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与其综合治理措施
2016年5月8日凌晨5时,福建泰宁县开 善乡池潭村山洪暴发,引起10万方以上 大型泥石流自然地质灾害。泥石流冲毁 了池潭水电厂扩建工程施工单位(中水 十六局、中水十二局)生活营地和池潭 水电厂厂区办公大楼。截止9日下午16: 00,现场已经发现34具遇难者遗体,尚 失联人员4名!
01 泥石流的危害
滑坡坝溃决型泥石流是指由 于地震、降雨或工程活动引发的崩 塌滑坡堵塞江河,因水位逐渐奎高、 松散岩土渗透变形或新的因素激发 导致滑坡堰塞湖溃决而形成的泥石 流。
02 泥石流的成因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四川茂县叠溪发生Ms7.5级地震。地震毁灭了叠溪古城,引发 的崩塌滑坡堵塞眠江形成多处滑坡堰塞湖(“海子”)。当年10月9日19时,强烈余震引发了 松平沟、白蜡寨等七处“海子”滑坡坝溃决形成山洪泥石流,造成下游6865人死亡失踪, 1925人受伤。据记载,溃决洪水在眠江校场的水位高达60m,到达都江堰时涌浪高度仍达
02 泥石流的成因
2000年7月13日,陕西省安康地区紫阳县西南 部持续降雨,导致11个乡镇约500km2范围内全面 暴发群发性坡面泥石流灾害,造成231人死亡, 财产损失巨大。2010年6月2日,广西容县与岑溪 县接壤地区11小时过程降雨量大于300mm,约 300km2区域内暴发滑坡泥石流数百处,导致43人 死亡。其中,容县六王镇陈村滑坡泥石流造成一 户共11人死亡。
2009年7月23日2时57分,四川康定县大渡河长河坝水电工程施工场地响水沟发生特大泥石 流灾害,造成54人死亡失踪,4人受伤。引发泥石流的局地2小时过程降雨量为56.1 mm,接近 历史上最大降雨量72.3mm/d。泥石流固体物质主要是隧洞弃碴,块石边长约0.2 ×0.5 m。
2007年以来,长河坝水电工程施工在响水沟沟口地段堆置了大量弃碴,并将施工人员临时 住房建在响水沟沟口。响水沟泥石流是在局地强降雨下引发的,但工程弃碴不合理、工棚选 址不当、防灾意识不强、减灾知识不足及应急响应措施缺乏,也是造成灾难的原因。类似的 案例有,2012年6月28日6时,金沙江白鹤滩水电工程工地矮子沟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住在 沟口的40位施工人员死亡。所幸的是,根据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安全撤离了同一条沟域内的当 地居民557人和水电武警施工人员38人。
泥石流
目 录
01 泥石流的危害
02 泥石流的成因
03 泥石流的勘察
04 泥石流的监测
05 泥石流的防治
பைடு நூலகம்
01 泥石流的危害
01 泥石流的危害
定义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携带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短暂性急水 流,其固体物质的含量有时超过水量,是介于挟砂水流和滑坡之间的 土石、水、气混合流或颗粒剪切流。 特点
02 泥石流的成因
02 泥石流的成因
2.坡地液化型
坡地液化型(坡面型)泥石流主要是指区域台风暴雨或持续的局地暴雨在陡峻山地 丘陵区引发的斜坡岩土因快速饱水液化而突然向下流动倾泻的现象。
坡面泥石流的特点是: ➢ 规模小但多点成群成带出现; ➢ 一般在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区域内出现; ➢ 斜坡上部松散堆积层逐渐饱水软化,下部坚硬基岩表面隔水,二者接触带处形成 渗流滑移带; ➢ 同一地点可能出现崩塌一滑坡一泥石流次第快速转化的“链式”反应现象; ➢ 单点损害小,群发区域总体危害大。中国中南一东南沿海台风暴雨影响区、大别 山区和秦岭一大巴山区多发坡面泥石流。
12m,洪水流量达10.2 x 103 m3/s。
2000年4月9日20时05分,西藏波密县易贡藏布一带发生落差达2500m的巨型崩塌,崩塌 冲击剥蚀形成的“滑坡坝”堵塞了易贡藏布河。当年6月11日2时50分滑坡坝溃决时,奎塞 河水位的最大涨幅达41.77m。溃决形成的山洪泥石流摧毁了沿途建筑、山林茶场和318国道 通麦大桥,并造成下游100多人失踪。
2010年8月7日22时,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导致 4496户计20227人受灾;水毁农田1417亩,水毁房屋307户计5508间;进水 房屋4189户计20945间;机关大楼水毁21栋,损坏车辆18辆,遇难1481人, 失踪284人;
01 泥石流的危害
01 泥石流的危害
01 泥石流的危害
➢ 突然爆发 ➢ 来势凶猛 ➢ 运动快速 ➢ 历时短暂 ➢ 严重影响着山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01 泥石流的危害
01 泥石流的危害
近几十年来,我国平均每年由泥石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元, 死亡人数千人
2003年7月11日22时,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51人 死亡,并将大金川河截断,灾情严重;
02 泥石流的成因
02 泥石流的成因
中国的泥石流灾害可初步划分为
➢ 沟谷演化型 ➢ 坡地液化型 ➢ 滑坡坝溃决型 ➢ 工程弃碴溃决型 ➢ 尾矿坝溃决型 ➢ 冰湖坝溃决型 ➢ 堆积体滑塌侵蚀型
02 泥石流的成因
1.沟谷演化型
沟谷演化型泥石流是指自然沟谷受地质 环境演化过程控制按一定时空规律出现的岩 土堆积体饱水、运移、侵蚀、冲刷和堆积作 用现象。沟谷泥石流可以划分出物源区、流 通区和堆积区三个部分。固体物源主要来自 于沟谷源头汇水区的松散堆积物以及流通区 两侧的崩滑堆积。基本特征是流域汇水面积 大,运动路径长,破坏能力强,呈现一定周 期性,且常常与崩塌滑坡相伴生。中国西南、 西北地区地质构造活动区多发沟谷型泥石流。
02 泥石流的成因
4.工程弃碴溃决型
工程弃碴溃决型泥石流是工程 建设过程中因地表开挖剥离或地下 洞库开凿出碴而在沟谷内不合理排 放堆积,土石堆积体阻碍了地表径 流或山洪通道,在强烈降水条件下 形成暂时性堰塞湖,急剧的水位奎 高和渗透变形使土石堆积体快速液
化、沉陷和溃决而形成泥石流。
02 泥石流的成因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台风暴雨重创台湾 中南部,山洪泥石流造成689人死亡失踪。其中, 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因泥石流死亡失踪237儿 “莫拉克”台风移动速度仅有5-10km/h,9小时 移动了40km。台风使高雄、屏东的过程降雨量达 2900mm,日最大雨量1800mm。
02 泥石流的成因
3.滑坡坝溃决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