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教师评价制度探析

新时期教师评价制度探析

新时期教师评价制度探析
发表时间:2010-06-07T11:13:31.030Z 来源:《学园》2009年第11期供稿作者:潘志雄[导读] 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增值,从更高意义上讲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效能。

潘志雄湖北省咸宁市卫生学校【摘要】教师评价制度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阐述了新时期教师评价制度的含义、意义和类型,分析了我国教师评价制度的现状,探讨了新时期教师评价制度应有的特征。

【关键词】新时期教师评价制度特征【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810(2009)11-0066-02 自 20世纪 6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教育成为全世界各国最具有开发潜能的头等事业。

与此同时,对实施教育的主体——学校和教师也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在 21世纪,如何科学地评价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评价的含义和意义
教师评价是指根据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学校培养目标、要求,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过程以及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的活动。

教师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提高或改进教师教育实践活动、最能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过程。

科学的实施教师评价对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师工作,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的科学化建设和管理。

二、教师评价制度的两种类型
就教师评价的目的而言,教师评价制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以检查教师的资格和能力,为教师的留任、晋升、加薪、解聘等提供人事决策依据的终结性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另一种是用以改进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形成性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

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罚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的评价,作出解聘、晋升、降级、加薪、减薪等决定。

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检查和鉴定教师是否履行了应尽的工作职责,他们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是否符合校方的期望;二是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作出奖励和惩罚的判断。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不仅注重教师过去工作表现和已取得的工作绩效,而且更加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学校的未来发展。

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教师评价,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具有主人翁的精神;二是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确定教师个人进一步的发展需求,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给教师提供日后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从而促进学校的未来发展。

我国现阶段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评价制度,这种评价制度多着眼于个人的工作表现,而且评价的结果与提职、晋级、加薪、奖金等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奖惩性教师评价。

近些年来频繁出现在学校管理中的“优胜劣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末位淘汰”等话语,突出反映了奖惩性评价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影响。

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最大限度的实现学校的目标。

应该说,奖惩性教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影响是自上而下的,常常只能引起少数人的共鸣和响应,因此这种教师评价制度难以引起全体教师的重视,也难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它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影响是有限的,在某些时候还可能是消极的。

要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教师评价要在实践中逐步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这种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既关注结果,更关注教师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通过评价发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改进建议,帮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从而促进专业发展。

三、新时期教师评价制度的特征
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增值,从更高意义上讲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效能。

参考英国教师评价制度实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新时期的教师评价应具有四个特征: 1.动态的评价过程
教育是过程的艺术,没有过程就没有教育。

不管开展教师评价的主观意图是什么,它都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目标和行为,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心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开始对教师进行测量和评价时,人们的心态、行为方式等会随之发生变化。

实施动态的过程评价,有助于教师保持高质量的服务状态。

2.综合的评价模式
教师评价带有奖惩性,不仅有助于为教师加薪、续聘、提拔、解聘提供有力依据,而且也有助于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融合。

因而对教师的评价不仅应关注教师当前的表现,而且应注重教师的长期发展,即通过实施教师评价,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与工作表现,并根据教师现有的基础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给教师提供指导或进修的条件,从而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评价应该是奖惩性评价模式和发展性评价模式的有机综合。

评价方法应该是:使用“满意度”等间接指标增加教师评价的量化成分,以避免直接量化固有的弊端;不能量化的部分,则该采用描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多种方式,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3.特殊的评价内容
例如:(1)在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学校,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如何,是在教师评价中需首先关注的问题;(2)学校面向市场求生存谋发展,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将体现在教师评价中;(3)由于学校接受家长的委托培养学生,所以学生的满意度、家长的满意度,必将成为学校评价教师的重要内容。

4.多元的评价主体
学生、家长、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

为充分发挥多元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改进和强化功能,可以定期进行教师自评、学生综评、家长总评、领导审评的多元主体式评价。

在几个层面上分别对教师的师德师为、教育教学及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种多主体的评价奠定了多元评价基础,客观上促进了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涂勇 .英国教师评价述评[ J].外国教育资料, 1993(5)
[3]卢志文 “五维评价” .——教育服务时代的教师评价制度.[J]中小学管理, 2004.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