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翻译角度浅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从翻译角度浅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从翻译角度浅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发表时间:2009-10-26T09:27:03.733Z 来源:《华夏教育》第9期供稿作者:郑博陈丹丹[导读]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因而在语音、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郑博陈丹丹 430060【摘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与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到外语学习的行列中,特别是英语学习的大军中去,许多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也接踵而来,特别是“中式英语”现象已经成为不容人们忽视的重要问题。

文章尝试归纳分析中式英语产生的若干原因,并提出如何避免中式英语的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中式英语原因对策一、CHINGLISH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因而在语音、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在学习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时会遇到许多困难,会出现许多错误。

中式英语是影响中国学生汉英翻译译文质量和英语作文的主要问题之一。

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思维方式固有化以及受母语干扰和影响,套用汉语规则和习惯而导致的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1、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导致中式英语产生的根本原因。

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与思维是人类社会进行交流的两大重要元素,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它反映人类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和民族文化;思维是语言的灵魂,引导与支配语言的运用,构成不同的语言风格与修辞模式(陈洁2006:14)。

语言学习不仅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了解与掌握的过程,又是思维方式的培养形成过程,尤其是外语学习。

然而,不同民族的语言形式结构蕴涵着不同思维方式。

而思维方式就是人们的思维习惯或思维模式,它又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等因素息息相关的。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向另一种文字的转化,同时还表现为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

中式英语是汉语思维与英语形式结构的混合体。

比如,“你的衣服很漂亮”译为“Your clothes is very beautiful”我们用我们的汉语思维方式来翻译这个句子也是行的通的。

但由于我们汉语是整体思维,而英语是个体思维,英汉逻辑思维顺序不一样等等原因,从而导致了中式英语的产生。

因此,中国学生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掌握了语法知识,可绝大部分学生并不能用英语自由地交流。

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没有学会用英语思维。

这样说出的英语也自然带有中文语音、语法的特色,是一种洋泾浜语言,也叫中式英语,在英语被称为“Chinglish”,是一个把汉语及英语的英文混合而成的合体字。

例如:(1)你的身材很美。

A. You have a fair figure. B. Your figure is beautiful.(2)否则,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四分五裂。

A. Otherwise,the country will fall into a mass and break up.B. Otherwise will fall into a mass and break up.(3)春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春天,总是好的。

A. Spring is always pleasant no matter where it is.B. Spring,no matter where it is,is always pleasant.以上B句型都是典型的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而产生的CHINGLISH,但英汉的逻辑思维顺序不一样,而A句才是规范的英语,所以我们应该学着试着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来翻译汉语。

2、翻译方法不当。

多数中国学习者写英语作文,实质上也是一个翻译的过程,写作者往往用汉语思考,脑海出现的先是汉语句子,然后再依据汉语句子译成英语,但是我们都知道,好的译文不仅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而且在形式上也非常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流畅自然,这也是翻译的一个基本要求。

然而,在翻译和英文写作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翻译理论知识以及足够的翻译练习,中国学习者无法摆脱汉语字面的束缚,往往采用了不恰当的翻译方法,按照汉语习惯组合英语句子,就会在翻译中出现很多问题,我认为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例如:一是违背语法规则。

我们在初学英语时,翻译句子时会经常照着字面意思逐词逐句的翻译,这样很容易违背英语的语法规则,例如:如果你不会喝酒,最好不要学了。

If you cannot drink, you' d better not learn.学喝酒不是学某种技巧那样的“学”,“会不会喝酒”实际上指的是有没有喝酒的习惯,所以可以说成:if you don' t drink, you' d better not do it.二是重复累赘。

由于对英语的单词涵义缺乏透彻的理解,中国学习者往往使用具有重复意义的单词,造成了“中式英语”的产生。

如“书房”a study room,“舞会”a dance party,他们没能理解a study或a dance本身就具有完整的意义。

汉语中,有时我们为了平衡或押韵,经常使用两个意义很近的词,但是英文却很回避这种现象,但有的学生却未意识到这一点,逐词翻译汉语的同义重复,造成中式英语的产生。

例如:[1]协助并帮助 help and assist[2]坚定并坚决地 firmly and resolutely译文中的一个词已完全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足够了。

