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7《斑羚飞度》导学案

27《斑羚飞度》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27 、《斑羚飞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单地复述出故事情节。

2.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3.感悟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联系生活,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学习重点:
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品味文章的语句,体会作者塑造斑羚形象的意义。

学习方法:
讲解、合作探究点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沈石溪,原名 ,1980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

作品多次获奖。

被称为“ ”。

本文选自 。

这篇文章通过斑羚飞渡悬崖保存种群壮举的记叙,歌颂了老斑羚为了拯救种群的无私奉献精神,赞扬了镰刀头羊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英雄精神。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肌腱.( ) 逞.( )能 苍穹.( ) 恍惚..( ) 悲怆.
( ) 甜腻.( ) 湛.( )蓝 娴.( )熟 蹿跃..
( )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稚气未脱】
【迥然不同】
【稚气未脱】
【进退维谷】
【秩序井然】
【略胜一筹】
【目瞪口呆】
2.从故事中你读出了斑羚的什么精神?
3.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到底是怎样一种角色呢?
1.当时的斑羚身处一个怎样的环境?从哪可以看出来?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4.你感受到这是一群怎样的斑羚呢?请用“这是一群 的斑羚,我从文中第 段中句子可以看出”的句式回答。

5.找出文中描写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的句子并朗读,说说这三次叫声有什么不同。

6.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完成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在文中圈出半大斑羚和老斑羚飞渡的动词并品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3.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怎样理解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4.怎样理解“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这句话?
5.伤心崖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

6.一只老斑羚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

完成导学案第二课时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

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
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

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
数。

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
_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_ _没有
谁来帮它飞渡。

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给文中第2段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文中开头两个“没有”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4、谈谈你对选文结尾一句的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