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带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带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含答案)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中考窘况为许衡州①赋郑燮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②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释】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

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分)(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11.(1)【答案】一方面用来表现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另一方面喻指困境中保持高洁情操的追求。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2分。

(2)【答案】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7.本诗从题材上属于(),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2分)8.“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3分)9.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7.(2分)边塞诗高适(岑参)8.(3分)借代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9.(4分)“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山东省东营市2018年中考渔翁①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②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

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③欸乃,摇橹声。

8.“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2分)9.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2分)8.答案:①贯穿诗歌内容。

渔翁作为核心形象,既贯穿起对山水的描写,又与山水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渔翁因这样的山水显出品行的高洁,山水因渔翁的活动赋予了奇趣和魅力。

②以之自况。

渔翁是追慕高洁志趣和超然物外、独得其乐生活的诗人的化身。

③寄寓心志,表达心境。

渔翁是表情达意的凭借和载体,借渔翁形象寄托诗人对自由安适生活的热切向往,表现悲怆无奈、清冷凄苦的心境。

评分:答对其中一种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构思一,直中见曲,平静中见波澜。

以时间为序,完整呈现渔翁从夜宿到白天行舟江上的过程,行文流畅而又曲折跌宕,引人入胜。

构思二,发现独到,匠心独运。

截取渔翁生活的一个片断,将渔翁活动与自然景色的变幻和谐统一起来,突出表现渔翁于山水间的独得自乐、无忧无虑,寄寓诗人的情怀。

构思三,以诗人感受建立起渔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出神秘新奇的境界。

“烟销日出”,渔翁该与诗人见面了,却“不见人”,反常创造出了奇趣。

耳闻“欸乃一声”与目见“山水绿”之间本不相干,但诗人却使之建立起依存关系,仿佛“山水绿”为“欸乃一声”所致,让日光下山水顷刻变得青翠碧绿、赏心悦目。

可谓曲尽其妙。

写法一,以虚写实。

“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渔翁不以形现,而以声出,以虚写实,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为渔翁的形象笼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写法二,寄情于景。

诗人热切向往自由安适的生活,渴望摆脱内心的苦闷和抑郁,于是在自然山水中找到了寄托,平静淡雅的自然山水在诗人眼里骤然变得充满奇异色彩和神妙趣味,进而创造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

写法三,借写渔翁写自己。

诗人通过描写渔翁置身于山水天地之间,创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巧妙传达出诗人寄情山水、追慕隐者的心态。

语言一,避俗出新。

“汲清湘燃楚竹”造语新奇,诗人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来借代,写出诗人超凡脱俗、孤高孑立的品性。

语言二,平中见奇。

“绿”字既化静为动,写出山水变幻的疾速,又创造出旷远清新、怡人心神的境界。

语言三,形象活脱。

“岩上无心云相逐”,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景物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怅惘。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

从构思、写法、语言中任一方面答出其中一个角度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浙江丽水、金华2018中考)古诗阅读(4分)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4.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1)”字看出。

颔联中的“(2)”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15.《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2分)(浙江衢州2018中考)4分)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实景赏析】前三联写眼前的景,行人的足迹、板桥上的白霜、山路上的落叶和明灭的枳花,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虚景赏析】尾联想象故乡的景,池塘里满是自在戏水的禽鸟,一派生机,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无限向往之情。

三衢道中马上口占【宋】胡宿①短亭疏柳映秋千,马上人家谷雨前。

几树枪旗茶霍②靡,一溪鳞甲水潺湲。

莺期别后闻余弄③,蚕候归来见小眠。

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

【注释】①胡宿:衢州开化人,宋朝状元。

②霍:疾速的样子。

③弄小曲。

【实景赏析】(1)【虚景赏析】(2)17.实景赏析:前三联写眼前景,短亭与疏柳,茶树与溪水,莺韵与蚕眠,这些景象充满亲切闲适的生活气息。

虚景赏析;尾联想象西湖夜景,潮水空寂,月圆人缺,寄托着诗人对西湖的眷念之情。

成都2018中考阅读下面的五代词,完成1-2题。

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2分)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2分)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参考答案】从“思乡”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小词。

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崽乡之情做铺垫。

2.【参考答案】答:C。

《南乡子》表达的远客心境是,身在遥远异乡,内心孤独凄凉,思归心切,却只能在潮退的日暮春色里,遥寄乡愁。

而C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也是表达了作者深处边疆之“远”,保家卫国,但功业未建,只有在杯酒中表达内心的孤独凄凉,寄托思乡之愁。

10.(南充中考)诗歌鉴赏。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澳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问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阙描写暮春(季节)的景色,表现该季节特征的景物有兰芽、子规。

(2)下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2)借溪水西流表现作者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浙江.湖州2018中考(四)古诗阅读(3分)晓过鸳湖【清】查慎行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13.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填写字母),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3分)A.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B.有感【明】张以宁马首桓州又懿州,朔风秋冷黑貂裘。

可怜吹得头如雪,更上安南万里舟。

C.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3. C理由:⑴两首诗中的“风”都是春风;⑵两首诗写的都是动人的春景;⑶两首诗都写出春天的美好;(4)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

评分标准:共3分,选择1分,理由2分。

两点理由即可。

湖北咸宁2018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因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0.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 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 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 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21. 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答案】20. D 21. “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真地高抹着的样子。

“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解析】20. 试题分析:D项“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对这首诗解说错误。

应该是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21. 试题分析: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

可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湖北随州2018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1-12题。

蝶恋花柳永①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②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③凭阑④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⑤还无味。

衣带渐宽⑥终不悔,为伊消得⑦人憔悴。

【注释】①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其词多写羁旅、思人之苦。

②望极:极目远望。

③会:理解。

④阑:同“栏”。

⑤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⑥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⑦消得:值得。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思苦绪。

B.“拟把”三句,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

C.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诗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的感情。

D.全词语言新颖工巧、清新流畅,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12.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他以“农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