胞的等等。
然后组织学生代表总结发言,教师指导测评,可以一题一总结,也可以一起总结。
这样在完成实验和记录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的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创新能力。
(3)关于放线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部分的教学,在学习了形态结构的基础上,从放线菌没有叶绿素入手,导出营养方式为异养。
其中靠营养菌丝进行腐生生活,在《细菌》一节中接触过这部分知识,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有难度的是靠气生菌丝顶端的孢子丝产生孢子进行繁殖部分,由于孢子繁殖过程是~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最好教师能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把这个萌发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方面入手来理解这个过程。
如教师可制作活动挂图或教学软件,利用动画形式展示给学生一个连续的过程,效果会更佳。
(4)关于放线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部分的教学,部分放线菌在自然界中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与细菌相同,不必过多强调,只要用回忆对比的方式,复习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再联想到放线菌,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内容。
关于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这部分,最好由学生联系实际,从有益和有害两方面加以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算太多,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播放有关抗生素在人类生活中及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的片段,加深学生的印象。
板书设计
第二节放线菌
一、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演示实验)观察放线菌的形态。
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放线菌的永久装片。
二、放线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营养菌丝:伸入到营养物质中。
气生菌丝:生长在营养物质表面并伸到空气中。
1.放线菌靠营养菌丝进行腐生生活。
2.放线菌靠气生菌丝顶端的孢子丝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三、放线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可以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2.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方面:如能产生抗生素。
(2)有害方面:如能使人患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