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历史八年级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北师大历史八年级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模块二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变法的背景: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2.变法的标志: 3.变法主要内容: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4.变法的结局:
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因此 又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项目 内容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 作用
4.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
)。
A.1895年
B.1897年
C.1898年
D.1901年
5.某地因废祠堂改学堂,废八股改策论而受到当地官
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
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 D.雍正帝 )。
6.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有( ①改革政治 ②兴办新式学
7.维新变法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思想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影响;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 和得失,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进行预习,查阅并提取有关严复的有效信息, 提高阅读和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 通过讨论,养成主动学习、乐于合作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发展 提高军队作战力。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革新政治,维护统治; 触犯守旧贵族的利益
军事 训练新式陆海军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
人才;科举考试废除 八股文;创办报刊 政治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 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为变法而牺牲 的第一人—— 谭嗣同
课前预习: 本课主要内容有什么?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警世洪钟《天演论》 短暂的百日维新
洋 务 派
奕 1833__1898
李鸿章 1823——1901
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 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
曾国藩 1811——1872
左宗棠 张之洞 1837——1909 1812——1885
“维新派”: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的基 础上,部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
启蒙思想家— 严复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积极倡 导西学的启蒙教育,翻译了( ),把 《天演论》 ( 进化论)介绍到中国。 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 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 点。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维 新变法以自强保种。
作用: 推动了维 新运动的 发展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 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 程。
公车上书 揭 开 变 法 序 幕
严复译述《天演论》 推 动 变 法 发 展 戊戌变法 (1898年)
小结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选一选
1.颁布“明定国是”诏的皇帝是( )。 A.慈禧太后 B.光绪皇帝 C.道光皇帝 D.宣统皇帝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 C.《天演论》的发表 D.《马关条约》的签订 3.严复译述的《天演论》把( )介绍到中国。 A.西方先进科技 B.西方进化论学说 C.世界各国地理历史 D.民主和科学
梁启超
谭 嗣 同
康有为
严复
模块一

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的背景?
2.时间,发起人,主要内容: 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是什么? 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3.维新派与洋务派有什么区别?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 何区别?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
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认识戊戌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 进行的自上而下的爱国进步的改良运动,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 国近代化的进程。
逐步形成关心时政、关心国家的责任 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 值观。
本课重点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 容;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本课难点
能够正确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客观 地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
作业
1.资料跟上。 2.小本——
课本39页自我测评。
百日维新的作用。
明天早读下课交。
③翻译外国书籍
A.①②③ C.①②④
④建设海军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想一想
材料一: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照昆仑。 ——《狱中题壁》 材料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 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 同始! 材料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1.上面的诗句和话是谁说的? 2.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