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川大版货币金融学第一章货币.pptx
川大版货币金融学第一章货币.pptx
系列不同的商品,但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却是 同一商品。
从相对价值形式来看,每一种商品都各有一 系列五光十色的相对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从等价 形式来看,每一种商品又都可以与其他许多商品 并列成为特殊的等价物。这就是说,生产商品的 一般人类劳动,还没有获得统一的表现形式,商 品世界中还没有统一的等价物。
(一)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 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商品交换只是偶然现象。极为低下的生产 力水平,决定了人们不可能经常有剩余产品拿 来交换,更谈不上专门为交换而进行生产 。
(二) 扩大的价值形式——某种商品经常地和其他许 多商品相交换。 在这一系列等式中,处于等价形式上的是一
从等式看,一般价值形式似乎只是扩大的价值形式的颠 倒。但是这一颠倒却反映了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飞跃 。在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中,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位置上 ,一系列其他商品成为它的特殊等价形式。在一般价值形式 中,羊处于等价形式的位置上,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用羊 来表现。在这里,羊不是某一商品的偶然的等价物,也不是 某一商品的一系列特殊等价物中的一种,而是一切商品的共 同的等价物。现在处在等式左端的许多种商品,都通过羊这 种唯一的和统一的商品来表现它们的相对价值。这许许多多 商品从使用价值看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它们的价值表现却是 一样的,都通过羊表现出来,因而具有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 。而在等式右端同它们相对立的羊,则成了一般等价物。作 为一般等价物的羊,以它的自然形态成为一切商品共同的价 值形式,成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化身,从而,生产羊的私人劳 动,也就被公认为社会劳动的存在形式。
二、货币的本质 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
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 品。如果货币没有商品的共性,即具有价值和使 用价值,那么就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中被分离出来 充当一般等价物。但是货币又和普通商品不同, 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货 币是表现商品价值的材料,可以将商品价值表现 为一定量的货币量。二是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 品相交换的能力。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 品,是财富的代表,拥有它就多,就越发暴露 出这种价值表现不统一的缺陷;用于交换的商品必须 在品种、数量、质量等方面都符合交换双方的需求, 且价值量相等,才能实现交换。例如,有绵羊的人希 望用绵羊去换斧子,但有斧子的人却需要上衣,而有 上衣的人却需要布。如果有布的人正好需要绵羊,则 有绵羊的人要经过用绵羊换布,再用布换上衣,最后 才能用上衣换到斧子。如果有布的人不需用绵羊,那 么交换还会遇到困难,以致于绵羊交换不出去,绵羊 的价值得不到实现。以上这种困难表明,商品经济的 矛盾随着交换的发展而日益加深,商品的价值形式必
货币的定义:是在支付商品和劳务或偿还债务时被 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或者说是一般等价物,而不 是某一样东西。货币是连接现在和将来的纽带。人 们之所以需要货币,就是因为人们需要它。
案例:战俘营中的货币
案例:战俘营里的货币
二战期间,在纳粹的战俘营中流通着一种特殊的 商品货币:香烟。当时的红十字会设法向战俘营提供 了各种人道主义物品,如食物、衣服、香烟等。由于 数量有限,这些物品只能根据某种平均主义的原则在 战俘之间进行分配,而无法估计到每个战俘的特定偏 好。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偏好显然是会有所不同的,有 人喜欢巧克力,有人喜欢奶酪,还有人则可能更想得 到一包香烟。因此这种分配显然是缺乏效率的,战俘 们有进行交换的需要。
1.1 货币源于交换
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产生使人 们有了交换的需要。然而随着生产与交换 规模的扩大,物物交换越来越不适应交换 双方的要求,于是货币应运而生。原始货 币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交易的完成,但其局 限性也逐步显现。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商品交换中 要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为此就必须衡量商品的 价值量。商品价值不能通过商品自己表现,通常 是用一种商品价值来表现另一种商品的价值,这 就是价值形式。货币正是价值形式演变的结果。 它经历了四个阶段:
须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三) 一般价值形式——当人们在直接的物物交换 中遇到困难时,便开始自发地或本能地在市场上 发现一种商品,这种商品进入交换的次数最多, 其使用价值是大家都共同需要的,只要将自己的 商品先换成这种商品,再换他实际所希望的商品 就不成问题了。谁都这样做,谁都把这种商品当 作等价物,这种商品实际上就成了所有商品的公 共的或一般的等价物了。
第一章 货币
课程性质与研究对象
一、为什么要学习货币银行学
(一)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二)掌握剖析经济问题的入门钥匙 (三)货币银行学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了理论 基础
二、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有: (一)货币——金融体系的血液 (二)银行——金融体系的主动脉
1.1 货币源于交换
关于货币的起源,古今中外有种种学说。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主要有两种观点:先王制 币说与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 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 而创造出来的。 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 手段。
(二)西方货币起源说主要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 、保存财富说。
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
产生的。
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三)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科学地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 必然性。
马克思从商品交换关系中分析货币起源的,并将 货币商品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从价值形式 的发展要求中揭示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四) 货币价值形式——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解决 了直接物物交换的矛盾和困难,使商品交换在一般 等价物的媒介作用下获得了新的发展。但这时候充 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是不固定的,时而是这种, 时而又是那种。这种情况必然阻碍商品交换的进一 步发展。因此,人们很自然地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 将一般等价物统一起来,使其成为长期固定的一般 等价物。这种固定化了的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