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成员自我探索的活动之二:生命线浏览次数:193目的:对过去的我,现在的我,未来的我作评估和展望时间:约60分钟准备:1张纸、1支笔操作:团体指导者先说明活动内容:划一条代表你的生命线,起点是你出生的时候,终点是你的预测死亡年龄。
请你根据你自己的健状况,你家族的健康状况及你所在区域的平均寿命,提出你预测的死亡年龄。
然后在这条线上找到你现在的位置,请静静思考一下你过去的日子里最难忘的三件事,以及你今后的日子里最想达到的目标2~3个。
然后团体成员自行填写,10分钟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小组交流中,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生命线给其他人看,边展示边说明,注意自己与他人内心的反应。
促进成员自我探索的活动之三:人生曲线浏览次数:187目的: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评估。
理解千差万别的人生经历,增强对他人的理解。
时间:50分钟准备:1张纸、1支笔操作:指导者先说明用人生曲线探索自己人生过程的意义。
然后要求大家划一个坐标,横坐标表示年龄,纵坐标表示生活的满意程度。
然后找出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的转折点,连成线,边看着线边反省,并对未来的人生的趋向用虚线表示。
最后在小组内(5~6人),每位成员以坦诚的心情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人生。
通过相互交流可以了解到每个人不同的人生经历。
交流结束时,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在整个团体中交流自己通过活动的感受。
促进成员自我探索的活动之四:自画像浏览次数:198目的:强化成员自我认识,促进自觉时间:50~60分钟准备:1张图画纸,1盒彩色水笔或油画棒操作:指导者给每位成员发1张图画纸,每人或几个人合用1盒彩笔。
然后请成员画出自己。
可以有标题,也可以无标题。
若有标题,如:大学生活中的我、我的梦等。
无标题成员随自己的意思,可以用任何形式来画出自己,抽象的、形象的、写实的、动物的、植物的什么都可以。
总之,把自己心目中的最能代表自己的东西画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使成员发现隐藏在潜意识层面的自我,不知不觉中对自己做出评估和内省。
画完后挂在墙上,开"画展",让团体成员自由观看他人的画,不加评论。
欣赏完毕,请每一位画家对他的画解释并答疑。
自画像用非语言的方法将画者的内心投射出来,是一种独特的自我探索、自我分析、自我展示的方法。
通过团体内交流,可以促进成员深化自我认识,加深对他人的认识和理解。
促进成员自我探索的活动之五:人际关系中的我20个我是谁浏览次数:208目的:促进成员全面认识自我时间:约60分钟准备:准备好每人1枝笔,1张问卷,内容如下:父亲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朋友眼中的我自己眼中的我母亲眼中的我同事同学眼中的我爱人(恋人)眼中的我自由理想中的我操作:每人发1张问卷,自己思考后填写,填完后大家一起交流。
填写的过程会反映出不同的心态。
有些人再一次肯定积极而可爱的自我,但有些人却引发一些长期压抑的感受。
指导者要特别注意:成员对哪一个人的看法最重视为什么最难填写的又是什么为什么有人填不出来成员填的内容多是正面还是负面的然后引导成员作出探索。
这个活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自我,有助于成员全面认识自己。
同时,也可以在他人的鼓励下做深入的自我探索。
要适应社会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前提是必须先了解自已,接纳自己,进而认识别人,接纳别人。
在团体咨询活动中,促进团体成员自我探索,深化自我认识,勇敢地开放地表达自己以形成健康自我形象,增强自觉的能力,是最主要的课题。
无论哪类团体咨询,都会有这个过程。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自我探索、自我认识的活动。
目的:认识并接纳自我,认识并接纳独特的他人时间:约50分钟准备:1张白纸,1支笔操作:指导者可以先找出一个成员示范,连续让他回答"我是谁"当他说出一些众所周知的特征时,如"我是男人",指导者告诉大家,这种回答不反映个人特征,应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风格的语句。
然后指导者让大家开始边思考边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至少写出20个。
当指导者看到最后1位下笔时,请团体成员在小组(5~6人)内交流。
最后指导者请每个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活动的感受。
促进成员自我探索的活动之六:人生透视浏览次数:193目的:自我认识、人生探索时间:约60分钟准备:每人发1张表(如下图),1支笔操作:指导者发给每人1张表,让大家思考一下,而后填写,大约花1 0分钟时间,填写完毕,在小组内交流(5~6人)。
交流分三轮;第一轮每人轮流介绍六年级时的情况,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写;第二轮每人轮流介绍现在的生活,并说明理由;第三轮介绍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及理由。
成员可以在分析自己,了解他人的过程中增强自觉,相互理解、共情。
促进成员自我探索的活动之七:洞口余生浏览次数:307目的:认识自己的目标及自己将来对社会可能的贡献时间:约40分钟准备:折叠椅1人1把操作:把成员分成5~6个人一组。
每组围圈坐下,相互距离较近,留了一个出口,为增强气氛可以拉上窗帘,关上灯,出口处最好靠近门或窗。
然后指导者说明:"有一群学生到郊外旅游,不巧遇到泥石流倾泻,全部被困在几米的地下,只有一个出口,只可以过一个人,而出口随时有倒塌的危险,谁先出去就有生的希望,请每个人依次说出自己求生的目的及将来可能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然后大家协商,看谁可以最先逃出,排出次序。
然后,全体一起讨论活动过程及自己的感受。
指导者引导大家把讨论的重点集中到自己能否说出将来生活的指向听了别人意见后自己是否修正原有的想法小组内依什么为标准决定逃生者的次序自我探索”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实录及反思(转帖)咨询技能 2009-08-15 15:42:35 阅读17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林涣蕴一、实施“自我探索”团体心理咨询的原因l、选择“团体心理咨询”这种形式的原因:近年来,团体心理咨询已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受到重视并开始应用发展。
