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客家山歌的传统性和时代性刘丽君指导老师:钟玲摘要任何一种民族艺术都有其产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粤东传统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精粹,它是在客家文化的土壤中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客家文化又是中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以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深烙着中原文化的印记。
关键词客家山歌;传统性;时代性;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传统,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
客家山歌主要流传于梅州、紫金、博罗、惠州、赣州、汀州各市、县和台湾的苗栗、新竹、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
经过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客家山歌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被创造和传播的一种文学艺术。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其独自的艺术特点。
其最为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唱腔、艺术表现手法和演唱形式。
一、客家山歌的唱腔特色广东客家山歌是梅州等地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
它包含中原音乐的韵致,又显露岭南山区土著音乐的特色,大多比较高亢,节奏较自由,具有浓郁的山情风味,颇富情趣。
客家山歌的唱腔多种多样,各具色彩。
在粤东梅州,流行于各县的山歌唱腔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在一个县内的山歌中,又有几种不同腔调。
山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山歌手,运用一个基本腔调,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唱出不同的感情,曲调也有所变化,即情即景,出口成歌,对答如流。
下面是梅州市各县较有特色的山歌唱腔:一、梅县山歌:梅县山歌较有特色的是“松口山歌”。
松口山歌以“四句八节板”又称“四句落板”为独具艺术特色,引号山歌(山歌号子)高亢悠扬。
如松口山歌号子."噢嗨!依溜呀老妹子(哎),有好山歌(哇),你都溜(哇)溜等(哪)来(哟)英嗨!" 。
山野风味,优美舒展,别具一格.如男女对唱,唱完号子后就转入柔润婉转的山歌正板。
二、兴宁市山歌:兴宁市山歌中有罗岗山歌、石马山歌、水口山歌。
具有特色的是石马山歌《新绣荷包两面红》,新绣荷包(哇)(刁嫂子)两面红(哦)(老妹你过来哟),一面狮子(呀)(溜呀)(唉唉哉)一面龙(呵妹)……"唱腔风趣,幽默,别具风味的装饰音及衬字衬词形成该曲的独特韵味。
三、五华县山歌:五华县山歌中有华城山歌、水寨山歌、安流山歌、上山山歌、桥江山歌、长布山歌等。
具有特色的是五华长布山歌《唱歌要上石马峰》,音域宽、松散结构,抑扬顿挫,如行云流水。
四、蕉岭县山歌:蕉岭县山歌中有蕉城山歌、三断山刃山歌、新铺山歌、长潭山歌等。
具有特色的是长潭山歌《长潭行出公王陂》,兼有湖南音调特色,比较抒情优美,多表达幽怨,将节奏压缩,又可表达欢快的情绪。
五、大埔县山歌:大埔县山歌中有埔北山歌、三河山歌、茶阳山歌、西河山歌等。
具有特色的是西河山歌《乌乌赤赤,还过甜》,"白白嫩嫩我晤贪,乌乌赤赤我唔嫌,阿哥好比当梨样,乌乌赤赤还过甜。
"曲调明快、开朗,表现了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审美情怀。
六、平远县山歌:平远县山歌中大柘山歌、上山刃山歌、和田山歌、坝头山歌等。
具有特色的是上山刃山歌《上山刃唔得慢慢摇》,传达劳动情绪、风趣,有特色。
