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明借箭教案语文ppt

孔明借箭教案语文ppt


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忌害之心, 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 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中体会到的?
(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的。)
情境采访,深化认识
(1)采访“孔明”。 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 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
因为我了解周瑜的为人,知道他对我有忌害 之心,面对他的忌害,只能智取。再加上我 还准确把握了曹操的心理,同时,我还懂天 象、识地理,在心中对这件事有一个完整的 谋划和安排,所以才会有如此大的把握立下 军令状呀!
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 肃到船中。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léi) 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 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自由读一读借箭经过这一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
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 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 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5、老师读课文
读一读
瑜曰晌擂 曹瞒吾嘱 勿诈呐
读一读
部分内容,把自己认为最能体 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找出 来进行研究。
算天时
❖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 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
……
算地利
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 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
算人心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 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去便回。”
算物件
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 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 个,分布两边。
罗贯中的长篇巨制《三国演义》,大 约是他后期的作品。这部古典文学名著, 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的黄巾起义,到西 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 统一中国的将近 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 事斗争历史。作者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近一 百年中浩瀚繁富的历史事件,完成了这部 75万字的古典名著。
三国人物
三国赤壁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
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 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 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 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 作战。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草船借箭这件 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 弄清“神机妙算”这个词语的意思。
曹 操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Fra bibliotek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 典小说家,是他把章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 推向成熟的阶段。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 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 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 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 人民的喜爱。
三国赤壁位于蒲圻县境。乘船顺长江而下,闯三峡, 过宜昌,至千里江陵,便见南岸一山飞峙江心,宛 如一把出鞘的利剑直指江北乌林。将近山崖,褐色 的石劈上,一米见方的大字“赤壁”赫然入目。这 就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赤壁之战厮杀的疆场。赤壁山 险峻而又雄伟,临江是拔空昂立的崖头,犹如战马 扬蹄,踏破万顷烟波,奋然北驰。赤壁大战的张天 烈火早已熄减,但那赤色的悬崖绝垄,不尽的滔滔 大江,大战时的处处阵迹,赞美赤壁的碑刻和诗篇, 却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金甲武将,文人墨客。
理解词语
妒忌 军令状 迟延
调用 奇谋 神机妙算
欣然而立
军中无戏言
默读起因部分,请你思考:
1.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 看出来?
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 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 令状?
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要他十天 内赶造十万支箭,他的真实的企图是什么?
4.谋划周密。用计巧妙,充分利用了各种有利条件。 如安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归来时顺风 顺水等。
小结:
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支箭 借箭的过程: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 →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戏曲家。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说家。 《西游记》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红楼梦》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以记者身份评价:
您在借箭后曾对鲁肃说:“为将 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晓阴 阳,不知奇门,不看阵图,不明 兵势,是庸才也。”广泛地学习, 深入地思考,大胆地实践,这也 许就是全部的答案吧。
1.诸葛亮是为了顾全大局。 2.诸葛亮知天文、懂地利,已知道三天后必有
大雾,可利用这一机会想向曹操“借箭”, 他
心中早有妙计,"胸有成竹"。
(心胸宽广 神机妙算)
……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 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
“……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 进发。”“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 就船上擂鼓呐喊。”“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 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 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 满箭枝。”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军中无戏言。”“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
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 翅,也飞不去。我只吩咐军匠人等,叫他故意迟延,凡应 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 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
(心胸狭窄 狡猾奸诈)
诸葛亮明知周瑜的险恶用心,为什么不 加揭露,不婉言拒绝,反而愿意立下军令状, 在三天内完成这项任务呢?
四部分
❖ 开端:周瑜妒忌孔明 ❖ 发展:周瑜的诡计 ❖ 高潮:取箭经过 ❖ 结局:借箭成功
诸葛亮成功借箭的原因:
1. 熟悉气象。能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归来时 顺风顺水,曹军来不及追赶。
2.熟知地利。能在大雾中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
3.擅长识人。了解鲁肃的忠厚。知道他不会泄露借 船的机密,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料定他不敢在没 有弄清虚实的情况下轻易出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