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一1、名词解释工序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工位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安装工步工作行程生产纲领2、何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在生产中起什么作用3、试述图4-68(p212)所示零件有哪些结构工艺性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4、试选择图4-70(p213)中各零件的粗、精基准。
(图a为齿轮零件,毛坯为模锻件;图b为液压缸体零件简图,毛坯为铸件;图c为飞轮简图,毛坯为铸件。
)5、何谓加工经济精度选择加工方法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哪些6、大批大量生产条件下,加工一批直径为0008.0-20 mm ,长度为58mm 的光轴,其表面粗糙度为R a ﹤,材料为45钢,试安排其工艺路线。
C )B )7、图4-72所示的小轴系大批生产,毛坯为热轧棒料,经过粗车、精车、淬火、粗磨、精磨后达到图样要求。
现给出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公差如表4-23.毛坯尺寸公差为 1.5mm。
试计算工序尺寸,标注工序尺寸公差,计算精磨工序的最大余量和最小余量。
表4-23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公差8、欲在某工件上加工03.005.72+φmm 孔,其材料为45钢,加工工序为:扩孔、粗镗孔、半精镗、精镗孔、精磨孔。
已知各工序尺寸及公差如下:粗磨:03.005.72+φmm ; 粗镗:3.0068+φmm ;精镗:046.008.71+φmm ; 扩孔:46.0064+φmm ;半精镗:19.005.70+φmm ; 模锻孔:12-59+φmm 。
试计算各工序加工余量及余量公差。
9、名词解释尺寸链基准定位工序基准定位基准装配基准封闭环增环10、在图4-73所示工件中,mm 20L mm 60L mm 70L 15.0030025.0-2025.0-050.0-1+===,,,L 3不便直接测量,试重新给出测量尺寸,并标注该测量尺寸的公差。
11、图4-74为某零件的一个视图,图中槽深为3.005+mm ,该尺寸不便直接测量,为检验槽深是否合格,可直接测量哪些尺寸,试标出它们的尺寸及公差。
12、图4-76所示为小轴的部分加工工艺过程:车外圆至mm 5.3001.0-φ,铣键槽深度为HT 0H +,热处理,磨外圆至mm 30036.0015.0++φ。
设磨后外圆与车后外圆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5mm,求保证键槽深度为2.04+mm的铣槽深度H TH+。
13、一批小轴其部分工艺过程如下:车外圆至mmφ,渗碳淬火,2006.04.0-麽外圆至mmφ。
试计算保证淬火层深度为~1.0mm的渗碳工序渗200.0-02入深度t。
14、制订工艺规程时,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划分或不严格划分加工阶段15、何谓“工序集中”、“工序分散”什么情况下采用“工艺集中”影响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6、加工余量如何确定影响工序间加工余量的因素有哪些17、定位精基准和粗基准的选择原则是什么练 习 二1、车床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及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对车削圆轴类零件的加工误差有什么影响,影响的程度各有何不同2、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工件车削细长轴时,出现图2-80a 、b 、c 所示误差是什么原因,可采用哪些办法来减少或消除。
()()()3、设已知一工艺系统的误差复映系数为,工件在本工序前有圆度误差,若本工序形状精度规定允差,问至少进给几次方能使形状精度合格4、横磨工件(图2-83)时,设横向磨削力F p=100N,主轴箱刚度k tj=5000N/mm,尾座刚度k wz=4000 N/mm,加工工件尺寸如图示,求加工后工件的锥度。
5、在车床上加工一长度为800mm,直径为60mm的45钢光轴。
现已知机床各部件的刚度分别为K tj=90000N/mm,K wz=50000N/mm,K dj=40000N/mm,加工时的切削力F c=600N,F p=。
试分析计算一次进给后的工件轴向形状误差(工件装夹在两顶尖之间)。
6、车削一批轴的外圆,其尺寸为Φ(25+)mm,已知此工序的加工误差分布曲线是正态分布,其标准差σ=,曲线的顶峰位置偏于公差带中值的左侧。
试求零件的合格率、废品率。
工艺系统经过怎样的调整可使废品率降低7、名词解释工艺系统刚度误差复映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原始误差原理误差工艺系统刚度时间定额8、何谓加工精度何谓加工误差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9、获得零件尺寸的精度的方法有那些影响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10、获得零件有关加工表面之间位置精度的加工方法有那些影响加工表面间位置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11、获得零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那些影响形状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12、何为误差敏感方向车床与镗床的误差敏感方向有何不同13、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哪些方面14、什么叫误差复映如何减小误差复映的影响练习三1、名词解释磨削烧伤自激振动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3、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有哪些影响4、试述影响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几何因素。
5、什么是加工硬化评定加工硬化的指标有哪些6、为什么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会引起残余应力7、试述磨削烧伤的原因。
8、进给量f、切削深度a sp、切削速度v对加工表面粗糙度有何影响9、为什么一般在精加工时,刀具都采取较大的后角而拉刀、铰刀等定尺士刀具都采取很小的后角练习四1、名词解释装配尺寸链在机器的装配关系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尺寸链,称为装配尺寸链2、装配精度包括哪些内容装配精度与零件的加工精度有何区别它们之间又有何关系“装配精度包括:零、部件间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和接触精度等。