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在学校实施这种形式具有其优势。
1)学生有团体活动的倾向。
学校里面这种学生团体是自然而然存在的,学生希望从同伴那里得到支持、关心和同感。
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尤其表现的强烈。
团体心理咨询的形式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同伴交流的氛围,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完善。
2)学生面临共同的成长课题与困惑。
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和人际上面会遇到相同的问题和困惑,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处理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上都不充足,需要适当的学习和指导。
团体活动这种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在学习和人际关系遇到的相似的情境,在同学共同探讨和学习下,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到处理相关问题的经验。
2、选择“自我探索”这一主题的原因高中生在这个年龄段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时期,因为社会、家庭和学校方面的原因让学生对于自我认识上不是很明晰,许多学生尚出于自我概念的整合阶段。
而且很多学生不善于挖掘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情绪,不懂得感动和尊重别人。
希望通过这个团体咨询活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自我和了解他人。
二、“自我探索”团体心理咨询的实施步骤1、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的宣传。
由于和学生的接触范围不是很宽泛,接触的频率也不高,因此想要让学生知道这样一个活动就得通过海报的形式对全校学生做宣传,不过宣传也只是形式之一,还要借助心理社团的成员到班级中做活动的简介。
这样才能让大部分的学生初步了解活动。
2、团体成员的选择。
宣传工作结束,学生就开始来报名了。
很多学生报名都是一窝蜂的,有些学生只是觉得新鲜,也有些是看别人报名自己也来报,真正想要了解和学习的的确不是多数。
团体心理咨询的人数是有控制,一般是控制在8-12人左右,而有些班级最初的报名人数起码有十几二十个。
因此如何选择团体活动的成员也是一个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选择的标准之一:学生的16PF的心理档案。
我个人认为参与团体心理咨询的成员的人格特质是很重要的因素,特别内向和不善于交际的学生都不是理想的团体活动成员,不过我个人在选择上面是适当的将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学生交叉,这样可以让双方的学生可以取长补短。
这也是借鉴我第一次团体活动的经验。
选择标准之二:通过一些途径对选择的成员进行考察,比如听取相关老师的评价,学生对其的一些说法等。
不过事后,我参考了相关的资料,发现自己在对成员的选择的程序上做的还是不够完善。
比如应该设计一份“报名表”,反映学生对于这一团体咨询的期望和要求。
还有就是需要对成员进行面谈,了解他们共同的需求。
3、团体心理咨询的场地和时间安排。
团体心理咨询的时间是每个星期一次,鉴于寄宿生的优势,基本上是安排在每个星期天的下午。
时间基本上是一次一个小时左右。
至于场地的安排,学校暂时没有专门的团体活动室,所以是找了一个大的会议室作为团体咨询的场地。
不过在场地的布置上面我个人做的还是不够的,场地的光线,环境还有就是缺少一些必要的道具,不然可以让活动更上一层楼。
三、“自我探索”团体心理咨询的具体内容。
下面是“自我探索”团体心理咨询的具体介绍,包括每次活动的具体程序和活动点评“自我探索”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目的:进一步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自我不断成长。
同时,学习如何与团体成员增进了解,提高团体融洽和和谐,接受自己和他人独特性。
方法:团体活动,游戏,体验练习,讨论,分享要求:以开放,坦诚,尊重的心态积极地参加活动时间:每个星期日下午2:00-4:00人数:24人,分成两个小组地点:行政楼三楼大会议室方案:第一节:“我是谁”和“投射活动表”“我是谁”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探索自我的活动,就是让学生回答“我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回答的数量多少,回答内容反映的主客观情况以及是否有涉及到自己的未来三个方面来考察学生对于自我认识的清晰程度。
“投射活动表”是由十个“假如我是……,我希望是……,因为……”组成,为学生设计十个假设的对象,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
活动点评:两个活动其实都是心理学上的投射测验,两个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会挖掘自己内心的体验,学会分析自己。
大部分学生在数量上不存在障碍,但是对自己的描述,过于主观而缺乏客观评价,甚至是有点耽于幻想。
对于未来的展望不是很充分,缺乏对未来自我的合理的预测和估量。
第二节:我了解自己吗这个活动也是设计了一个表格,如下:1.性别2.年龄3.最欣赏自己的2-3项4.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5.你记得童年最开心的一个经验6.在你学习中最有满足感的一个经验7.如果危机降临在你身上,你生命降至,只有10个小时,你希望做什么……8.现在是50年后,你从空中眺望此处,你的感受是……最想对谁说……年后,你希望别人如何评价你,记得你10.如果现在是一个礼物(活在当下),你最想送给自己的一句话是什么活动点评:这次的活动是对上星期投射活动的进一步的挖掘和探索,虽然两次的活动学生反映雷同,部分学生在每次的活动感想中已经提到,不希望拘泥于这种纸笔的测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