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风险控制
2. 目前文献研究中大都将产品质量问题视为生产 质量问题,对供应链风险管理主要关注于供应 链中断。
结论
1. 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制造企业外包 逐步常态化,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供应链网络复 杂性,从而对物料源头的可追溯性也越来越低。
2. 目前文献研究中大都将产品质量问题视为生产 质量问题,对供应链风险管理主要关注于供应 链中断。
评估定位公司 战略和客户需 求
评估目标方面 的影响和当前 在企业里的质 量风险
使用不低于两 个供应商
MIA方法所涉及的步骤
步骤1.产生潜在的解决方案
步骤2.优先决策标准(X1,X2,….,XN), 标准包括质量风险(安全、可靠性、 一致性、物流),供应链可视性 MIA 步骤3.为标准Xi推导出相对性能方程
接受次品, 获得净利润∏B ∏B称为外部损失利润
假设∏G >∪B>∏B
制造商接受次品所造成的损失成本:
损失成本
外部损失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
名
誉
修
订
损
复
购
失
成
成成本本源自本外部损失成本FE和外部损失利润∏B的计算公式
罚金X:外部损失事件中,由 供应商支付给制造商
维修成本Cr:顾客退回产品时 制造商所花费的维修费
其中X i Vi,i 1,2,...,n(容量约束)
(2)
其中X i Vi,i 1,2,...,n(容量约束)
(3)
建立最优化模型
n
Vi D(容量约束)
i 1
n
X i D(需求约束)
i 1
n
X i (1 PSi ) QD(质量约束)
i 1
(4) (5) (6)
R
i f
和 Xi
分别表示收入和来自第i个供应商的采购单元的数目,多方采购
解决方案的总收入被最优化。D表示客户需求。容量约束是指供应商i所能
够提供的产品单位的上限,并且它的订单数量小于等于总容量;集合供应
商容量应大于等于客户需求。在需求约束中被分配到n个供应商的订单总 数应该满足客户需求。Q是买方公司可接受的最大次品P率Si , 是供应商i交
商 信提息d供的;透d是明制程造度商;要d反求映的了详信细息d 的d对质供量应信商息可;见d 指性供L的应重商要所性提。供
其中 d 0,1, D d
L d d dD
备注:质量信息集合D包括检查数据的信息、质量评估报告、ISO认证、
子层供应商信息。
5.案例分析
供应商选择和多方外包方案决策的传统方法
消费者得到次品的概率PC
PC=(1-PS)(1-PB)+PS*PL
产品质量风险指数
导致产品不合 格的四种原因
1. con
产品一致性
2. rel 产品可靠性
3. saf 产品安全性
4. lo 物流物理损害
下游产品质量风险指数RiC
RiC=PiCIi,其中I表示损失影响程度; i∈{con,rel,saf,lo};0≤Ii≤10
2
中标准的增量变化。
3
将实验结果较差的多采购备选方案在 下一轮评估中剔除。
含有决定取舍图解的 决定路径(详见图5
5.1步骤1-生成备选方案
在第一步中,用遗传算法(GA)优化解决多方外包供应商选择问题。 当运行完最优化模型之后,会由遗传算法产生众多的解决方案。
建立最优化模型
Rif X i iG PSi PLi (1 PSi )PSi iB (1 PSi )(1 PBi ) iB PSi (1 PLi ) iB (1)
2.研究内容
研究问题1 在多层供应链环境下,如何评估产品质量风 险及可视化?
研究问题2 考虑到供应可靠性和可视化,制造商应如何 正确选取外包供应商?
2019/11/8
3.在对多层供应链风险可视性管理的过程中运用边际增量分 析方法的动因
※增量分析法法则
2019/11/8
其中,
k1 =
x1 x1 +x 2
制造商单位利润Rf消费者得到次品的概率PC
PS
供应商交付合 格产品的可能
性为PS
PB
制造商进货检 验时,当供应 商提供的是不 合格产品时所 引发的不良信 号的概率为PB
PL
物流服务供应 商将产品无损 地运输到用户
的概率为 PL
制造商单位利润Rf的表达式
Rf= PSPL∏ G+(1-PS)PB∪ B+(1-PS)(1-PB) ∏ B+PS(1-PL) ∏ B
文章结构图
1. 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制造企业外包 逐步常态化,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供应链网络复 杂性,从而对物料源头的可追溯性也越来越低。
2. 目前文献研究中大都将产品质量问题视为生产 质量问题,对供应链风险管理主要关注于供应 链中断。
文章结构图
1. 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制造企业外包 逐步常态化,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供应链网络复 杂性,从而对物料源头的可追溯性也越来越低。
,k 2
=
x2 x1 +x2
,k1 +k 2
=1
多方外包决策路径
4.产品质量风险的模式,产品质量相关的成本及其可视性: 基本构造
4.1 产品质量风险,产品质量相关成本和供应链可视化间的 绝对关系
建立买方预期利润模型 合格品
接受合格品, 获得净利润∏G
供应商
制造商
次品
进货检验时拒绝次品, 获得净利润∪B ∪B称为内部损失利润
外部损失成本FE FE=∏G- ∏B= Cr- X
外部损失利润∏G ∏B= ∏G- Cr+ X
内部损失成本FI和内部损失利润∪B的计算公式
罚金W:内部损失事件中,由 供应商支付给制造商
订货成本CW:来自备份产品 导致的订货成本
外部损失成本FE FE=∏G- ∏B= Cr- X
外部损失利润∏G ∏B= ∏G- Cr+ X
供应链管理
——多级供应链中产品质量 风险及其可视化的管理
指导老师:孙宝凤 组 员:朱兴航 薛彬 李娇
英文文献回顾
Abstract:The Chinese melamine milk recall and a series of product harm scandals ranging from milk powder to chocolate bar indicate that firms and consumers alike are vulnerable to quality risks in a global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s are extended by outsourcing and stretched by globalization, which greatly increase the complexity of supply network and decrease the visibility in risk and operation process. It is hard for firms to manage the product quality of such a multi-layer supply chain which has a low traceability of material origin.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better visibility of risk in supply chain could minimize the threat of product harm. A supply chain product quality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integrating both the incremental calculus and marginal analysis, is proposed. Case stud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has the following benefits: (i) providing evaluation of the product quality risk in supply chain layers; (ii) allowance for firms to have a better ‘visibility’ of product quality risks in supply chain; and (iii) a traceable justification path for multi-sourcing decision.
marginal incremental analysis-based approach in the product quality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Section 4: Describes Model of product quality risk, product quality related cost, and visibility. Section 5: A case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Section 6: The results are described and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for industrialists and academics are discussed.
对于质量控制组 用来评估供应商提 供的产品质量风险 的产品质量标准, 其他人并不是十分
清晰的知道。
决策者不能肯定利 益是否会被最大化, 以及选择方案是否 降低了产品质量风 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