七、丰顺县山歌:丰顺县山歌中有麻竹坜山歌、潘田山歌、汤坑山歌、丰良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丰顺县新山歌《山上么树变荒山》,"(但话)山上么树变荒山,河里么水变沙滩(喏) ,(但话)如果唔系共产党,我兜样般有身翻(喏)"该曲朗朗上口,如通过移位,音乐形象更加鲜明.。
以上是简略介绍各县具有特色的山歌。
客家山歌的调式主要是羽调式,大致分为:(1)沿江色彩区(包括梅县、兴宁、蕉岭以及大埔、丰顺沿梅江到韩江两岸地域);(2)兴平色彩区(包括兴宁、平远);(3)五华色彩区;(4)大埔色彩区。
其次是徵调式丰顺色彩区和大埔色彩区。
客家山歌由于语言和生活习惯各有差异,边远地区或受邻省影响又形成各自风格特点的山歌。
(来源:梅州日报刘鸣钟2007-05-16)二、客家山歌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客家山歌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即修辞手法)有直叙、比喻、借物托事、重叠、双关五种。
(一)直叙,就是“大白话”。
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唱)。
如:“样般紧问都唔声,嫌也总怕有样嫌。
嫌郎家贫无打紧,嫌郎人貌搞唔成。
”(二)比喻。
把人或者事比喻成另外的人或者事物。
如:“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
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
”用藤与树的生死相缠,形象生动地比喻男女对爱情的坚贞至死不渝。
(三)借物托事。
如:“桂树打花唔成梅,借问心肝哪里来;人面似觉涯见过,一时之间想唔来。
”这首歌,从表面上看,首句好像与整首毫无关系,事实并非如此。
“桂树打花唔成梅”,是把姑娘比作桂花,但桂花虽香结不成梅子,从而又借“梅”谐“媒”,叹缺少牵线的“媒人”。
这就把整首词意联系起来了。
(四)重叠手法。
主要是借“重叠”句子强调旨意和感情。
如:“好牛耕田唔使牵,好马上阵唔使鞭。
好石磨刀唔使水,好妹连郎唔使钱。
”这里每句叠“好”和“唔使”二字。
(五)双关。
就是表面上说的是一层意思,实际表达的又是另外一种意思。
如,“泥塑神像问唔声,两行横屋妹无厅。
哑子娶妻无话讲,雪打灯草心滑冷。
”首句,明说神,实说人;第二句厅和听听起来一样,就是用谐音来表达;第三句是借意双关,比喻自己与对方就像哑子夫妇没有话讲;最后一句,双关带比喻。
三、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如下几种:(一)独唱。
主要是一个人采用清唱形式,独自吟唱,多在山上唱,其内容不论是否涉及爱情,都是为了抒发内心感情,聊以安慰自己。
如:“脚倦难上这条岗,肚饥难过四月荒。
洗净火甫锣无米放,锁匙难带家难当。
”又如:“蛤蟆虫另子叫连连,想娶老婆又无钱。
兜张凳子同女哀讲,阿妈摇头又一年。
”(二)对唱(又叫“驳山歌”)。
多在山上男女隔山对驳,可以尾驳尾对唱,也可各唱各的,但内容要相关,不能走题。
如男唱:“日日落雨望天晴,新作塘头唔敢行。
单竹架桥唔敢过,心里想你唔敢声。
”女对道:“蝴蝶采花入花园,哥想连妹先开言。
世上只有藤缠树,唔曾见过树缠藤。
”(三)尾驳尾对唱。
这种形式最常用于“打擂台斗歌”。
尾驳尾,即甲先唱,乙接过甲的末句作首句,然后增加三句。
如此循环,对的较长。
如,甲唱:“爱唱山歌行前来,难逢难遇做一堆。
好比鹞婆吊鸡仔,大家也爱哼等来。
”乙驳:“大家也爱哼等来,听到山歌心花开。
金丝猫公唔怕鼠,树排下滩溜等来。
”这种“斗歌”最为灵活,最能吸引观众。
(四)猜调对答。
是猜谜式的对唱。
如甲唱:“ 乜个圆圆在半天?乜个圆圆水中间?乜个圆圆街上卖?乜个圆圆妹面前?”这种猜谜式往往有几种答法,就看你答得巧妙不巧妙。
如乙答唱:“月光圆圆在半天,莲叶圆圆水中间,团粉圆圆街上卖,镜子圆圆妹面前。
”(团粉是过去妇女打扮用的粉团)。
若想邪了,也可能答得很难听。
如说“乳菇圆圆妹面前”,就会惹人哄笑。
答得好的、巧妙的,就会令人鼓掌欢呼。
如有一次,甲先唱:“谁人敢逞山歌仙?今日谁人来掌权?毛主席来几多岁?新中国来几多年?”乙答唱道:“涯就敢逞山歌仙,今日人民来掌权。
毛主席来万万岁,人民江山万万年。
”歌声未歇,台下观众热烈鼓掌。
(五)山歌小组唱,或表演唱。
这是经过作者专门创作的具故事性的说唱兼表演的形式。
由一人领唱,分组和唱、合唱,带表演动作。
后来又发展为山歌剧、“小戏”、“小品”式演唱。