三是过分使用修饰语。

有时候我们在写文章时会用一些修饰语,但有些修饰语有时用得过分强调,在英语中是不能被接受的。

例如: A: we have to concentrate our efforts on agricultural reinforcementB: we have to concentrate on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eA: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is temple is due to the solidity of its construction.B: This temple has endured because it was solidly built.A句中包含了太多的抽象名词,使句子变的复杂僵硬,难以理解,而B句表达意思明确清晰。

四是搭配不当。

由于受到汉语字面的影响,翻译中往往不是犯语法错误而是更深层次的搭配不当的问题.例如:学校食堂的青菜价格很贵。

中式表达:The price of the vegetables in our dining hall is very expensive.正: The price of the vegetables in our dining hall is very high.该例子属于典型的词汇搭配不当。

学生在学习“expensive” 时,只记住了汉语的字面意思,即“贵”,却不知词语的搭配和语境。

事实上,当表示某件物品“贵”时,可用“expensive”,但表示价格的“高”时,则应该用“high”来表示。

3、文化是导致中式英语产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赖以传播的物质表达形式。

语言和文化共生、共存,是文化本质的部分反映。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描述文化、包含文化、象征文化,因而对文化的发展起着明显的影响作用。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属于东方文化,它与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

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通过汉英语言反映出来,从而导致了中式英语和标准英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支(章国军2005:11)。

倘若语言学习者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而在英语表述中想当然地套用中国文化,那就很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乃至引发文化冲突。

比方说汉语的习语“攀龙附凤”,如果我们用英语表述的话,有容易翻译成“climbing up with dragon and phoenix”,但实际上应该翻译为“worship the rising sun”.在中西方语言交流中,这些中式英语,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仍将造成这样那样的误解。

由此可见,对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中国学习者来说,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王墨希、李津对中国学生语篇思维模式进行了调查,并同英美本族语的语篇结构做了比较,发现“中国学习者最缺乏的语篇思维方式是一般特殊型”,而比较突出的却是“隐伏型思维模式”(王墨希李津1993:64)。

我们中国人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典型的东方圆式思维方式,与西方的直线型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母语对英语的消极影响很大,汉语在词汇、语法结构以及表达方式各个层次上特有的诸多特征,总是被学生有意无意地迁移到英语中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中式英语。

所以学生在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应尽量克服用自己国家的文化习俗,语言习惯来组织语言。

二、中国学生杜绝中式英语的对策1、培养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模式。

众所周知,在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语感以及培养英语思维模式,克服母语干扰。

要快速提高语感,就得注重培养我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为了避免学习者把汉语的语法、句型等生搬硬套到英语中去,就要注意训练其模仿能力,而阅读恰恰有助于模仿。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该选择一些符合真实生活的英美作品,可以说这些作品是了解其社会文化背景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缺乏英语语言环境,阅读是语言输入的最佳途径。

阅读不仅能加深理解和积累知识,帮助拓展写作内容,使学生接触和熟悉英文的写作结构、上下文的呼应、内容的连贯等功能,而且能帮助学生熟悉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克服汉语思维方式的负迁移,学会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读、多背好文章、范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和教学法专家克拉申(Krashen)总结性地提出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为:输入——过滤——吸收——组织——监控——输出。

语言输入量越大,学生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能力就越强,最终英语写作能力就提高.同时要多听标准英语广播,如BBC和VOA等,多参加英语角,要加大英文原著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量和词汇量为了避免中式英语,只有培养对语言的浓厚兴趣,提高自身双语语言能力,扩大知识面,平时多加练习,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式英语”的。

如:(错)Today is cloudy.(今天多云),英语语法中表示天气时间和距离,常用it做主语。

(正)It is cloudy today.2、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加强英语文化教学。

我们在学习英语中,教师应把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纳入其中,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对英语的影响。

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导人西方文化内容,并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意识到英汉两种文化对语言的不同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