机器和部件的装配精度与其相关的若干个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有关。
通常的做法是按经济精度来加工相关零、部件,而在装配时则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如选择、修配或调整等措施)来保证装配精度。
”3、装配尺寸链如何构成装配尺寸链封闭环是如何确定的它与工艺尺寸链的封闭环有何区别与装配技术要求有关的零部件因素(尺寸)与装配技术要求构成的。
在加工、检测和装配中,最后得到或间接形成的尺寸称装配封闭环。
在工艺工程中,由同一零件上的工艺相关的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称为工艺尺寸链。
工艺封闭环一定是工艺过程中间接保证的尺寸;封闭环的公差值最大,等于各组成环公差之和。
4、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场合5、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和内容包括哪些6、图所示减速器某轴结构的尺寸分别为:A1=40mm、A2=36mm、A3=4mm;要求装配后齿轮端部间隙A0保持在~0.25mm范围内,如选用完全互换法和大数互换法装配,试确定A1、A2、A3的极限偏差。
7、图所示为车床横刀架座后压板与床身导轨的装配图,为保证横刀架座在床身导轨上灵活移动,压板与床身下导轨面间间隙须保持在~0.3mm范围内,如选用修配法装配,试确定图示修配环A与其它有关尺寸的基本尺寸和极限偏差。
8、图所示传动装置,要求轴承端面与端盖之间留有A0=~0.5mm 的间隙。
已知:A1=mm025.042-(标准件),A2=mmA mm 025.03008.040,158--=(标准件),mmB A mm A mm A 5,38,250,2305.00609.005045.004====+++。
如采用固定调整法装配,试确定固定调整环B 的分组数和分组尺寸。
练习五1、名词解释定位误差2、机床夹具有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3、图所示连杆在夹具中定位,定位元件分别为支承平面1、短圆柱销2和固定短V形块3。
试分析图所示定位方案的合理性并提出改进方法。
4、试分析下图中各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数。
5、图a 所示为铣键槽工序的加工要求,已知轴径尺寸mm01.080-=φφ,试分别计算图b 、c 两种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
6、图所示齿轮坯在V 形块上定位插齿槽,要求保证工序尺寸mmH 2.005.38+=。
已知:mm D mm d 025.0001.035,80+-==φφ。
若不计内孔与外圆同轴度误差的影响试求此工序的定位误差。
7、按图6-59所示方式定位加工孔mm045.0020+φ,要求孔对外圆的同轴度公差为mm 03.0φ。
已知:mm b mm d )07.030(,60014.0±==-φ。
试分析计算此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
2、何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在生产中起什么作用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作用:根据工艺规程进行生产准备;是生产计划,调度,工人的操作,质量检查等依据;新建或扩建车间(或工段),其原始依据也是规程。
5、何谓加工经济精度选择加工方法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装、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增加工作时间),某种加工方法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应考虑:每个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被加工零件的材料性质;生产类型的生产率;现有的设备和技术条件6、大批大量生产条件下,加工一批直径为0008.0-20φmm ,长度为58mm 的光轴,其表面粗糙度为R a ﹤,材料为45钢,试安排其工艺路线。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砂带磨7、图4-72所示的小轴系大批生产,毛坯为热轧棒料,经过粗车、精车、淬火、粗磨、精磨后达到图样要求。
现给出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公差如表4-23.毛坯尺寸公差为 1.5±mm 。
试计算工序尺寸,标注工序尺寸公差,计算精磨工序的最大余量和最小余量。
最大余量+;最小余量、制订工艺规程时,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划分或不严格划分加工阶段答:划分加工阶段是为了提高加工质量、合理利用机床、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早发现毛坯缺陷。
批量不大或加工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不划分或不严格划分。
15、何谓“工序集中”、“工序分散”什么情况下采用“工艺集中”影响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1.工序集中是使每个工序中包括竟可能多的工步内容(因而使总的工序数目减少,夹具的数目和工件的安装次数也相应的减少);工序分散是将工艺路线中的工步内容分散在更多的工序中完成(因而没道工序的工步少,工艺路线长。
) 2.工序集中有利于保证各加工面间相互为在精度要求,有利于采用高生产率机床,节省装夹工件的时间,同时减少工件的搬动次数。
3.16、加工余量如何确定影响工序间加工余量的因素有哪些加工余量就是某一加工过程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确定方法:经验估算法;查表修正法;分析计算法因素:1.前工序的表面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破坏层深度)2.前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3.前工序的位置误差4.本工序的安装误差。
17、定位精基准和粗基准的选择原则是什么精基准:1.基准重合原则,即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
2.基准同意原则,即当工件以某一精基准定位,可以方便地加工出大多数其他表面,则应尽早将其加工出来,并达到一定精度,以后工序均以它为精基准加工其他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