四、客家山歌的时代性当今时代流传的广东客家山歌具有两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民俗性和包容性。
首先,客家山歌是客家先民在自己独特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创造的艺术,它所表现的艺术内容来自于客家人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因此,跟客家社会的生产生活内容紧紧相连。
而表现的艺术手法,也必然受到其生产生活条件的影响和限制。
“客家”,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原著人和“先入为主”的“主家人”而得来的称谓。
“主家人”早就占据了当地利于生产生活的好地方。
而后来者的“客家人”,只能到边缘地带、山区定居生活。
这样,一方面使他们与外界社会相对隔离,创造的艺术具有浓重的“俗”气;同时,也避免了外界“繁杂”的艺术渗透和污染。
因而,这种“俗”的艺术的内容比较纯真,表现手法大多采用白描或浅白、直接的比喻。
因此,他们创造的艺术——“歌”,从内容,大多与“山”有关,与“情”有关;表现的手法比较简粗、直接。
客家山歌,经过不断发展,内容丰富,但始终离不开“山”味和“情”调;形式多样,但大多是民间喜闻乐见、粗放易学的情歌、劳动歌、行业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
其次,客家山歌吸纳了中原直至往南等地文化的养分,特别是平民文化的精华而发展起来。
客家人,自魏晋时代即开始由中原不断南迁至明清间逐渐在赣、闽两北、粤东北定居的汉族人。
由于他们的生活习俗及语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原北方人的特征,所以便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汉民族的一系。
据客家源流考证,客家先民自两晋由中原大量南迁,其先居地均在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西等地。
1986年梅州搜集的近万首山歌中,情歌就约占80%。
此亦是其上承“十五国风”,以“以情歌为主”的见证。
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与当地土著相处,也吸收了各民族、民系民歌的优点。
但是,客家山歌受到生产生活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在新时期的今天,带有较浓厚“俗气“的客家山歌还比较难走向世界的民族之林,因此,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不断创作出既具有客家风格而又不失时代气息的客家新音乐。
具体来说,就是在音乐创作上应该多元化和不断探索创新。
由于客家山歌是客家方言演唱的山歌,要打破山歌的语言障碍,就必须走器乐化道路。
像大家熟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把传统的越剧音调的素材,通过西洋乐器演奏,使其成为了具有民族特点、民族韵味的世界闻名的交响曲,让人感受到中国越剧的旋律之美和独特韵味,不但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将其视为经典。
所以客家山歌也可以借鉴这种创作之路,让客家山歌器乐化,把客家山歌素材发展成独奏曲、合奏曲。
用现代的概念,用现代作曲技术去创作成器乐曲,把客家山歌音调用中国的民族乐器演奏或用西洋的乐器去演奏成为音乐作品给人欣赏,让人们了解客家山歌,了解客家文化内涵。
光靠这种简单器乐化的创作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我们客家山歌的素材,创作客家方言通俗歌曲。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审美思想不同了,特别是年轻人,所以我们不能老是采用传统的创作手法。
要利用我们客家山歌的素材,结合现代的作曲技巧,使传统和现代相统一,这样的音乐才能符合我们听众的欣赏趣味。
在传统客家山歌中,有许多是反映旧时劳动人民精神生活的。
所以在中、老年人中容易产生共鸣。
而当代年青人,对传统的客家山歌却不甚了解和不易接受,这就直接影响了客家山歌的市场,而客家山歌以后的资产化也难于实施,不要说走向世界了,毕竟年轻人消费市场还是占据较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