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细化课标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细化课标教案

1、《找春天》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课文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计者:娄俊霞中牟县官渡镇中心小学【主体内容结构呈现】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会认本单元47个生字,会写3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部分课文与段落。

(3)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句子解读:“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情分析本组课文中有描写美好春光的小散文、古诗,童话故事等。

尽管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

3.教材分析学生要了解春天,就必须走进春天,观察春天,发现春天,想象春天,写春天,画春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要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的去体验春天,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现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

评价任务任务一:本课要求写的9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除“野、解”二字外,其余的又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可以把书写指导的重点放在“左窄右宽”的字上。

指导时重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规律。

任务二:朗读感悟朗读本文,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一种童话般的情境,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任务三:在品读中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寻找春天的快乐。

找春天看到了小草野花树木听到了小溪喜鹊杜鹃闻到了花香春的气息触到了荡秋千摇啊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⒈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9个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⒊愿意积累和运用描写春天的句子。

评价任务任务一:⒈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9个字。

任务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任务三:愿意积累和运用描写春天的句子。

教学反思:2、《草》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课文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计者:娄俊霞中牟县官渡镇中心小学【主体内容结构呈现】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 会认本单元47个生字,会写3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部分课文与段落。

3.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句子解读:“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情分析本组课文中有描写美好春光的小散文、古诗,童话故事等。

尽管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

3.教材分析《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已。

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3. 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背诵。

评价任务任务一:写字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对书写的训练。

本课要写的生字不多,只有枯、荣、烧”需要进行书写指导。

其中烧字是学生最容易写错的,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写正确,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

我先出示生字“枯、荣、烧”,然后引导,小朋友们,老师请来了一些小动物,每个动物身上都有一个字,要仔细认一认。

如果这些字你都能读正确,写正确,它们就能成为你的朋友啦。

第二层次:写美观。

在学生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的基础上,我范写,然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进入静心写字的氛围,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丽,体验写字的乐趣。

任务二:诵读法、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

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

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所以在学法上我采用合作学习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学习方式,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用于创新的能力。

任务三: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

学生需要老师点拨。

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中我注重学法的渗透。

例如运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离离”是茂盛的意思。

运用两幅水粉图自然而巧妙的解释了“枯、荣”的意思。

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尽的意思。

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入诗境是关键。

在分步理解诗意之后我让学生加上动作、想象画面生气并茂的诵读,让诗文深深的印在脑海里。

2、古诗两首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评价任务1.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板书设计:2、古诗两首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教学反思:3、《笋芽儿》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识字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计者:娄俊霞中牟县官渡镇中心小学【主体内容结构呈现】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 )会认本单元47个生字,会写3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部分课文与段落。

(3)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句子解读:“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情分析本组课文中有描写美好春光的小散文、古诗,童话故事等。

尽管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

3.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冲破阻碍,好好学习,勇于进取。

本课的类型属于讲读课文,是单元的开篇文,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要将思想内容、语文知识,段的训练溶为一体,借助过去所学的观察学习方法学好本课,且进一步地领会和运用此法,为后面的《喇叭花》《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学习打基础,扫除阻碍。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领悟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央求”造句。

3.能根据课后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懂得按事物发展过程分段的方法。

评价任务任务一:会认“笋、唤、揉、漆”等14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

正确、规范地书写“轰、笋、芽、呼、唤”5个生字。

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

任务三:通过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的兴趣,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笋芽儿呼唤轰隆隆唠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积累词语并在语言环境中熟练运用。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成长过程,体会她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对他人的帮助表示理解和感激。

3、对科学童话故事产生兴趣,能从故事中汲取力量,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评价任务任务一: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轰、笋、芽、呼、唤”5个生字。

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

任务三:通过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的兴趣,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板书设计:3、笋芽儿沉睡的笋芽儿—钻出地面—脱下一件件衣服—一株健壮的竹子教学反思:4、《小鹿的玫瑰花》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阅读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计者:娄俊霞中牟县官渡镇中心小学【主体内容结构呈现】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 )会认本单元47个生字,会写3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部分课文与段落。

(3)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句子解读:“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情分析二年级下学期是小学阶段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

学生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后,在识字量,自学能力和讨论思考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了,所以在学习这篇童话时,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难度不大,我注意引导学生从理解“白栽”入手,寻找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还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各个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感悟文章内容的深刻含义。

3.教材分析《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

文章紧扣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从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它传递出“能够为他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思想,促使学生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这又体现了本册教材在编写上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后面学习语文园地二中的“读读背背”的谚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作一个铺垫,引导学生通过童话故事,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

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举动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评价任务任务一:会认玫、瑰、骨、终、瘸、拐、莺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课后常常、渐渐、惋惜等词语,逐步养成积累运用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