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 寡 头【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 寡 头【圣

第17章 寡 头
17.1 复习笔记
1.不完全竞争
(1)概述
竞争和垄断是市场结构的极端形式。

当市场上有许多提供基本相同产品的企业时就出现了竞争;当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时就出现了垄断。

但许多行业介于这两种极端之间,这些行业中的企业有竞争对手,同时又没有面临着使它们成为价格接受者的激烈竞争。

经济学家把这种状况称为不完全竞争。

(2)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两种类型
寡头是只有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每个卖者都提供与其他企业相似或相同的产品。

因此,市场上任何一个卖者的行动都对其他卖者的利润有重大的影响。

垄断竞争描述一个有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上,每家企业都垄断着自己生产的产品,但许多其他企业也生产争夺同样顾客的相似但不相同的产品。

2.寡头
(1)卡特尔
卡特尔指企业之间就有关生产与价格达成协议并以一致方式行事的企业集团。

寡头市场一旦形成了卡特尔,市场实际就是由一个垄断者提供服务,而且卡特尔不仅必须就总产量水平达成一致,而且还要就每个成员的生产量达成一致。

(2)寡头的均衡
合作并达到垄断的结果会使寡头的状况更好,但由于他们追求自己的私利,最后不能达到垄断结果,因而并不能使他们共同的利润最大化。

每一个寡头都有增加生产并占有更大市场份额的诱惑,当他们每一个都努力这样做时,总产量增加了,而价格下降了。

当寡头企业个别地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它们生产的产量大于垄断但小于竞争时的产量水平。

寡头价格低于垄断价格,但高于竞争价格(竞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3)寡头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①寡头市场中增加产量的两种效应:
a.产量效应:由于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在现行价格时每多销售1单位产品将增加利润。

b.价格效应:提高产量将增加总销售量,这就会降低产品的价格并减少所销售的所有其他产品的利润。

如果产量效应大于价格效应,寡头应该增加产量。

如果价格效应大于产量效应,寡头应该减少产量。

②行业中的企业数量对每个寡头的影响:
随着寡头数量增加,价格效应在减少。

当寡头数量增加到极大时,价格效应就完全消失了,只剩下了产量效应。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寡头市场的每个企业只要价格在边际成本以上就增加产量。

3.博弈论与合作经济学
(1)博弈论简介
博弈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策略的一种决策理论。

(2)囚徒困境
囚徒的困境反映了一个问题:从个人角度出发所选择的占优策略,从整体来看,却是最差的结局,即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冲突。

囚徒困境的逻辑适用于许多情况,包括军备竞赛、做广告、公有资源问题和寡头。

(3)作为囚徒困境的寡头
寡头在力图达到垄断结果时的博弈也类似于两个处于困境的囚徒的博弈。

垄断结果对寡头是共同理性,但每个寡头都有违背协议的激励。

正如利己使囚徒困境中的囚犯坦白一样,利己也使寡头难以维持低产量、高价格和垄断利润的合作结果。

(4)囚徒困境与社会福利
囚徒困境说明了即使合作使每个博弈参与者的状况变好,要维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但这种缺乏合作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其作用的好坏取决于环境。

①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军备竞赛,非合作均衡对社会和参与者都是不好的,如果两个参与者能达到合作的结果,社会的状况会变得更好。

②囚徒困境使寡头之间展开竞争,竞争结果对社会是最好的,因为这个结果使总剩余最大化。

当寡头不能合作时,它们生产的数量接近于这个最优水平。

(5)人们有时能合作的原因
在无限期重复博弈中,对于任何一个参与者的欺骗和违约行为,其他参与者总会有机会给予报复。

所以,每一个参与者都不会采取违约或欺骗的行为,囚徒困境合作的均衡解是存在的。

因此,在多次进行的囚徒困境博弈中,两个参与者都可以很好地达到合作的结果。

但在有限期重复博弈中,在博弈一开始的第1期,每个参与者就会采取欺骗或违约的
4.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
决策者用反托拉斯法来防止寡头从事减少竞争的行为。

