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的意义
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的意义
前言
森林是陆地极其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环境至关重要的生态屏障。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由于日伪时期的掠夺式采伐,以及建国以来对森林连续不断的过量采伐,致使森林遭到严重破坏。
尽管森林覆盖率连年攀升,但森工区天然林的种群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一些珍贵的乡土树种急剧减少。
例如,在历史上,以红松为建群种的长白山顶级植物群落随处可见,但现在已呈现群岛状分布;20世纪80-90年代的水曲柳、蒙古栎出口材(主要销往日本),致使野生大径级、圆满度优良的个体被大量采伐,使野生基因遭到严重破坏。
胡桃楸、紫椴、怀愧等珍贵树种的数量亦显著减少,东北红豆杉、刺揪、黄菠萝更为稀少,成为渐危或濒危树种,部分树种已被列为国家级珍惜保护植物,或被收录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
森林的破坏不仅是数量的减少,林种、材种量也都相应的下降,致使森林的防护效能显著降低,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林木种质”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失,致使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保护种质资源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科学解决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