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旅游信息大全
古文化街旅游简介
天津古文化街位于天津三叉河口西岸, 原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会娱乐的场所, 1986年修建成包括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在内的古文化街, 全长580米,两端有巨型仿古牌楼, 街道两边近百家店铺, 主要经营文化用品: 古旧书籍、民俗用品、传统手工艺品等, 有著名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和刻砖刘刻砖等专卖店铺。
天后宫为中国三大妈祖庙之一, 内设天津民俗博物馆, 宫前广场及戏楼常有民间文艺及戏曲表演。
整个文化街富有浓厚的历史味、文化味和天津味。
古文化街的街貌、店铺、商品,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尤其是古玩、字画、碑贴、文房四宝和天津民间工艺品,琳琅满目。
街上的近百家店铺门面皆为清代风格,一律青砖砌体、磨砖对缝,有坡顶、飞椽廊柱的楼阁,也有冰盘檐、挂落板、朝天栏杆的平顶小轩。
举目望去,高低相间,起伏有致。
古文化街中心的天后宫前,过街戏楼雄伟壮丽,桅杆旗幡直插云天,宫前广场宽阔豁亮。
古文化街节庆活动:
古文化街的“皇会”是一个闻名遐迩的传统活动。
“皇会”最初叫“娘娘会”。
相传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后宫”海神娘娘的生日。
清代康熙年间,有人倡仪,在海神娘娘诞辰之前出会4天,即农历三月十六日送驾:将海神娘娘和眼光、子孙、斑疹、送生娘娘的头像,送到闽粤会馆天后殿供奉;十八日接驾:将这5位娘娘的木像接回;二十日和二十二日“出外散福”:抬着5位娘娘的木像沿街游行,接受人们的香火。
这就是最初“娘娘会”的活动。
每逢此时,民间的法鼓会、大乐会、鹤龄会、重阁会、中幡会、高跷会等,沿街表演各种技艺,呈现一番盛况。
古文化街美食:
古文化街上的美食主要是天津当地的风味小吃,如茶汤、锅巴菜、耳朵眼炸糕,其中龙嘴壶茶汤是一绝。
到了天津很多人肯定要去狗不理。
很多到了天津的北京人肯定会去食品街买麻花,建议去河西区的总店,去买那种散装麻花。
正宗的耳朵眼炸糕总店就在古文化街西北角,炸糕一定要趁热吃,否则那个香甜味就失色不少了。
景区内有风情美食街,北起宫前广场,南至水阁大街,长186米,宽8米。
这里汇集了数百种国内外特色风味小吃的,沿街店铺门面外檐,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全街35家店铺经营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左右,街面另设有14个古朴典雅的风味小吃亭,经营地道的台湾肉粽,原汁原味的日本鱼形烧、今川烧、大学芋,正宗的津门煎饼果子以及广州烤生蚝、武汉美极鸭等美食。
古文化街购物:
1989年,以经营景泰蓝、苏绣、内画水晶为主的乔香阁落户古文化街。
20年来,乔香阁适时扩大经营范围,在店主的精心经营下,乔香阁内的商品种类增多至景泰蓝、苏绣、内画水晶、珍珠、翡翠、翡翠手、工艺伞、工艺宝剑、华服等十几种。
还有店主独具匠心手工编织的水晶、珍珠、碧玺各种材质的项链。
另外街上还有民间传统商品,如娃娃乐、泥人张的彩塑、有300多年历史的杨柳青年画、风
筝魏的风筝、刻砖刘的砖刻、修竹斋的刘海空竹等。
古文化街上大致经营3类商品:一是文物、古玩及古家具,如文房四宝、古旧书籍、传统年画、珠宝玉石、古式家什等。
二是民间传统商品,如娃娃乐、泥人张的彩塑、有300多年历史的杨柳青年画、风筝魏的风筝、刻砖刘的砖刻、修竹斋的刘海空竹、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的刺绣等。
三是酒楼、茶庄、饭馆和娱乐场。
天后宫前广场和露天戏台经常演出地方戏剧、民间曲艺。
古文化街景点特别推荐:
天演广场:
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是严复故居所在地,原房屋已不存在。
为挖掘历史文化,先后走访了严复先生的后代和历史专家,结合景观设计,在严复故居原址建设天演广场,设立严复铜像和天演论石刻。
南北牌楼:
整修后的古文化街,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建筑风貌和基本线型,其建筑风格为仿明清小式建筑,层高均为一、二层;街区走向自然曲直,错落有韵;外檐建筑尺度适中,商店铺面长短有序,呈现出鳞次栉比的古街效果。
古文化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味、文化味、中国味和天津味。
在古文化街南、北两入口处各建有牌楼一座,其彩绘的形式是“烟琢墨石撵玉”式。
其南口牌楼坊心上的文字是“津门故里”(面朝南)和“晴雪”(面朝北);其北口牌楼坊心上的文字是“沽上艺苑”(面朝北)和“金鳌”(面朝南)。
玉皇阁:
道教道院。
在天津市旧城东北角。
始建于明代宣德二年(1427),弘治、万历和清代康熙、光绪年间均有修缮与重建。
原由山门、钟楼、鼓楼、大殿、配殿、清皇阁、六角亭等建筑组成,后绝大部分建筑被废。
现仅存主体建筑玉皇阁等,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上下两层,顶覆绿色硫璃瓦,上层檐下出回廊一周,可凭栏远眺,原供奉玉皇大帝铜铸像,是天津市区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高层建筑,为古人重阳登高之处;清人有诗云:“直在云霄上,蓬瀛望可通;万帆风汇舞,一镜水涵空。
”昔是天津市区最大的道教庙宇。
通庆里:
通庆里建筑群,位于古文化街东北侧,其东北口毗邻我市唯一的一座道教殿堂--玉皇阁。
通庆里始建于民国2年(1913年),是目前我市规模最大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
通庆里的建筑蕴藏着较强的津味,并在徽式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西洋建筑的特点,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二层的外廊和飞檐上,在其每个院落的楼梯和阳台的维护栏杆上也显露无疑。
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主楼是清末民初时中西合并的建筑风格,主要由青砖构成,建筑形式以“欧式风格”为主,夹杂一些中国传统建筑的符号,反映了当时特殊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
开放时间:
每天清晨古文化街的店铺开始营业,热热闹闹到夜幕低垂方才打烊。
交通介绍
乘4、24、619、632路公交车在东马路站下车。