这些法律的适用性是有争论的,因为有些看来可能减少竞争的行为实际上可能有合理的经营目的。

关于反托拉斯政策的争论的典型例子有转售价格维持、掠夺性定价和搭售。

17.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寡头(oligopoly)(山东大学2003研;西北大学2004研)
答:寡头亦称“寡头垄断”或“寡占”,指只有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

在寡头市场上,整个行业(或市场)的产品(或劳务)的一大部分是由少数几个企业(或卖者)供给的。

作为卖主的垄断寡头之间仍然存在着竞争,每个寡头都要考虑竞争对手对于自己的每一行动的反应。

一方面,如果有一卖主为争取更大的市场销售份额而降低商品价格,那么其他卖主势必也会降低价格,最终使各个卖主的原有市场份额保持不变,而使利润减少。

另一方面,如果有一卖主提高价格,那么其他卖主就不一定会提高价格,从而使提高价格的卖主丧失原来占有的市场份额。

由于垄断寡头能预计到这种结果,垄断寡头不会轻易提价。

因此,在卖方寡头市场上,商品价格一般比较稳定。

2.博弈论(game theory)
答:博弈论也称为对策论,指研究人们在各种决策下如何行事的一般分析理论。

博弈
的决策,或者说,参加竞争的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对付对方的策略。

博弈模型是人们对博弈现象的抽象。

博弈论就是分析博弈模型的方法和理论,它研究的典型问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加者(称为局中人)在某种对抗性或竞争性的场合下各自做出决策,使自己这一方得到尽可能最有利的结果。

博弈模型一般至少含有以下三个要素:①局中人。

博弈论假定所有局中人都是机智和理性的;②策略集合。

局中人策略是一个完整的行动计划,它指定局中人在每种情况下应如何行动;③有可评价的结果。

在博弈论中,可以用数值表示各局中人在各个结果上各自获益多少,这个数值称为支付。

博弈论中,从每个局中人的策略集合中各取一个策略组成的策略组称为局势。

支付是局势的函数。

3.勾结(collusion)
答:勾结指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

在寡头市场上,当寡头数量很少时,从理论上说,它们很容易通过谈判实行勾结定价,即像一个垄断者那样用高价格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这样做,交易费用(寡头进行价格勾结谈判达成协议所需要的费用)并不高,而勾结定价可以为参与者带来共同的利益。

但这种勾结定价在现实中成功的很少。

尽管许多国家“反垄断法”中有禁止勾结定价的条款,但实际上这个条款的作用极为有限,因为寡头之间可以采用不易被发现的隐蔽性勾结——默契。

4.卡特尔(cartel)
答:卡特尔是指这样一个组织,在该组织中厂商串谋到一起,试图确定使整个行业的利润实现最大化的价格和产量。

这样,一个卡特尔组织就像一个垄断厂商一样,只要市场
需求相当缺乏弹性,它可以将价格提高到远高于竞争的水平。

卡特尔是独立的寡头厂商之间的公开勾结形式,用协议的方式,共同确定价格、产量、市场等,并且通过这些协议使寡头厂商协调行动,以获取共同的最大利润。

由于整个卡特尔可以像一个完全垄断厂商那样行事,所以,有的国家宣布卡特尔协议是非法的。

卡特尔形成后,面对市场需求曲线,运用MR=MC原则可以确定卡特尔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即统一价格。

整个卡特尔的产量和价格确定后,就要对各成员厂商分配产量限额。

分配方法有:①以卡特尔总成本最小为原则。

这是一种理想的分配方式,但在现实中难以实现。

②配给定额。

配给的决定主要根据厂商的地位和谈判能力、厂商以前的销售量和生产能力及地理区划。

③均分市场。

卡特尔具有不稳定性。

因为任一厂商如果通过秘密降价来突破自己的份额,整个卡特尔就会瓦解。

5.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北京师范大学2005研;深圳大学2010研)
答: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提出者约翰·纳什的名字命名。

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这个均衡。

6.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中国人民大学1999研;北京师范大学2004、2005研)
答:囚徒困境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